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节选自人教版高一美术鉴赏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本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中国古代宗教美术,我们就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作具体的讲解……
1,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始皇帝,建立了丰功伟绩不容置否,为了自己的基业永世传承,便广修陵墓相信生死轮回,其建造的兵马佣以“大、多、精、美”的特点而闻名于世,本课除了主要介绍了秦俑的这些特点之外,还应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明白,其有写实的特点。

2,霍去病墓雕塑群:霍去病墓雕塑群是采用天然的大理石修建的形如祁连山脉的大型墓冢,其墓雕群采用写意的手法,从侧面来歌颂霍去病的丰功伟绩,本课主要从《立马》《伏虎》两个主要的雕塑来加以说明,从而使其学生明白为什么它造型那么“简单”
外,还要学生明白霍去病墓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设想:
1、观中感悟。

课前要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图片,结合历史背景要学生学会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分析图片,一定要多观察图片,比较着观察,找出异同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比较、质疑中思考问题,学习,解决问题。

2、探究与思考。

从文章中学习雕塑艺术的艺术风格,体会当时生活的习性,把不同的艺术风格学会归类。

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欣赏、思考体会这些雕塑艺术的生动之处,并及时动手制作,反馈收获。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具有着较强地独立思考能力,他们有自己的学习价值观.学生从初中就开始接触到美术欣赏,并且对在学习美术鉴赏课中,具备一定欣赏、分析作品的能力。

本单元以《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为切入,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

但课本中设计到的历史性知识比较多,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本课中学生将以小组交流、探究的方式,分析、阐述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特征,深入去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体会秦陵兵马俑和霍去病雕塑群艺术风格的异同
3、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霍去病墓雕群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难点:陵墓雕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的关系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思考两种不同雕塑的艺术风格有何区别?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放映视频《神话》片断,问学生本视频是以什么为背景材料而进行创作的?
生:………
师:不管秦始皇最终有没有找到长生不死药,也不管在秦始皇陵之中又没有发生过如此凄美的爱情故事,但今天我还是要带领大家走近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亲身的感受一下它们的魅力所在。

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11课,第十一课《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主要包括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中国古代宗教美术,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看一下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板书: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二、走进文本,品评雕塑艺术
(一)、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代表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

(板书)
师:为什么呢?
师:秦朝以来盛行厚葬,帝王贵族期望死后升天,仍然能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生前不惜花费巨资修建陵墓。

陵,主要是一些王公大臣、贵族死后埋葬的墓地称为陵,而一般的平民百姓死后埋葬的地方一般称为坟墓,荒草萋萋huāng cǎo qī qī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地位身份的悬殊,王公贵族他们在当时拥有着最雄厚的物力、财力、人力资源,所以说他们所修建的陵墓雕塑能代表着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

接下来我们来共同的看一下能代表中国古代雕塑最高水平的、最具著名的大型雕塑群——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

(二)、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板书)
(此环节以师生合作式讨论、自主发言的形式进行)
1,师:课前要求同学们做一些有关资料的搜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们所搜集的相关资料。

第一: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学生发言)
第二:秦始皇陵兵马俑建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发言)
第三: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三什么?(学生发言)
师:从同学们回答问题的表现可以看出,大家课前资料的搜集还是比较充分的,通过兵马俑的发现、建造目的、特点我们对其似乎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请问同学们,讲了那么多关于“兵马俑”的材料,那到底什么是“俑”呢?(学生回答)那么俑的制作方法又是什么?你们搜集了吗?(学生回答)教师仔细讲解。

2、下面我们来通过一号坑的两幅图片仔细认识一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两张不同身份俑的图片),分别找出他们的异同点(学生自主发言他们的不同点如:头饰、服装、表情等)
师:通过这些你能说出哪一张图片的佣人身份地位高吗?为什么呢?
生:……
师:由此可见,秦朝不仅建立了君主集中制,而且还有着严格的军级等级制度。

3、刚刚我们是整体的比较两幅图片,下面我们就单个的陶俑人进行详细的艺术鉴赏。

放映图片(此部分为师生互助式学习)
师:此图是课本上披甲武士佣的一部分,我们来仔细分析
头饰:古代男子也有对美的追求,但生活在战火弥漫的年代,长发不利于作战,所以绑发髻,既有利于美观,又有利于作战。

五官:指出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子,耳朵嘴巴的刻画都细致入微,甚至连胡子都刻画的栩栩如生。

衣领:主要指出于生活的环境气候有关,服饰创意等
盔甲:指出其属于短甲至腰际,肩呈瓦形……;同时指出其制作的手法……)
师:分析过后大家可以了解陶俑建造工艺的烦琐,可以看的出当时的工匠们技术的精湛,比起14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我们中国的古代劳动人民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就创造了雕塑史的辉煌。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分析完这个佣人,大家看它和真人像不像啊?(学生集体回答:像)到底有多像?喜欢看电影的同学肯定认识这个人,放出《英雄》电影海报,陈道明身穿盔甲的图片和其对比,加深学生对秦始皇皇陵佣人制作风格写实性的认识。

师:原来陈道明的形象的原形是两千多年前的佣人啊?可见其对现代的影响。

4,秦始皇陵兵马俑,我们共同看了他的“兵”的形象,下面来看一下他的“马”的形象。

放出图片陶马车和真马,要学生找出他们的相似之处(学生发言)
通过兵、马的分析总结出:(理解重点)秦始皇陵墓的艺术风格是写实性
师:秦朝盛修陵墓,就是希望自己的基业能千秋万载的传承下去,但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秦最终走向了灭亡,取而代之是汉,汉承秦制不仅继承了秦的君主集中制,也同样继承了秦的厚葬之风,但汉朝的陵墓建筑比起秦朝又有怎么样的风格变化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汉朝最具有代表性的石雕刻群。

(三)、霍去病墓雕塑群
师:那位同学能说一下霍去病的简介?
生:(课前资料搜集)……
师:汉武帝惋惜他的英年早逝便在自己的陵墓东侧,采用祁连山的大理石修建了一座形如祁连山脉的巨大墓冢,以表彰他的伟大功绩。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看一下最具特色的天然石雕刻群……(师生相互探究式学习)
1,《立马》又名《马踏匈奴》:这幅作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颂扬了霍去病击败敌人的历史功绩,用雄骏的战马形象颂扬主人艰苦卓绝、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放映出真实的马要学生对比,“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风格它又有什么特色呢?”生:……
师总结:利用浮雕、圆雕的形式,采用刻线的写意手法雕琢而成,其中有马的形态,既颂扬了霍去病击败敌人的历史功绩,又寓意大汉朝的兵强马壮。

2,《伏虎》:虎身上的斑纹是顺着石块的天然纹理勾勒而出的。

这种手法使得雕像富于节奏感和整体感,给人以千钧一发的感觉。

这种稳定的整体造型和充满强劲动感的艺术形象,形成了汉代石刻气魄深沉宏大的艺术风格。

放出真实虎的图片,要学生进行比较……
总结:霍去病墓雕塑群的艺术风格是写意性
(四)、合作与探究
放出马踏匈奴和秦陵马车的两幅图片要学生以分组讨论形式比较,思考问题?
一组:从表现手法上有何区别?
答:秦:以正面佣人、马来表现汉:以动物形象从侧面表现
二组:从材料运用上有和区别?
答:秦:主要以泥土为原材料汉:以天然的石头为材料
三组:它们的制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秦:以陶制,烧制,粘贴的方法汉:雕刻
四组:从艺术风格上有什么不一样?
答:秦:注重逼真写实汉:注重寓意,写意的风格
(五)、伴随音乐《故宫的记忆》欣赏图片
(六)、小结:
中心概括:本文重点讲解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代霍去病墓雕塑群的艺术特点,结合历史知识,侧重于图片分析把美术鉴赏课堂要求对美的鉴赏落到实处。

(七)、课后动动手
根据汉代石雕的艺术风格,采集生活中的原材料,因材施艺制作小型的雕塑品
教学反思
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注重紧扣文本进行分析,效果显著:
2、教学设想中,原拟以鉴赏为主。

把美术鉴赏的主体交给老师,以培养学生课堂认证
听讲,善于思考的能力,但本节课在这点上明显欠缺,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
过课外搜集资料体会古代社会历史与陵墓雕塑之间的关系,并及时整理,反馈收获。

为使学生的对历史题材的知识点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兴趣而学,课堂上还以伴
随音乐鉴赏图片的方式,给学生直观感受,震撼的音乐从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