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一、平行四边形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两条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面积:S平行四边形=底ⅹ高二、菱形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性质:(1)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两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4)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两条)。
3、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面积:S菱形=底ⅹ高;S菱形=对角线乘积的一半三、矩形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性质:(1)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两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4)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矩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两条)。
3、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面积:S矩形=底ⅹ高四、正方形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2、性质:(1)正方形具有菱形和矩形的所有性质。
(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4)正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四条)。
3、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菱形+矩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4、面积:S 正方形=边长的平方;S 正方形=对角线乘积的一半五、中点四边形1、定义: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2、中点四边形:一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正方形。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定义:我们把形如2(,,)ax bx c o a b c a o ++=≠为常数,的方程,称为一元二次方程。
其中2ax ,bx ,c 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 ,b 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
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1、配方法:移项→二次项系数化为1→配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开平方(有正负两个结果)→求解→写根。
2、公式法:化为一般形式(2ax bx c o ++=)→找出a ,b ,c (记得带上符号)→代入根的判别式(24b ac -)→代入求根公式2b x a -=(240b ac -≥)→求解→写根。
3、因式分解法: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可用因式分解法。
(1)提公因式法:0ac bc +=→()0c a b +=(2)公式法:①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②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 (3)十字相乘法:2()()()x p q x pq x p x q +++=++ 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2()ax bx c o a o ++=≠ (1)当240b ac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240b ac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240b ac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韦达定理)如果方程2()ax bx c o a o ++=≠有两个实数根1x ,2x,那么12b x x a +=-,12cx x a =五、应用一元二次方程(1、几何面积问题;2、销售问题)审题→寻找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设未知数(直接假设和间接假设)→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一、列表法和化树状图法1、列表法:当一次实验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
2、画树状图法:当一次实验涉及3个或更多因素时,列表就不方便,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画树状图法。
二、频率估计概率:一般的,在大量重复实验时,如果事件A 发成的频率mn 稳定于某个常数P ,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P=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一、成比例线段1、定义: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a c b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性质:(1)基本性质:如果a cb d =,那么ad bc =; 如果ad bc =(),,,0a b c d 都不等于,那么a cb d =(2)等比性质:如果()==0a cmb d n b d n=+++≠,那么a c m ab d n b +++=+++(3)合比性质:如果a c b d =,那么a b c d bd ++=,a b c d b d --=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三、相似多边形1、定义:各角分别相等,各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2、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四、相似三角形1、定义:三角分别相等,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判定:(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五、黄金分割: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 ()AC BC>,如果AC BCAB AC=,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即:0.618:1AC AB≈六、位似图形1、定义:一般的,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任意一组对应顶点P,'P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O,且有'OP= ()0k OP k⋅≠,那么这样的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多边形,点O叫做位似中心2、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3、画图步骤:(1)尺规作图法:①确定位似中心;②确定原图形中的关键点关于中心的对应点;③描出新图形(2)坐标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多边形每个顶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于同一个数()0k k≠,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位似,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它们的相似比为k第五章投影与视图一、投影: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其他平面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影子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1、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如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就是中心投影2、平行投影: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简称日影)就是平行投影。
若平行光线与投影面垂直,则这种投影称为正投影二、三视图1、视图:用正投影的方法绘制的物体在投影面上的图形,称为物体的视图2、三视图概念:(1)主视图:从正面得到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2)左视图:从左面得到的视图叫做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3)俯视图:从上面得到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3、三视图特点:(1)主视图和俯视图的长对正(2)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高平齐(3)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宽相等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一、定义:一般的,形如()0ky k k x =≠为常数,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二、表达式:1、ky x =; 2、1y kx -=; 3、xy k =三、图象与性质1、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双曲线)2、性质:3、反比例 函数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如图,在反比例函数ky x =上任取一点(),P x y ,过这一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PE ,PF 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PEOF 的面积S xy k==函数k图象 所在象限 增减性 k y x =()0k k ≠为常数,0k >第一、 三象限(),x y 同号在同一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减小0k <第二、 四象限(),x y 异号在同一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增大k越大,函数图象越远离坐标原点4、对称性:(1)中心对称,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2)轴对称:对称轴为直线y x =和直线y x =-第七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一、锐角三角函数在Rt ABC ∆中,90C ︒∠=,则A ∠的三角函数为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 30°45°60°1三、解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两锐角关系:90A B ∠+∠=︒(2)三边关系:222a b c +=(勾股定理)(3)边角关系:sin cos a A B c ==,cos sin bA B c ==tan a A b =,tan b B a =2、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和解法αsin 212223αcos 232221αtan 333 定 义 表达式取值范围关 系正弦(∠A 为锐角)余弦 (∠A 为锐角) 正切(∠A 为锐角)1tan tan A B =斜边的对边A A ∠=sin c aA =sin 1sin 0<<A B A cos sin =B A sin cos =1cos sin 22=+A A 斜边的邻边A A ∠=cos c bA =cos 1cos 0<<A 的邻边的对边A tan ∠∠=A A b aA =tan 0tan >A 对边邻边b第八章 二次函数一、概念:一般的,若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2,,,y ax bx c a b c a o =++≠是常数的形式,则称y 是x 的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 ,,a b c 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二、二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1、图像与性质已知条件图形解法已知一直角边和一个锐角(),a A ∠(90,,sin tan a a B A c b b A A ∠=︒-∠===或已知斜边和一个锐角(),c A ∠ (90,sin ,cos B A a c A b c A b ∠=︒-∠===或 已知两直角边(),a btan ,90ac A A B A b ==∠∠=︒-∠由求已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c asin ,90ab A A B Ac ==∠∠=︒-∠由求函数()()2,,,0y a x h k a h k a =-+≠为常数()2,,,y ax bx c a b c a o =++≠是常数图象0a >0a < 0a > 0a <性质开口方向 开口向上开口向下开口向上开口向下对称轴直线x h =直线2b x a =-增减性 当x h <时,y 随的x 增大而减小; 当x h >时,y 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x h >时,y 随的x 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的x 增大而减小; 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2bx a >-时,y 随的x 增大而减小;0a >时,在对称轴左侧,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右侧,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0a <时,在对称轴左侧,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对边 邻边bAC2、抛物线与,,a b c 的关系三、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