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师如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老师如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老师如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安徽省亳州市米立海今天在课堂上大发脾气,十多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有几个学生的课文依然不会背,有学生的错题讲过几遍了还不改等等,都会让老师很生气,明知生气很伤身体,但还是抑制不住。

所以对于老师来说,如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那么教师要如何调节情绪,使自己达到最佳状态呢?首先,要知道情绪调节包括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

原因调节是指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加工和调整,由浅入深依次包括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改变认知等。

如有的教师觉得教学压力大而“跳槽”,这是一种情境选择,回避教育情境,从而避免产生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

反应调节是指个体对已经发生的情绪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调节。

例如,通过放松训练来降低肌肉的紧张度和焦虑水平。

其次,要学会控制情境。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教育情境的意义,我们就无法选择、修正和控制。

而面对不能控制的情境,我们就会产生情绪问题。

因此,控制情境的首要一点就是要熟悉教育工作的特点,了解教育的基本过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控制情境也包括客观分析自己,正确定位,以适应情境。

再次,运用积极认知。

改变认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调节策略,认知评估是情境与情绪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容易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

而有些教师在看问题时容易“想不开”,易使情绪陷入低落。

其实,变换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会使自己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最后,注意行为调节。

不良情绪已经发生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加以调控,这属于反应调节。

也许这些行为是琐碎的,但却是获得良好情绪的有效途径。

例如,参加文体活动;改变面部表情,对自己微笑;改变行走姿势,抬头挺胸,昂首阔步;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听听音乐;整理书桌或衣柜,让一切井井有条;找个朋友倾诉;散散步做做深呼吸;计划一次远行等。

这些行为能宣泄情绪,或转移注意,或产生积极暗示,经常运用,能增强自我对情绪的调控能力。

久而久之,它们就会成为个体的反应机制。

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出现的表现,面对压力事件也能迎刃而解,不至于出现心理疾病而崩溃。

当老师好难,难当好教师,好老师难当。

课堂上无时无刻不面临着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教师难免有时会对着学生大发雷霆,事后想想又后悔莫及,恨失容颜。

那么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我们应该从这两个方面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教师要用微笑面对学生笑容是无声的肢体语言。

它能直接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给人一种亲近感。

在走进教室时别忘了问自己笑了吗?在课堂中有的学生难免会开小差,刚讲过的题目做不出来或者作业未交等。

教师为此会对学生火冒三丈或惩罚他们,带着烦躁的心情给学生上课,而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影响也无心听课;课堂的不良循环,大打折扣。

以其这样,不如我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用笑容来包容学生的小错误,碰到急躁的事情都要做一个深呼吸,再来一个微笑,一切的事情都得到解决,不是更好吗!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也学到了知识。

二、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来克制自己。

切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错误举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足为怪。

多想想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也干过蠢事,说过错话,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说服自己,宽容和谅解学生,这样你便会怒气全消,理智地处理问题,赢得学生尊敬。

努力做到:以平和的心态准备每一节课,以平和的心态批改每一本作业本,以平和的心态来与每一个孩子对话,以平和的心态来研究教学,以平和的心态来多读书,以平和的心态来总结规律,以平和的心态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赶超越自己,以平和的心态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前几天,看了一个新闻事件,在广东的某所学校,有一名教师因为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而用棍子打手惩罚他,导致学生手断。

”这一事件唤醒我们深思,作为大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何况是一个孩子呢!因此,当我们要对学生出手的时候请您忍一忍,请记住(1)、千万别伤害到他们小小的心灵,我们可是美丽的工程师,不是河东狮;(2)、冲动是魔鬼,容忍是天使;(3)、我们不要跟小孩太较真,那样显得您跟小孩没什么区别。

三、教师要用新型的学生观提醒自己。

在学校里令老师大伤脑筋的常是调皮淘气的学生,而这些学生犯错,更使教师不可容忍。

遇到这种情况,不妨控制住否定的评价情绪,多在印象中搜寻该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使自己心平气和,对学生因势利导。

我们要宽容那些怒气冲冲的人,因为他尚未懂得做情绪的主人;要包容他的指责,因为我们知道明天的他会改变,重新变得冷静!四、教师要用转移的方法来控制自己。

有的教师存在这样一种错误认识:用暴风骤雨般的发泄,可解心头之气,得以心理平衡。

须知教师的狂怒,不仅使学生挫伤自尊,教师本人也会郁郁不乐,损害身心。

当你处于一种令人怒火中烧的情境时,最好采用转移的方法冷却情绪。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受益的是你的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

如搁置此事暂不处理,继续自己正常工作;或先让学生自己反思写检查。

训练有素的教师总善于用冷处理的方法保持泰然自若,使学生心悦诚服。

再加上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种优越的环境中,比较叛逆,不容易受管束,更是易让一些老师的情绪难以控制,结果,一触即发,很容易造成危险的局面、极恶的影响。

要想杜绝这种情绪的爆发,首先要学会控制,不断学习更好的管理的方法,更先进的教育理念。

以下几点能够有效控制你的情绪,仅供参考: 1、冷处理。

当孩子做了错事犯了错误时,别为了过一把瘾或出于报复的心理而处罚学生,先把犯错误的学生拉到一边晾在一旁,让自己的情绪得到缓和再作处理。

2、让不良的情绪进行渲泄。

如跑步、打球、做运动、逛街、疯狂购物或狂吃等。

3、学会倾诉。

遇到烦恼找要好的同事、同学、朋友倾诉,或许可以得到指点或建议。

5、慎用惩戒手段,但非要用时有如下几点参考: ①写一封500字的悔过信②公众展示,如唱歌、表演等③劳动体验④与家长沟通⑤批评、训斥、罚站三五分钟,但避免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6、加强自己管理能力的学习和提升。

①蹲下身了解青少年,贴近青少年的心,倾听孩子。

了解他们就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

②树立威信,以身作则。

孩子也会看人做事,也会见风使舵,见机行事,因此,教师必须在孩子中树立威信,让孩子折服。

要么以德服人,处理事情,做到一视同仁,言而有信;要么以才服人,孩子一旦崇拜你,他一定服从你的管教,你的工作也会是得心应手。

③注重教学的艺术。

孩子都是喜欢表扬和鼓励,这是推动孩子奋力向上的推动剂,再差的孩子也有优点,多用表扬和鼓励的方法,经常捕捉孩子的闪光点。

④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是了解孩子的最好方式,多一份倾听,多一份了解,自然也会多一份合作。

不变相体罚学生,不给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不给自己的工作带来风险,同样可以教育好孩子,这是老师们都要思考和反省的问题。

要宽容遇到这样的情况是高度考验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耐心的,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否则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局面,不可一时激愤把师生关系搞僵,对以后的教学没有好处。

“好的关系胜过很多教育”这一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想一想学生毕竟年龄小,各方面的思想都不成熟,有时做事太主观,太情绪化,需要我们引导,他能有多大能耐,所以老师千万不要和学生太认真,要动之以请,晓之以理。

当然不能把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仅仅理解为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甚至于理解为姑息迁就、懦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

二、要有对策对学生的课堂不良表现提出批评是必要的,但态度和策略很重要。

首先,轻轻的来了,就让它悄悄的走。

对于个别学生的走神、开小差,小声讲话等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注视、停顿或走到学生身边去,引起个别学生的注意,暗示他:“老师已经注意你了,请你改正”,这样对整个课堂没有多大的影响,其它的的学生也不会因老师的发火而打断他们的思维。

其次。

让“调皮的小麻雀”来回答问题,并和他开个玩笑对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休息”、“做其它事”时,可以让他回答教师的问题,这个时候你对他提问,他正常情况下是回答不出来的,这时学生已自然会停止自己的违纪行为,教师的目的已达到了,也就不要与他计较了。

当然,这时也可以和他开个玩笑,这时不仅能缓解学生的对抗心理,也能有效的调节课堂氛围。

一个幽默的教师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他能有效的调节学生的学生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要给学生解释的机会在课堂上学生的违纪行为教师常采用“发火”的方法,想通过发火让学生心生敬畏,让学生加深印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可事实证明,这样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果大事小事都发火,学生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教师发火就失去了相应的价值。

事实上也在向学生传递一个信号:对这事你没有办法了。

本来,当学生违纪后,大多数同学内心充满了不安,如果你发火了,就抵消了学生的不安,学生也是无所谓了。

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在课堂上先给学生上课的机会,下课后到办公室让学生认真回答你三个问题“1.你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2.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危害?3.你准备以后如何做?”在学生认真反思后,让学生写好保证,并视情况通知家长到校。

总之,在课堂上,要把握教学的大原则,不要由于个别人的违纪而影响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要全面了解学生并亲近学生,让学生喜欢你,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情、态度、习惯,关注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愉快合作,合理评价,让他们倾听,会观察,会尊重、会欣赏、会助人、讲文明、讲礼貌。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第一节课中去细心关注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让孩子们的精神生命在每节课上都得以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