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CUBA男子篮球联赛的发展趋势摘要十届cuba男子联赛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联赛的赛制不断完善,联赛的规模不断扩大,联赛的竞技格局南强北弱,联赛球员的身体素质在增强,联赛的质量和竞技水平在稳定提高,联赛的防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与cba联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它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坚信再经过数十年的发展,cuba 一定会成为cba的“血库”。
关键词目的;作用;发展趋势一、研究目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是由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和恒华集团共同主办,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面向高校、面向社会,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1]为目标,采取社会化、产业化运作模式的大学生专项运动联赛。
1996年开始酝酿,1997年建章立制,1998年正式推行,历经十多年十届的发展,在大中小学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成功地树立起积极、健康的社会形象,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学生体育单项赛事,并成为国内篮坛的大赛事和中央电视台转播的国内赛事之一。
它在推动高校篮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丰富校园文化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为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和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和实践模式[2]。
cuba最终的发展目标是创建完善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向国家输送篮球人才的主要渠道,联赛推广人张宁飞畅想2006年后,cuba能像美国ncaa篮球一级联赛那样能培养出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篮球运动人才,使cuba成为向职业篮球队输送人才的主渠道[3]。
从武汉理工大学队向东莞新世纪队输送的王晶,再到加盟陕西东盛队的刘久龙,cuba男子联赛经过十届的发展,已开始向cba 输送“血液”,但何时才能真正成为cba的“血库”?是我们大家都期待的问题。
如果以竞技人才培养的标准来衡量cuba,cuba整体竞赛水平仍然不高,与我国cba联赛队伍的竞技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差距又在哪里?也是我们应该解决的。
二、创建cuba 联赛作用为实现我国大学生竞技体育走向“世界大运”的目标,真正提高我国大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提升、弘扬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1986 年,原国家体委、国家教委联合颁发了《关于开展课余训练,提高高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
次年,原国家教委又接连颁发了《关于部分高校试行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关于部分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确定了 51所高水平运动队试点院校,加之省级范围内试点院校超过百所,其中高水平篮球队占 60%以上,为联赛的诞生和开展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走向世界大运”的目标是 cuba 联赛产生的原动力,那么高等教育和竞技体育改革就是它的催生剂。
1993 年 2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同年,李岚清副总理在上海会议上提出“社会办学”。
“高校体育产业化”等改革措施,为我国高校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纲领和政策保障。
1996年 3 月,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落实奥运争光计划,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一步改革体育体制,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要推行协会制和俱乐部制。
形成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格局。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95 年,篮球界在“坚持正确方向,抓住有利时机,继续深化改革,发展体育事业”精神的指导下,坚持“积极稳妥,健康有序”的改革方针,引进资金,以全国男篮甲级联赛赛制改革为突破口,以产业化、职业化为方向,开始了篮球竞赛体制改革的进程。
1997 年成立了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在管理体制改革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我国教育界、体育界自身积极改革和完善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多次组建考察团赴美考察,认真分析、论证了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ncaa)篮球联赛与 nba 的关系,于是,在政策的倡导,形势的驱使下,在 ncaa 与 nba 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与诱发下,更鉴于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匮乏的客观事实,1997 年 11 月 28 日,社团组织——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会与恒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联手推出了 cuba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
其建赛的宗旨是:在社会化、产业化的运作模式下实现“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
cuba 联赛的建立是中国篮球运动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篮球人才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它顺应了高等教育改革和竞技体育机制改革的需要,可以断定在正确的引导、组织运作下,cuba 成为 cba 联赛人才的孵化园和储备库具有现实可能性。
三、cuba 联赛发展趋势(一)十年联赛的结论:1、自1998年cuba男子篮球联赛创立以来,联赛的赛制不断完善,cuba发展规划中“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已基本实现cuba联赛赛制的修改是本着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篮球运动普及和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则进行的。
十届联赛赛制的主要变化在以下几个方面:参赛条件的变化,联赛分级制度的变化,联赛决胜办法的变化。
体现出以下特点:赛制的不断完善规范与合理、赛制可操作性在增强。
但还存在以下问题:运动员参赛的场次少、各阶段比赛的间断性、基层预赛重视程度不够、八强赛对阵形式比较固定、总决赛决胜办法还不够合理。
2、cuba男子篮球联赛的参赛队伍的不断扩大,参赛人数不但增加,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广泛、深入、持久的影响。
3、cuba男子联赛的竞技格局为:东南赛区和西南赛区获得总决赛和亚军次数较多,实力较强。
4、cuba男子联赛球队已开始重视篮球运动的制胜规律,男子参赛球员的身体素质在逐届增强,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都呈上升趋势,其中体重、克托莱指数变化趋势最为明显,身高变化较为缓慢。
随着联赛的发展,cuba男子全体参赛球员与8强、总决赛的身体素质的差距在减小,但与cba参赛球员的身体素质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在体重和克托莱指数上,可见cuba运动员要达到cba的对抗水平还要一定的时间。
但由高校篮球队运动员在校年龄的特征上来看,大学生球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素养均未达到最高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5、cuba男子联赛的命中率在稳步上升,其中2分命中率上升最快;cuba男子联赛的2分命中率和罚球命中率与cba联赛相比有很大差距,而男子8强与总决赛的2分命中率正在向cba联赛接近,男子总决赛的3分命中率已达到cba联赛的水平,但与男子8强的3分命中率的差距在拉大,3分命中率将成为强队取胜的关键。
6、cuba男子联赛的得分能力在提高2分球得分、3分球得分和罚球得分都在增加,3分球得分提高得最快,2分球得分和罚球得分增长比较缓慢;3分球和罚球的得分比例在上升,3分球得分比例上升较快;2分球的得分比例在下降。
cuba的2分球的得分比例要大于cba,3分球的得分比例正在向cba 联赛接近,罚球得分差距最大。
cuba男子联赛分区赛2分球得分最重要,随着比赛水平的提高,得分比例在向外线发展,但3分球的发挥越是不稳定。
7、 cuba男子联赛的进攻能力在提高,但防守能力还很差,今后区分cuba男子球队强弱的标志将是防守能力。
在cuba比赛中,比赛水平高,其进攻有效率和成功率也就越高。
cuba男子联赛与cba联赛的差距在:总投篮次数多,而命中次数少,进攻失误较多,被侵次数较多。
cuba男子弱队与强队的主要差距在总命中次数少、进攻失误较多,被侵次数较少。
总投篮次数多,而命中次数总投篮次数多,而命中次数少,少、进攻失误较多,被侵次数较多。
8、cuba男子联赛的比赛效率呈上升趋势随着联赛的发展,cuba男子分区赛的比赛效率与男子8强间的差距在逐渐拉大,而8强与总决赛的比赛效率正在向cba联赛接近。
cuba男子联赛与cba联赛的差距在:得分低,总投篮次数多,命中次数少。
cuba男子弱队与强队的主要差距在得分比较低,助攻较少,失误较多。
(二)建议1、加强联赛法律体制的建设;对现有的比赛制度进行改革,尽可能的增加球队比赛的场次,分区赛和总决赛采用单循环制,放宽分区赛的区域限制,增加分区赛参赛名额;赛季的比赛安排要紧凑、连贯,以保证整个赛季训练和比赛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大篮协加大对基层预赛的支持力度,基层预赛实行主客场赛制,延长基层预赛的比赛时间,实行联赛分级制,为竞技水平不等的高校提供一个梯度适宜的竞赛平台;改革总决赛决胜办法,采用三局两胜制或“二赛制”直接计算总分差。
2、联赛在扩大规模是要有规划性,这有利于保证篮球人口的扩大和联赛的水平的不断提高。
3、一方面重点发展东南赛区和西南赛区,增加分区赛参赛名额时应向这两个倾斜,另一方面加大对东北赛区和西北赛区的资金投入与支持,以平衡地区间差异。
4、注重选材,提升球队的平均身高,增加球员体重,提高克托莱指数,加强球员身体对抗的能力,增加比赛场次,提高球员比赛经验、意识,重点加强球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5、 cuba男子联赛要特别加强2分投篮和罚球训练,并对训练过程实行控制和调节,训练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男子8强要加强3分远投训练的比重与难度,同时培养球员的三分投篮配合意识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6、cuba男子联赛仍以2分球得分为主,加强篮下的对抗,提高罚球得分能力;弱队进攻应以内线得分为主,强队要内外结合。
分区赛应坚决加强内线进攻, 8强赛应以内线为主,外线为辅,虽然3分球可能成为强队取胜的关键,但不应该成过分依赖3分球,实践表明,8强赛3分球得分不很稳定。
7、加强基层赛的重视程度;减少投篮次数,把握投篮时机,提高投中次数,加强基本功练习,减少进攻失误,加强防守能力,减少不必要的犯规。
8、cuba男子联赛应提高球队的得分能力,特别是增加投中次数。
参考文献:[1] 陈颖川,吉建秋. 高校篮球人才培养方式的现状与创新[j]. 体育学刊,2001,8(6):126~128.[2] 陈钧,杨铁黎,李训锦. 我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发展的困惑与对策[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17(2):11~13.[3] 吴双文. 对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竞技水平及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