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考核方案
为使我班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
特制定我班考核方案如下。
一、经典诵读活动意义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
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经典诵读活动宗旨
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寻根问祖,感受民族文化渊源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
与圣贤相伴,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德懿行。
在诵读经典中潜移默化,培养仁义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感恩图报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胸襟。
3.提升语文素养
在诵读熟背中,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精华,增加经典储备,扎下语文学习的厚实功底,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推进素质教育
诵读经典,培养心灵,汲取营养,启迪心智,使学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构建儒雅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三、实施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四、诵读内容
二年级《三字经》、古诗1—40
五、具体实施
(一)诵读时间
1.每天早上利用早读二十分钟,随到随读。
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利用每天下午上课之前的十分钟时间,周二、周四学生临摹经典诗文,
一、三、五自由阅读喜欢的读物。
(二)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整体推进,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评比鼓励,平时激励,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3.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三)诵读措施
1.创造诵读的氛围,通过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
学生可以在课前3分钟,和睡前10分钟进行朗读吟诵。
班级和学校组织学生根据诗文,进行诗配画活动,办手抄报、进行再创造。
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诗会活动,全校师生参加。
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自由发挥表演等多种形式,并有接力赛、抽卡赛等种类。
通过举行这一活动选拔出明星班级和个人。
2.积极开展道德讲堂等一系列活动,把经典与活动联系起来,提高道德素养。
同时结合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建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读书档案册,鼓励学生多阅读。
4.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向班主任回报,班主任检查学生读的质量,合格后发给一张班级读书之星读书卡,集齐五张后由年级主任检查换发年级之星读书卡,集齐三张年级之星读书卡由教导处检查,合格后颁发校级读书之星证书。
(四)检查评比措施
1.教导处不定期抽查早读情况,教师是否盯班、是否读学校规定内容。
2.教导处于期中、期末两次对学生诵读内容进行测验,经典诵读测试题与语文测试题同时检测。
3.不定期举行“经典诵读”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