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心理学完整版本

体育心理学完整版本

对于焦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产生了特质焦虑和 状态焦虑的概念。
特质焦虑 是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 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状态焦虑 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 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第三节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运 动情境
任务难度 任务要求
对应激概念的理解
➢ 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文化的诸因素,但刺 激物通常不能直接引起紧张,在刺激与应激之间还存在着中介因素。 ➢ 应激不能只根据生理术语来界定,还应考虑应激的认知因素。在 许多情境里,一个刺激的绝对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对个体的意义。 ➢ 应激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生理生化基础,它是由网状丘脑投射系统向 大脑提供的弥散性兴奋所诱发。 ➢ 应激与多种情绪相结合而形成复合情绪。 ➢ 知觉水平不同,应激程度也不一样。
唤醒水平连续线示意图
极低唤醒 (深睡)
中等 唤醒
极高唤醒 (疯狂)
三、焦虑
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 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 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 分,分别为生理唤醒、情绪体验以及威胁、不确定性 和担忧的认知表征。
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
[拓 展]
当内外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所产生的神经冲 动沿传入神经进入延脑后,沿着两条通路行进: 一条是特异性神经通路,它沿着延髓背侧,经 中脑、间脑到达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引起特 定的感觉;另一条是非特异性神经通路,它沿 着延髓腹侧,贯穿延髓、中脑、间脑的脑干网 状结构,弥散性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广大区域, 引起皮层下所经部位及皮层的兴奋状态,称为 唤醒。
体育运动参 与者
运动技能 体能状况 个人经验
认知评价
情绪、生 理反应
对任务要求 对自身能力 对可能的结果 对结果的含义 对身体的反应
心率 肌肉紧张度 脑电波 皮肤电位
运动表现
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一、内驱力理论
内驱力理论最初是由赫尔构想出来以解释复杂 技能操作的,后来得到了斯潘斯等人的修正。该理 论推测,操作成绩(P)是内驱力状态(D)与习 惯强度(H)的乘积,即P=D×H。内驱力的增 强(唤醒水平提高)将使优势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增 大。如果优势反应是正确的,唤醒水平的增高会引 起操作成绩的提高;如果优势反应是错误的,唤醒 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成绩的下降。
➢ 单纯的紧张性心理和生理状态可以成立身心活动的激动因素,在某 些场合有积极作用。
二、唤醒
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 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 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唤醒有三种表现,即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现去同步 化的低压快波)、行为唤醒(非麻醉动物唤醒时伴随的行为 变化)和植物性唤醒(较高水平刺激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 动)。三者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单独存在。唤醒对维持与 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保持觉醒状态有主要作用。
第四章 应激、唤醒、焦虑 与运动表现
第二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一、应激
1、定义
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 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 程称之为应激,又称为紧张。
[拓 展]
心理学界对于应激曾有过许多解释。其中,French 在重点考察个体自身状态与应激环境相互作用后,认为 个体能力和环境要求之间缺乏适应是导致应激的主要原 因。缺乏适应是一个两极问题,在其一端,如果环境的 要求超过个体的能力限度,个体为了应付和满足这些要 求,就可能在会在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给出适合这些要 求的能力,从而导致紧张状态的出现。在其另一端,如 果环境的要求远未对个体构成压力,以致个体由于这些 要求与其自身能力之间不一致而感到满足不了需求时, 也会产生一种紧张状态。这就是说,过低的刺激水平也 有可能引起紧张。
研究表明:以驱力理论来预测需要极高的体 能、极大的努力和坚持性的运动表现尚有效度, 但对需要协调配合、控制复杂和协调性极强的运 动表现进行解释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倒U形假说
倒U型假说来自最初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倒U型假说理论认为,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 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 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当 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 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 运动表现逐渐恶化或成绩下降。一般来说,中等 程度的唤醒水平对运动表现有利。


动 表






唤醒水平
倒U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解释
(一)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Oxendine (1984)总结了有关唤醒水平与任 务的复杂性方面的研究后提出,高水平的唤醒可促 进粗糙或简单的运动技能活动,但会干扰精细或复 杂的活动;较低水平的唤醒有助于精细或复杂任务 的完成,却会阻碍粗糙的或简单的活动。季浏和李 世昌(1994)通过实验研究法探讨了不同唤醒水平 对力量活动的影响,以可靠的结果支持了Oxendine 关于低唤醒水平有碍于粗糙或简单的活动的观点, 但同时未能支持其高水平唤醒可促进粗糙或简单的 运动技能活动的结论。


动 表






唤醒水平
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
驱力理论显示:在技能学习的初期阶段应尽 量消除不必要的压力,使学生或运动员在比较低 的唤醒水平下进行练习,以降低错误动作的优势 反应。而在学习的后期可以通过提高唤醒水平来 提高正确动作的优势反应,以达到加快学习速度 的目的。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决断的因素 必须作出决断的数量 每个决断的备选范围 做出决断需要的速度
做决断的连续性
知觉的因素
操作的因素
所需刺激的数量
参与技能活动肌肉的数量
实际出现刺激的数量 肌肉进行协调运动的成分
刺激的持续时间
对活动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 求
刺激的强度
运动技能的精细程度
干扰性刺激的情况
影响运动技能复杂程度的因素
不同体育项目的最佳唤醒水平参考点

射击 体操 高尔夫球 网球 足球 铅球
拳击





唤醒水平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最佳唤醒水平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