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和谐关系的内涵 (1)1.1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1)1.2 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升企业职工思想境界 (1)1.3 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 (2)1.4 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企业领导的科学决策 (2)1.5 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2)2.1 企业层面的途径 (3)2.1.1 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3)2.1.2 企业应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 (3)2.1.3 企业应认真制定和规范规章制度 (3)2.1.4 企业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4)2.2 员工层面的分析 (4)2.2.1 员工应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观念 (4)2.2.2 提高法律意识 (4)2.2.3 员工应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 (4)浅谈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摘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和趋向看,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合同管理理念,恪守法制理念,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理念。
要使这“四种”理念根植于劳动关系的深处和生动体现在劳动关系的方方面面,用人单位和员工是两个重点环节。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企业管理;员工层面1 和谐关系的内涵1.1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企业和谐和企业发展的基础。
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创建和谐企业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实现企业和谐目标和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笔者认为,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和趋向看,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关注和考虑。
和谐是人类社会健康运行的润滑剂,和谐思想作为一种反映经济社会普遍运行机理的管理思想,其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不和谐到和谐再到不和谐的矛盾循环过程是矛盾同一性的最高表现形式。
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认为社会世界法则是和谐协调的,这些法则从各个方面趋于完善人类。
企业管理环境的和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工作效率,是企业管理成功的重要标志。
而创造和谐的企业环境应当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入手,解决个体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提倡竞争中的和谐,注重制度化与人性、制度化与活力的平衡。
1.2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升企业职工思想境界。
由于人际关系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使得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总是千方百计去寻找那些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相近或相一致的人,作为发展和扩大自己人际关系力量的对象。
同时,人际关系群体也时刻在物色和接纳新的“知音”。
因此,和谐的、进步的、高尚的人际关系,所产生的是一种鼓舞人的斗志、振奋人的精神,使之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积极作用。
企业一旦具有了这种人际关系,广大职工的思想境界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和升华,他们就会诚实守信、忠诚企业,自觉地把自己与企业视为命运共同体,以“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为己任,积极投身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努力发挥主人翁作用。
1.3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维护企业、尤其是职工队伍的稳定。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职工队伍的稳定,构建和谐企业就无从谈起。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如果人与人之间没了友情、没了团结、没了合作、没了相互帮助,大家金钱至上、自私自利、不讲人格、不顾大局,那么职工队伍就会出现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混乱局面,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行为失谐,尚可挽正。
人际失谐,百事无成”。
因此,稳定职工队伍,需要营造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
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企业团队精神。
“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
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可以激发人们团结友爱、奋发向上、无私奉献、相互协作的精神,使人们在和睦相处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在相互帮助中完成劳动生产任务。
“家和万事兴”。
企业一旦营造了这种人际关系,就能产生众人划桨的巨大合力,就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职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1.4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企业领导的科学决策。
由于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横向、纵向或是相互交叉进行交往的,相应地,企业领导层的人际关系也是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只不过比一般人范围更广,层次更高。
人际关系对社会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诸多方面产生的作用,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反馈到企业领导集团中去,为领导层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企业领导之间的相互交往,对于提高领导者自身的决策水平也会创造经验交流的条件。
1.5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企业发展的活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个体活力,二是集合活力。
个体活力指的是职工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集合活力指的是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整合力的不断增强。
不管是个体活力的增强,还是集合活力的强化,都离不开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
没有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职工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整合力就不可能得到增强。
总之,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作为一种生产力,对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能够产生使企业起死回生的效果。
构建企业的和谐人际关系,有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是职工对利益的占有与自己在企业财富创造中的贡献是不是对应的,合情合理的;二是产生了利益矛盾,企业能不能及时地加以协调和解决。
这里既有职工自身素质的原因,又有企业体制机+制的问题。
为此,企业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中应当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2.1 企业层面的途径。
2.1.1 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企业内部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以最广大劳动者为主体、为根本,一切为了劳动者,一切为了劳动者的幸福、尊严和全面发展。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对于企业而言,坚持以人为本,最真实和最广泛的内涵,就是坚持以最广大员工为本,珍爱员工的生命、关心员工的利益、维护员工的尊严、保障员工的权利;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尊重和实现员工的劳动权利,积极致力于员工劳动权利的保障,并以此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
我国的《宪法》、《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等,都明确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各项劳动权利,并予以具体界定和系统保障。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要善待员工,依法用工,守法经营。
只有在不断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状态下,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寻找到为企业创造利益的原动力。
2.1.2 企业应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劳动关系也趋于契约化、规范化。
企业用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任务。
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法律约束双方的行为。
劳动合同的签订,使用人单位放心,有了劳动力,可以放手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使劳动者安心,有了劳动职业,容易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劳动岗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实践中,企业应多采用劳动部门推介的劳动合同,明确企业和劳动者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减少劳资双方的分歧,使劳资双方的权益都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1.3企业应认真制定和规范规章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运作的“内部法”,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程度不言而喻,企业应严格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制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过员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讨论,提出方案,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以确保规章制度内容合法、合情,且制定的程序符合法律规定,发挥企业规章制度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规范作用和导向作用,有效地避免法律纠纷,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
2.1.4 企业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2010年10月28日,我国《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而企业能否依法及时为劳动者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涉及员工的后顾之忧,也影响企业的和谐稳定。
为此,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应当保持清醒的法律头脑,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缴纳社保费用,规范社保管理,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种劳动纠纷。
2.2 员工层面的分析。
2.2.1 员工应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观念。
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员工应认知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享受权利的同时,要负起应尽的义务;履行义务,是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利。
员工权利的行使必须顾到“需求之合理性”、“目的之正当性”及“手段之合法性”,方能减少阻力,避免争议。
在企业,员工应负的主要义务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义务,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义务以及如实告知的义务等。
员工只有树立了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观念,才能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下思想基础,提供法律上的依据。
2.2.2 提高法律意识。
提高员工法制观念,增强法律常识,是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需要。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从法律法规的层面加以规范和引导,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操作。
现阶段,就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而言,企业可操作的法律法规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企业法》、《安全生产法》。
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要把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组织广大员工学习落实,真正让广大员工学法、懂法、守法、执法,以法律法规作为一切行为的规范。
尽量减少因不懂法或误解法律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通过自觉学习和执行法律来减少并化解劳资矛盾。
2.2.3 员工应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
企业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利润最大化。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
要结合企业实际和岗位特点,制定员工技能培训计划,规划员工职业生涯,提升员工职业素质,实现员工自身价值。
同时,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员工要积极践行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互相尊重,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实现企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