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Ⅱ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姓名学号 20120417院系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班级电气1班指导教师2014 年 6 月目录一、目的和意义 (3)二、任务和要求 (3)三、模拟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3)第一章半导体器件的Multisim仿真 (4)第二章单管共射放大电路Multisim仿真 (6)第三章差分放大电路Multisim仿真 (10)第四章两级反馈放大电路Multisim仿真 (14)第五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Multisim仿真 (20)第六章波形发生电路的Multisim仿真 (22)第七章综合性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24)四总结 (28)五参考文献 (29)一、目的和意义该课程是在完成《电子技术2》的理论教学之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全局考虑问题、应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对培养和造就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任务和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分析和设计完成基础性的电路设计仿真及综合性电路设计和仿真(选一个)。
完成该次课程设计后,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巩固和加深《电子技术2》课程知识的理解;2、会跟进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3、掌握仿真软件Multisim的使用方法;4、掌握简单模拟电路的设计、仿真方法;5、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能正确反映设计和仿真结果。
三、模拟电路的设计和仿真第一章半导体器件的Multisim仿真1、利用Multisim观察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在Multisim中构建二极管电路,如下图所示,途中VD是虚拟二极管,输入端加上最大Uim=4V,频率为1kHz的正弦波电压,接入一台虚拟示波器XSC1,这是一台双踪示波器,有A、B两个通道,A端接二极管电路的输入端,B端接电路的输出端。
图1.1 二极管仿真电路图电路仿真以后,可有示波器观察到输入、输出波形,如图1.2所示。
为便于区别,用颜色较浅的显示输入波形,用颜色较深的显示输出波形。
由图可见输入波形是一个双向的正弦波电压,而经过二极管以后,在输出端得到一个单方向的脉动电压,可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图1.2 二极管仿真电路波形图第二章单管共射放大电路Multisim仿真1.选择单管共射放大电路(1)在Multisim中构建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下图2.1所示,电路中的三极管β=50,r bb’=300Ω。
图2.1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仿真电路(2)测量静态工作点可在仿真电路中接入三个虚拟数字万用表,分别设置为直流电流表或直流电压表,以便测量I BQ、I CQ和U CEQ,如图2.2所示。
图 2.2测量Q点的电路电路仿真后,可测得I BQ=50.737uA,I CQ=4.929mA,U CEQ=212.449mA。
图2.3 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读数(3)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图2.1中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仿真后,可从虚拟示波器观察到u I和u O的波形如图2.3所示。
图中颜色较浅的是u I的波形,颜色较浅的是u O的波形。
由图可见u O的波心有明显的非线性失真,而且u O与u I的波形相反。
图2.4 u O与u I的波形(4)测量A U、R I和R o①将图2.1中的虚拟数字万用表分别设置为交流电压表或交流电流表。
由虚拟仪表测得 U i=14.14mV,U o=1.856V,I i=56.093uV,如图2.5所示,则A U=U O/U I=-1.856*1000/14.14=-131.26R i=U/I=14.14/56.093=0.25KΩ图2.5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读数②为了测量输出电阻R O,可将图2.1电路中的负载电阻R3开路,此时从虚拟仪表侧得U o`=3.061V,则R O=(U0`/U0-1)R3=(3.061/1.856-1)*3KΩ=1.6492KΩ图2.6 U o`读数第三章差分放大电路Multisim仿真1.选择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Multisim仿真(1)在Multisim中构建一个接有调零电位器的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如图 3.1所示,其中两个三极管的参数为β1=β2=50,r bb’1= r bb’1=300,调零电位器R6的滑动端调在中点。
图3.1 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仿真电路(2)利用Multisim的直流工作点分析功能测量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分析结果如下图3.2所示:图3.2直流工作点分析图可知U CQ1=U CQ2=5.72309VU BQ1=U BQ2=-9.90477mVI CQ1=I CQ2=(V CC-U CQ1)/R C1=(12-5.72309)/30mA=0.209mA(3)加上正弦输入电压,利用虚拟示波器可看出u C1与u I反相,而u C2与u I同相。
如图3.3图3.3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波形图(4)当U i=10mV(即U i1=5mV,U i2=-5mV)时,由虚拟仪表测得I i=55.102nA,U0=176.65mV,如图3.4图3.4 U i、I i和U0的读数则 A d=-U0/U i=-176.65/10=-17.665R i=U i/I i=(10/55.102)*1000kΩ=181.4816kΩ(5)将负载电阻R3开路,测得如图3.5 U0、=694.206mV图3.5 U0、的读数则R0=[(U0`/U0)-1]R3=[(694.206/176.65)-1]*20kΩ=78.865kΩ(6)将图3.1中的负载电阻R3右端接地,使差分放大电路改为单端输出。
此时可测得当U i=10mV时,U0=488.351mV,如图3.6图3.6 U i、U0的读数则 Ad= -U 0/U i =-488.351/10=-48.8351(7)在单端输出的情况下将R 3开路,可测得此时U 0`=694.205mV图3.7 U 0`和U 0的读数Ω=Ω⎪⎭⎫ ⎝⎛-=K K Ro 4306.820*1351.488205.694第四章两级反馈放大电路Multisim仿真1.选择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Multisim仿真(1)在Multisim中构建两级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如下图所示,其中两个三级管均为β=100, r bb’=300,C b’c=4pF,C b’e=41pF。
图4.1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电路(2)将开关K断开,电路中暂不引人级间反馈。
①利用Multisim的直流工作点分析功能,测量无级间反馈时两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分析结果如下:图4.2 静态工作点分析图可见,U BQ1=1.99203V,U EQ1=1.36474V,U CQ1=8.86493V,U BQ2=2.97977V,U EQ2=2,33089V,U CQ2=7,35979V,②加上正弦输入电压,利用虚拟示波器可观察到第一级输出电压波形与输入电压反相,而第二级输出电压波形与输入电压同相.两个放大级的输出波形均无明显的非线性失真,如图4.3所示。
图4.3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波形图当U i=7.07mV时,利用虚拟仪可见,表可测得U0=1.347V.无级间反馈时,两级放大电路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为5233.19007.713470===•••UUAiu图4.4 U i=7.07mV时的U0③由虚拟仪表测得,当U i=7.07mV时,I i=4.341μA,则无级间反馈时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为R i=U i/I i=7.707/4.341kΩ=1.775kΩ图4.5 I i的读数④将负载电阻R9开路,测得U0`=2.642V,则放大电路无级间反馈时的输出电阻为R0=[(U0`/U0)-1]R9=[(2.642/1.347)-1]*2kΩ=1.92279kΩ(3)将图4.1中的开关K合上,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①加上正弦输入电压,由虚拟示波器看到如图 4.6所示,同样的输入电压之下,输出电压的幅度明显下降,但波形更好.图4.6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Uo和Ui波形图(开关闭合)由虚拟仪表侧得图4.7 用虚拟仪表测量电压表示数当U i=7.07mV时,U0=73.188mV.则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电压放大倍数为352.1007.7188.730===•••UUAiuf说明引入负反馈后电压放大倍数减小了②由虚拟仪表测得,当U i=7.07mV时,I i=4.248μA,则R if=U i/I i=7.07/4.248kΩ=1.664kΩ可见,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输入电阻提高了,但与无级间反馈时的R i相比,提高很少,这是由于图4.4所示电路中总的输入电阻为R if=R`if//R b11//R b12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只是提高了反馈环路内的输入电阻R`if,而R b11和R b12不在反馈环路内,不受影响,因此总的输入电阻R if提高不多③将负载电阻R9开路,测得U0`=74.796mV,则R of=[(U0`/U0)-1]R9=[(74.796/73.188)-1]*2 kΩ=0.068989=68.989Ω图4.8 U0`的读数可见,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与17页计算的R O比较,输出电阻降低了第五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Multisim仿真1.选择积分电路2.构建Multisim仿真电路(1)在Multisim中构建基本积分电路如下图5.1所示,在积分电路的输入端加上有效值为0.5V,频率为50Hz的正弦电压;图5.1积分电路仿真图图5.2 万用表读数由虚拟示波器可以看到积分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如下图 5.3所示。
图中颜色较浅的是输入波形,颜色较深的是输出波形。
由波形图可见,输出电压是一个余弦波,输出电压的相位比输入电压领先90°。
图5.3 积分电路波形图第六章波形发生电路的Multisim仿真1.选择三角波和方波发生器(1)构建Multisim仿真电路在Multisim中构建三角波发生电路,如图6.1所示。
图6.1三角波发生电路仿真电路(2)用虚拟示波器可观察到电路的输出波形为三角波,而前一级滞回比较器的输出波形为矩形波,如图6.2所示。
图6.2输出波形图(3)从虚拟示波器可测得,三角波的幅度为U OM=9.5V和振荡周期T=9ms第七章 综合性电路的设计和仿真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1)设计要求:○1输入信号电压U i =200mv ; ○2最大输出功率P 0≥2W; ○3输出负载R 3=8Ω;○4根据技术指标和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功放电路,如OTL ﹑OCL 或BTL 电路设计电路原理图; ○5计算并选择电路元件及参数; ○6仿真调试电路;(2)分析并确定电源:由题知U i =200,P 0≥2W,R 3=8Ω, 要求:Po ≥2W R 3=8Ω考虑到器件工作的安全性和输出功率的富余量,设计要适当的调整:取W Po Pom 422)25.1(=⨯=⨯=Uom Vcc )5.1~2.1(=(考虑饱和压降2~3V ) 则,由V Po R U R Uo Po L L88422om 221=⨯⨯==⇒=V V Vcc )12~6.9()85.1~82.1(=⨯⨯=折中取:10V (应该是不小于该值)此即:稳压电源输出应在10V 以上,才能满足功率要求,所以取V CC =12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