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

年后收入最高的单位是“中外合资、外资、独资 ”(4203元)。
2011届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收入最高的职业
类别还是“互联网开发及应用”,平均月收入为8289元
,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职业类别是“中小学教育” ,平均月收入4543元。
从行业类别看,2011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三年后在“ 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就业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为 7561元。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是就业于“政府及公 共管理”的本科毕业生,为4543元,月收入涨幅最小。
3、我校毕业生情况 我校2015届毕业生总数3821人,其中本科毕业
生2985人,专科毕业生836人。师范类毕业生867人 ,所占百分比为22.69%;医学类毕业生702人,所 占百分比为18.37%;定向生97人,所占百分比为 2.53%。
截至2015年8月30日,我校2015届毕业生初次 就业率为88.09%,签约率为48.02%,其中本科毕业 生初次就业率为91.11%,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77.29%;截至2015年12月15日,我校2015届毕业 生年度就业率为 94.56 %,签约率为 50.92 %,其中 本科毕业生年度就业率为 96.05%,专科毕业生年度 就业率为 89.25%。
第一部分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人们形容大学生就业: 2006年为全国大学生“就业的寒流” 2007年为大学生“就业的冬天” 2008年为大学生“就业的雪灾” 2009年无疑是大学生“就业的地震” 2010年2012年是大学生“就业的海啸” 2013年是大学生“就业史上最难年” 2014年是大学生“就业史上更难年”,只有更难没有最难
2015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生物工程、美术学、 生物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心理学、法学、音乐 表演,其中法学、生物工程、美术学专业上届也是 红牌专业。
高职高专红牌专业:法律事务、语文教育、初等 教育、投资与理财、应用日语、国际金融,其中法 律事务、语文教育专业上届也是红牌专业。
2015年本科就业黄牌专业:体育教育、动画、英语 、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
高职高专黄牌专业:会计电算化、工商企业管理、计 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2015年本科绿牌专业:建筑学、软件工程、网络工 程、通信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车辆工程、矿物 加工工程。
高职高专绿牌专业:铁道工程技术、电气化铁道技 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供用电 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 《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 2014〕38号)
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有关政策:
一是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 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 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
苦边远地区津贴,综合保障险保费标准为350元,其中人身 意外伤害、身故(含疾病身故)保险责任,保额30万元, 住院医疗保险责任,保额30万元,疾病门诊责任,保额1万 元。
优惠政策:
有关报考研究生和报考公务员等相关政策以人社部发 [2009]42号文件为准。
一是参加西部计划的,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志愿者,3 年内报考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点评】这两个案例充分说明我国就业形势的严 峻。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 必须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熟悉我国就业制度和政 策,对自己正确定位,从容应对,以避免盲目,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获得一份岗位。
主要内容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毕业生就业的一般程序 人事代理制度
(2)服务期满后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工作单位,学校可以 改派其报到证。
考核与表彰
(1)各师“三支一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大学生年度 考核和服务期满考核工作,并将考核情况存入本人档案。服 务期满考核合格的,经兵团“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室审核,颁发由人事部门统一印制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 层服务证书》,作为服务期满后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依据和 参加基层工作的经历及就业、创业证明。
1、全国高校毕业生情况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大学 生就业报告》指出,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 (92.1%)比2013届(91.4%)略有上升,比2012届( 90.9%)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4届毕业 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6%,比2013届、2012届(分别 为91.8%、91.5%)均有所上升(分别上升0.8、1.1个百 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 91.5%,比2013届(90.9%)略有上升,比2012届( 90.4%)上升1.1个百分点。近三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 业率呈现稳定趋势。
二是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 生活补贴,所需资金按现行渠道解决,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
三是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 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 偿。
四是对有基层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 市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进一步扩大对其招考录用的比例。
五是对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 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等项目的,给予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报 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今后相应的 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参加项目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通过开展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促进农村基层社 会事业发展;
经费保障: (1)各受援单位为大学生提供被褥等基本生活用品,提
供每月400元生活补贴及回家探亲给予相应的交通补贴,并 为其缴纳住院医疗保险费。
政策支持
(1)服务期间,户口可根据本人意愿转回入学前户籍所 在地。人事档案原则上留在学校,党团组织关系转至服务单 位。
与2014年同期相比, 2015届毕业生年度就业率、签约率均高于 2014届,其中签约率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而毕业生升学率、基层项 目就业率基本持平。
毕业生的签约单位中,去企业人数比例居于首位,约占74%;其 次为医疗卫生单位,约占12%;再次为教育单位,约占7%。
我校毕业生就业区域集中于福建省,江、浙和北、上、广这些相对发
2014届大学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 79.2%)与2013届、2012届(分别为80.6%、81.3% )相比有所下降,但总体就业情况能保持稳定。主 要是因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从上届的2.3%上升 到了2.9%;同时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从上届的 10.8%上升到11.7%,高职高专读本的比例从上届的 3.8%上升到4.2%。
二、中央部门组织实施的基层服务项目
项目 名称细则
岗位
选聘高校毕业生 到村任职工作
农村义务教育 阶段学校教师 特设岗位计划
高校毕业生 “三支一扶”
计划
大学生志愿 服务西部计划
村党组织书记助理、 县以下农村初中, 支农、支教、支 教育、卫生、农技、
村委会主任助理、村 适当兼顾乡镇中心 书记、 学校
建设和管理
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
期满就业政策
(特指各专门项 目实施文件所规 定的优惠政策)
聘任期2-3年 可继续聘任。
聘任期为3年
服务期2-3年
服务期1-3年
聘期结束后可留 在当地任教。
可推荐免试攻读 教育硕士。
原服务单位有空 考中央国家机关
岗时聘用。
和东中部公务员
优先录取。
事业单位定向招
二是志愿者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报考公务员等享受 相关优惠政策。
三是出省服务的和在本省服务的志愿者优惠政策必须保持一 致。
四是按照国家社会保险和统筹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人员 参加社会保险相关文件规定,推动西部计划养老保险工作。
“三支一扶”计划
2006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省区市人事、 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 支医和扶贫工作项目,简称“三支一扶”计划。以普通高校 全日制应届本、专科毕业大学生为主,主要安排到基层从事 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限为2年。 主要目的:
一、国家政策引导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市场导向、政府宏观调 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 择”的就业制度。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 业;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 自主创业 ;
部分相关文件
❖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 知(中办发〔2005〕18号)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国内宏观经济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2、产业结构不合理 3、高校扩招 4、高校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 5、大学生本身的素质 6、大学生自我定位不清晰 7、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第二部分 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一、国家政策引导 二、国家关于基层服务的项目 三、国家关于就业的几个专项 四、福建省有关政策
从从事的职业类别和行业类别来看,2014届本科毕 业生中,月收入最高的职业类别是“互联网开发及应用
”(4582元),其次是“计算机与数据处理”(4562元)。
从行业来看,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从事“媒体、
信息及通信产业”(4304元),其次是“金融(银行、保险
、证券)业”(4291元)。 从用人单位的性质来看,去年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半
聘。
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 政部、人事部于2003年共同组织实施的鼓励和引导高校毕 业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创业的工作项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