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题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题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题一、多选题1.中枢免疫器官有ABDA 胸腺B 腔上囊C 脾脏D 骨髓2.中枢免疫器官的特点有ACDA 胚胎早期出现B 胚胎晚期出现C 控制机体免疫反应D 能诱导淋巴细胞分化3.抗原具有BDA 特异性B 免疫原性C 专一性D 反应原性4.抗原按性质分为ACA 完全抗原B 自身抗原C 不完全抗原D 异嗜抗原5. 全菌抗原或整个病毒粒子抗原所制备的血清为CA 多联血清B 单价血清C多价血清D ---6.免疫球蛋白的种类有ABCDA IgGB IgMC IgAD IgE7.单克隆抗体的特点ABCDA纯度高B专一性强C 重复性好D能在动物体内外持续产生同质性抗体8.抗体具有亲细胞性质,能与下列细胞结合ABCA 肥大细胞B T细胞C B细胞D 神经细胞9. 血清学反应的类型有ABCDA 凝集反应B 沉淀反应C 中和反应D 补体结合反应10.沉淀反应的类型有ABCA 电泳B 琼脂扩散试验C 环状沉淀试验D ELISA11.试管凝集的特点有ACDA 方法简单B 特异性不强C 可定性D 可定量12.常用于检测炭疽病的实验方法是BA 琼脂扩散试验B 环状沉淀反应C 对流免疫电泳D 血凝试验13.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有ADA 乳胶凝集B 试管凝集C 平板凝集D 间接血凝14.补体结合实验中,如果最终出现溶血现象,其结果应为CA 阳性B 不确定C 阴性D A或B15.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ACA 特异性强B 特异性不强C 抗原间血缘越近交叉程度越高D 不会出现带现象16.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17.下列有关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说法正确的有ACA 先天的,遗传的B 作用慢,范围窄C 为第一线防御作用D 有再次反应的能力,有记忆18.干扰素的特性有ACA 可溶性蛋白B 对热不稳定C 对酶敏感D 对病毒种类有特异性19.非特异性免疫的防御屏障有BDA 血脑屏障B 皮肤C 胎盘屏障D 黏膜20.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ABCDA 遗传B 年龄C 环境(温度、湿度)D 动物种类二、名词解释1. 凝集反应:抗体与颗粒性抗原(细菌)反应所出现的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表现出来的凝集反应2. 沉淀反应:抗体与可溶性抗原反应所出现的肉眼可见的沉淀带,一般可在琼脂板上进行。

3. ELISA:标记抗体仍具有与抗原结合的能力,当结合有酶的免疫复合物遇到相应的底物时即可催化底物显色,根据底物显色的深浅进行测定。

4. 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5. 抗原决定簇:在空间位置上的一些化学机团,即同抗体结合的部位6. NK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7. 胸腺依赖性抗原:一类在刺激B细胞分化和产生抗体的过程中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协助的抗原8. 单克隆抗体:将产生特定抗体的Bc与能无限生长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Bc与骨髓瘤细胞的杂交瘤细胞,并通过克隆化杂交瘤细胞后扩大培养所产生的抗体9. 抗体: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液、组织液及其它外分泌液中的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球蛋白10. 不完全抗体:指单价抗体,抗体分子只有一个抗原结合部位能与相应抗原结合11. 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后能消除病毒感染能力的抗体12. 凝集素:能与颗粒性抗原结合并出现凝集现象的物质13. 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各种异物,并将其排除、降解的过程14. 干扰素:是指由干扰素诱生剂诱生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15. 补体:存在于血清、似酶的一组蛋白质,具潜在的免疫活性,能协同其他免疫物质直接杀伤靶细胞和加强细胞免疫功能16. 特异性免疫应答:动物机体受外界特异性抗原刺激,产生具有针对性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现象17. ADCC作用:带有Fc受体的细胞与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结合而杀伤靶细胞的作用18. 细胞因子:免疫细胞受抗原虎丝裂原刺激后产生的非抗体、非补体的具有激素样活性的蛋白质分子19. 体液免疫:由B细胞参与的,针对特异性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

20. 细胞免疫:主要由T细胞参与的针对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应答现象。

三、简答题1. 免疫的基本功能:抗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2. 抗原性:包括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免疫原性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反应原性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或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3. 血清学反应的特点?1.特异性和交叉性;2.结合与离;解3.最适比4. 什么是抗原的交叉性:不同抗原物质之间、不同种属的微生物间、微生物与其他抗原物质间,难免有相似的抗原组成或结构,也可能存在共同的抗原表位,这种现象称为抗原的交叉性。

5. 免疫活性细胞有几种?名称是什么?与一般的淋巴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免疫活性细胞有2种。

分别是T、B淋巴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具有分化、记忆和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能力,一般的淋巴细胞不具备分化和记忆功能,不能产生抗体。

6.简述IgG的性质和功能IgG 在血液中的含量为75%~80%,体内主要的抗体成分,多以单体形式存在。

主要在机体内与淋巴细胞等共同起抗细菌、病毒和毒素等的作用195单克隆抗体目前有哪些方面的应用?用于人、畜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用于抗原结构的研究;用于微生物的分型;在DNA重组技术中的应用;制备生物导弹的应用。

7. 佐剂的免疫生物学作用: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性、改变抗体类型、引起或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

8.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浓缩抗原、缓慢释放抗原、非特异性提高机体免疫细胞对抗原的敏感性9.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特点:⑴具有严格的特异性、针对性;⑵有一定的免疫期;⑶后天获得的10. 简述免疫应答的过程1.致敏阶段:抗原进入,机体T、B淋巴细胞激活。

2. 反应阶段:B细胞产生抗体、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和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调节免疫应答。

3. 效应阶段:抗体、淋巴因子、吞噬细胞共同吞噬和清除抗原的过程。

11.抗原剂量与抗体产生的关系一般来讲,抗原剂量大,能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抗体,但抗原剂量过大会对动物机体产生有害的免疫应激或导致免疫抑制。

12.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具有激素样活性作用;通过细胞因子受体发挥作用;具有生物学作用的多效性、协同性和拮抗性。

四、论述分析题1. 论述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以及试验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原理: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抗体标记技术、酶催化加速底物反应显色的原理,提高抗体检测的灵敏度。

步骤:已知抗原包被于固相载体,加入待检血清,再加入酶标抗体,加入底物,显色。

试验中需注意的问题:由于该试验具有很强的放大作用,需注意每次加样后的洗脱。

2.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遗传因素:动物品种、个体的差异,造成不同种的动物或个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水平不一致;年龄因素:幼龄动物因免疫系统还未发育完全,对抗原刺激反应较低;青春期或成年动物,免疫器官发育完善,对抗原刺激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而老龄动物,由于免疫系统的衰竭或免疫功能的下降,免疫应答水平降低;环境因素:如气温、空气、噪音等均对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 详细阐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一、初次应答一般抗原进入动物机体在7天左右能诱导产生抗体。

抗体产生的顺序为,首先产生IgM ,再产生IgG 。

IgG高峰期出现较晚,消失也缓慢,在体内可较长时间保持高水平,长达数月,数年之久。

二、再次应答或回忆反应抗体产生迅速,产生高水平的抗体,比初次应答高几倍到几十倍。

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 。

抗体能大量和迅速产生的原因是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作用。

3. 试述抗体的中和作用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并举例说明。

中和作用:特异性抗体能与相应的细菌毒素和病毒结合,抑制毒素和病毒与相应的细胞结合,阻止了毒素对细胞的破坏,病毒对细胞的吸附,抑制了病毒在体内的增值。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抗体的Fc端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抗体的Fab端能与抗原结合,因此,对抗原和免疫细胞来讲,抗体就起到了介导作用,这种作用对免疫细胞清除和杀伤抗原十分重要。

4. 试分析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抗原性质:异源性强的抗原易激活B细胞诱导体液免疫,自身组织近缘的抗原则主要针对T细胞作用,易诱导细胞免疫抗原量:一般来讲抗原量大,能较好的诱导免疫应答。

但抗原量过大会导致动物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或免疫耐受;而抗原量过低,不能有效的诱导免疫应答。

动物的年龄和种类:幼年或青壮年动物对抗原刺激敏感。

免疫途径:一般要根据病因的感染方式采用相应的免疫途径,如呼吸道感染最好采用经呼吸道的免疫途径。

免疫增加剂:灭活疫苗中加入免疫增强剂,可延长抗原的作用时间和增加抗原的浓度。

动物机体的体质:健康的动物对抗原免疫会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反应,而体质弱的动物对抗原的刺激反应弱,甚至产生免疫耐受。

环境因素:尤其是气温对免疫应答会产生影响。

四辨析断:1.抗原抗体的结合是不可逆转的。

错2.血清学试验中,不需考虑参与反应的抗原和抗体的量,都可出现反应。

错3.记忆细胞可终身存在。

错4.血清学反应中,抗体过多或抗原过多,均不能产生肉眼可见的反应。

对5.病毒抗原为颗粒性抗原,细菌抗原为可溶性抗原错6.抗体存在于血液、淋巴液、脑脊液中。

对7.N细胞是自然杀伤细胞,主要是针对病原细菌。

错8.IgA以单体形式存在,,主要参与黏膜免疫。

对9.抗体不可作为抗原刺激动物机体产生抗抗体。

错10.参与凝集反应的抗原是颗粒性抗原,参与沉淀反应的抗原是可溶性抗原对11.干扰素能产生抗病毒蛋白,因此,一种干扰素可用于任何动物的病毒病治疗。

错12.炎症反应是动物体对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方式。

对13.淋巴因子虽然量少,但全身免疫作用显著。

错14.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可直接激活B细胞,并产生IgG。

错15.胸腺依赖性抗原需巨嗜细胞、Th细胞传递后,才能激活B细胞。

对16.初次免疫应答中,先产生IgG,再产生IgM,IgA出现最迟。

错17.细胞因子可作为免疫使用,能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

对18.再次应答中,产生的抗体大部分为IgG,间隔时间越长,越趋向于产生IgG。

对19.淋巴因子的生物活性与抗体无关。

对20.血清抗体的高低可直接反映出疫苗免疫水平的高低,及疫苗质量的好坏。

对21.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