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具有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来源的药材,统称为“生药”。
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门学科。
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
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草药():一般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本草书上记载的药物。
中草药():中药和草药的统称。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监控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学的主要任务:
(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
.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研究生药质量变化的规律及其调控
(二)研究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药物著作:
《神农本草经》现知我国最早的药物著作,分上、中、下三品
《神农本草经集注》提出火试、对光照视鉴别药材的方法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我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药典;首次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诊类本草》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本草,保存了许多失散的本草书籍的内容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大总结,是我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按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
《伤寒论》张仲景
《寿命吠陀经》人类最早记载植物治疗作用的文字资料印度
古埃及《爱柏氏纸草纪事》
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生药的分类法:
.按用药部位分类法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海洋药。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按有效成分或主成分分,如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类生药、含苷类生药。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按界、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
(教材为此分类法)
.按药理作用或中药功效分类法按功效或药理作用分。
.其他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药辞海》等著作均按生药中文名的笔画顺序,以字典形式编排。
.《神农本草经》按药物毒性和用药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本草经集注》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无实七类。
.《本草纲目》部,类。
生药的记载大纲:包括名称、来源(或基原)、植(动)物形态、采制、产地、现状、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功效、附注。
生药的拉丁名:
.意义: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
使用统一的、规范的拉丁名便于生药的对外贸易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分类:植物名:不含药用部位,斜体药材名:含药用部位
(药用部位名:根、根茎、茎、树皮、叶、花、果实、全草、树脂、鳞茎、花柱、分泌物)
.取名的几种形式:
. 原动植物的属名药用部位
. 原动植物的种加词药用部位
. 兼用原动植物的属名和种加词药用部位
. 直接用原动植物的属名或种加词
. 矿物类生药:原矿物拉丁名
同名异物: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做相同的药物使用。
同物异名: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的地区称呼不同的名字做不同的生药使用
生药的真实性鉴定
生药鉴定:依据所规定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与品质优良度的鉴定。
生药鉴定的标准-《中国药典》、局颁标准及直辖市、自治区和省级中药材标准。
生药的真实性鉴定即基愿鉴定
生药的鉴定包括两个方面:
生药的真实性鉴定与生药的品质鉴定。
生药品质鉴定又包括:()纯度:杂质含量;()优良度:水分、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等。
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方法主要有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分子标记鉴定。
生药的性状鉴定:通过我们的感官,对生药进行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气、味等特征进行鉴定的方法。
鉴定内容涉及形态、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气、味、水试和火试。
、性状鉴定
运用人体的感官看、摸、闻、尝及水试、火试等直观的方法,对生药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断面特征以及气、味等性状的鉴定,又称传统经验鉴别。
()形状:干燥生药的形状特征,与药用部位有关。
根类生药有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根茎类生药中块茎常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球茎和鳞茎常呈球形、类球形或扁球形;皮类生药有卷筒状、板片状等;种子类生药有圆球形、扁球形等。
()大小:药材的长短、粗细(直径)和厚薄,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色泽:药材的色泽,包括表面和断面的色泽,一般应在日光灯下观察。
()表面:药材的表面所能看到的特征,如光滑、粗糙、皱纹、皮孔或毛茸及其它附属物等。
皮类生药的表面特征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叶类生药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
()质地:折试药材所感知的特征,一般用软硬、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轻重、油润、绵性、角质、柴性等术语形容。
如生药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谓之“粉性”;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谓之“油润”;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谓之“角质”。
()断面:折断面观察。
而横切(削)面观察,应注意皮部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射线的分布、油点的多少等。
如黄芪“菊花心”,茅苍术“朱砂点”,大黄“星点”,何首乌“云锦纹”。
()气:特殊的香气或臭气。
()味:口尝的实际滋味。
如黄连味越苦越好;甘草味越甜越好。
()水试:利用生药在水中或遇水发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膨胀性、旋转性、粘性、酸碱性等特殊变化进行生药鉴定。
()火试:有些生药用火烧之或煅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或响声等特殊现象。
显微鉴定的内容包括:组织鉴定、粉末鉴定、和显微化学反应。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后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别药材的真伪和纯度,有时亦可鉴别品质。
常在药材外形不易鉴定、药材破碎或呈粉末状以及一些含有植物组织的中成药的鉴别中使用。
显微化学鉴定
. 细胞壁性质鉴定、
木质化:加间苯三酚及浓盐酸显红色或紫红色。
木栓化或角质化:加苏丹,呈橘红色至红色。
纤维素:加试液显蓝色或紫色。
硅质化:加无变化。
. 细胞内含物性质鉴定
淀粉粒:遇碘显蓝色或蓝紫色;甘油醋酸或蒸馏水装片,利用偏振光显微镜观察糊化
淀粉粒的偏光现象(呈黑十字)。
糊粉粒:甘油装片,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
菊糖:加的α萘酚的乙醇溶液,再加硫酸,显紫红色并很快溶解。
草酸钙结晶:装片中加入硫酸溶液逐渐溶解,并析出针状结晶。
碳酸钙:加入稀盐酸可溶解,同时放出气泡。
硅质:加不溶解。
粘液:加钌红试液显红色。
脂肪油、挥发油或树脂:加苏丹呈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加乙醇,脂肪油不溶解、挥发油则溶解。
. 细胞内化学成分鉴定
理化鉴定有:物理常数法、化学反应法、光谱法和色谱法。
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来鉴定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一种方法。
该种方法一般应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生药的鉴定,及生药同名异物的鉴定。
定性分析确定生药的真实性;定量分析确定生药的品质优良度。
常用鉴定方法有:物理常数法、化学反应法、光谱法和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