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信息化建设回顾与展望v1.1

高校信息化建设回顾与展望v1.1

业务集成阶段:2011-
– 2011年“985工程”三期,以绩效为导向、以 业务为驱动,深入融入学校核心业务:
信息门户 信 息 安 全 体 系 教学与 科研信 息化支 撑平台 电子校 务平台 决策支 持平台 文化与 生活服 务信息 化平台 运 维 服 务 体 系
公共软件平台 数字资源 基础设施建设 标准规范体系
运 行 服 务 体 系
教务 科研 财务 人力资源 设备资产 档案 ┇
URP公共平台
(应用管理、用户管理与认证、权限管理、数据交换、信息发布 等)
网 络 安 全 体 系
应用支撑系统
(网络管理系统、目录服务系统、域名服务系统、网上支付系统等)
硬件基础设施
(计算机系统、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等)
清华大学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完成了三版学校信息门户建设,集成了为全校 师生服务的100多个网络应用(子)系统; –建设了涵盖用户管理系统、用户认证系统、权 限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 系统等的URP公共平台。
清华大学信息系统建设
教学与教学管理:
–开发了包括排课、选课、注册、学籍管理、课 程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评估、实验教学管理 等20多个子系统在内的本研合一教学管理系统; –开发了清华网络学堂,包括网上辅助教学系统、 网上备课系统、课件点播系统、网络考试系统 等; –网络教学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清华教学观念、教 学环境、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更新,上网课 程数、师生网络交互活动逐年得到大幅增加, 2010-11学年上网课程达4600门。
信息化平台期高校:~40%
信息化起步发展期高校:~40%
信息化欠发展高校:<10%
– 基础设施差距较大,数字资源与信息系统非常有限,领导重视和 经费投入都不够。
高校信息化发展总体状况
提纲
高校信息化建设回顾 高校信息化取得的成绩
– 高校信息化成绩概括
– 清华大学信息系统建设
– 信息化对人才培养的支持
高校信息化发展总体状况
数字资源建设:
–大多数高校建立了数字图书资源(库),但存在单独购 买价格昂贵难以承受、各厂商资源管理缺乏规范、不便 于整合与检索等问题; –各高校分散建立了不少教学资源,但优质资源结构性短 缺,特别是缺少助学型资源,学生对现有教学资源不感 兴趣导致利用率不高; –精品课程资源定位不明确,使用对象不清晰,当前资源 建设主要是为了申报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已仅成为一种 荣誉,资源没有更新机制,使用效率很低; –教学资源对教与学过程和活动没有很好地支持,资源共 享和学分互认困难重重; –学科与科研资源大多数学校没有建设,或局部分散建设。
– 高校信息化成绩总结
– 清华大学信息系统建设
– 信息化对人才培养的支持
– 信息化对管理与服务支持
– 运行服务体系与标准建设
高校信息化趋势展望
清华大学信息系统建设
总体状况:
–从1996年“泰山工程”开始,经过15年建设, 基本实现网上教学、网上科研、网上办公、网 上管理、网上服务;
学校信息门户&URP公共平台:
高校信息化发展总体状况
电子校务:
–绝大部分高校开展了管理信息化,建立了教 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 办公自动化等电子校务系统,但大多由业务 管理部门分散建立,不集成、不整合、不共 享,只有少数高校实现了信息共享和统一建 设; –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层次不够深入,面向社会 和对教师与学生的服务不够,对管理决策和 分析的支持刚刚起步。
清华大学信息系统建设
财务管理:
–建成了集成财务系统,包括项目经费管理系 统、工资管理系统、津贴管理系统、学生收 费管理系统、奖助学金管理系统、基金管理 系统、购房补贴管理系统、后勤财务管理系 统、银行代发系统等; –集成财务系统初步覆盖了财务的各个方面工 作,包括个人收入发放、科研经费管理、预 算、核算、基金、票据、信息服务、后台数 据管理等内容,有力地支持了财务管理从 “两级核算”向“一级核算”等重要改革;
清华大学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2002年:数字校园建设十五规划
用户(个人与部门)
URP门户
(应用聚集展现、个人桌面定制、单点登录漫游等)
URP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 i-Office系统
i-办公 i-文档 i-空间 ┇题库 平台 ┇
网络服务
电子邮件 主页发布 IP电话 视频会议 社区服务 决策支持 ┇
信息集成
应用集成
系统集成
2011/5/21
92
94
96
98
00
02
04
06
08
10
12
14
提纲
高校信息化建设回顾
– 高校信息化发展阶段分析
– 以清华大学为例:发展历程
– 高校信息化发展总体状况
高校信息化取得的成绩
高校信息化趋势展望
清华大学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起步发展阶段:198x-1995
– 1987年,在DPS-8/52计算机系统上建立清华大 学教务管理应用信息系统; – 1988年,英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ECAIS等计算 机辅助教学软件通过鉴定并推广使用; – 1989年,开始着手研究并建立校园网;1993年1 月,清华大学校园网通过国家计委验收; – 1994年12月26日,清华大学选课系统、办公信息 系统、计算机基础教学CAI课件通过国家教委鉴 定。
提纲
高校信息化建设回顾
– 高校信息化发展阶段分析
– 以清华大学为例:发展历程
– 高校信息化发展总体状况
高校信息化取得的成绩
高校信息化趋势展望
教学 科研
管理
教师
学生
管理人员
信息化 队伍
集合
对象
数字资源 基础设施
软件平台
保障体制
高校信息化发展总体状况
基础设施建设:
– 高校基本建成校园网络,但出口和互通存在问题,并且 资费太贵; – 数据中心建设发展较快,大部分高校建立了统一的数据 中心机房,但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大多没有整合; – 高校普遍建立了多媒体教学环境,但大多是教师机-投 影机模式; – 没有合理的基础设施投入保证机制,运行经费普遍紧张, 基本只能解决出口带宽租赁费用; – 不少学校开展了与电信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协作、 社会多元参与的高校信息化新模式; – 学生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已经比较普遍。
高校信息化发展总体状况
信息化先导高校:<1% 信息化先进高校:<10%
– 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数字资源较为丰富,初步建立了关联统一的 电子校务系统,教学科研应用逐步深入,保障措施基本建立;
– 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数字资源建设取得成效,各项电子校务系统 基本建立,教学科研应用得到发展,保障措施日趋完善; – 基础设施基本建立,电子校务系统分散建设各自为政,建立了门 户框架但整合不了应用,数字资源有一定基础但发挥作用有限, 教学科研应用零星开展但缺乏有效组织,保障措施不到位; – 校园网络基本建立但不充分,特别是出口带宽不够;电子校务系 统部分分散建立,数字资源建设刚开始起步;保障措施不到位, 特别是经费欠缺;
高校信息化发展总体状况
信息化教育教学:
– 高校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 式得到高度认可,但大多数应用得不深入、不广泛; – 教学信息化的应用层次不够深入、教学模式不成熟, 没有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规律很好结合和融合,教 学质量提高和教学效率提高不明显; – 科研应用处于起步和一般性的信息获取阶段,没有为 科研过程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并且很多学校没有 足够的经费购买学科资源库和科研文献库。
高校信息化发展总体状况
保障机制:
– 高校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虚”高,口头上都很重视, 但是很少优先投入资源,很多高校信息化处于推而不动、 推而缓动慢动的状态; – 部分高校开始制定专门的教育信息化规划,但总体比例 仍然偏低;部分高校开始将信息化经费单独预算,但总 体投入仍然不够; – 大部分高校建立了信息化管理部门,但实体部门比例偏 低,管理作用发挥层面很低,组织协调能力不够强,严 重存在学校各部门信息化建设不能够协调一致的问题; – 对信息化支撑队伍重视不够,规模不足,结构不合理, 支撑能力不够强,没有支持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队伍稳定困难; – 对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提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的 教育技术培训推进缓慢。
清华大学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2007年: 数字校园建设 十一五规划
清华大学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校级统一信息系统
六要素:
• 基础设施整合 • 数据整合 • 用户整合 • 应用整合 • 权限整合 • 流程整合
数 据 整 合
流程整合 应用整合 权 限 整 合 用 户 整 合
基础设施整合
清华大学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信息集成阶段:2006-2010
– 2005年“985工程”二期,以人为本组织信息 资源与服务:
• URP平台:统一的权限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 系统…… • URP门户:支持信息集成的门户系统; • 办公信息平台:覆盖全校用户、与信息系统有机衔 接的协同办公系统; • 关联整合的校园一卡通系统; • 信息资源规划与数字校园建设蓝图; • 支持信息集成的业务系统、集成数据环境; • 校级统一信息系统……
清华大学信息系统建设
科研与科研管理:
– 科研机构管理系统; – 科研合同管理系统; –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 科研拨款管理系统; – 科研论文管理系统; – 科研成果管理系统; – 学术信息发布系统、学术活动订阅、情报服 务系统;
清华大学信息系统建设
学生管理:
– 开发了本科生招生网、研究生招生网、新生 入学报到系统、本科生事务管理系统、研究 生事务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毕业生离 校系统、学历认证系统等; – 学生清华网站; – 实现了学生从招生、入学、在校、就业、离 校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