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传播心理学》教学课件—06传播者的移情能力
《传播心理学》教学课件—06传播者的移情能力
二、与移情有关的几个概念
(三)移情与理解
然而理解并非易事。“进入”另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相当困难的。首先,我们不可能真正做到像他人那样 看待事物,而只能接近。另外,理解的困难在于我们大多数人并不能真正从与自己观点不同的观点出发看待事 物。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如果我们让自己像他人那样去看待事物,也就是要采用不同于自己的方式去看待事物, 这意味着要面临改变自我的危险。
二、与移情有关的几个概念 (三)移情与理解
移情另一个人,亦即体验他的世界。当你感觉另一个人的感觉和态度,仿佛你已体验到 那些感觉或态度时,表明你正在移情。移情是将你自己置身于其他人的人格中的能力。具体 说来,它是我们在和另一人交流时,像他那样去看,像他那样去听,像他那样去感觉的能力, 即理解他人的能力。
在伦理学中,同情被认为是面对处于强烈情绪中的个体时我们所产生的“同伴感受”的体验, 同时包括采取某些行动以减轻这种感觉。同情是观察者面对另一痛苦个体产生的情绪反应,进而 引起观察者采取行动去减轻另一个体痛苦的冲动或愿望。所以说,移情会导致同情,而同情是移 情的结果,是在理解他人情绪状态的基础上产生的关心。
移情也被称作“同理心”。同理心简单地说就是“感同身受”“将心比心”,也就 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体会其感受,了解对方内心的想法,并回应给对方。同理心有两个要 素:一是对他人情绪的认知,即认知技巧;二是对他人情绪的反应,即沟通技巧。这两 种技巧都需要对他人所经验的情绪有真正的了解。
二、与移情有关的几个概念 (二)移情与同情
对于从别人那里听到的大多数陈述,我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对此做出直接的评价或判断,而不是先试着去 理解它。当对方表达了某种感受、态度、信念时,我们倾向于不假思索地认为“那是对的”“那是愚蠢 的”“那是不正常的”“那是不合理的”“那是错误的”“那是不友好的”。我们很少容许自己去仔细地理解 别人的陈述对他本人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这还是因为理解会带来风险。如果我们让自己去真正理解一个人, 或许就会被那种理解所改变,而我们每个人都害怕改变。但是,假如我们把自己的价值认定强加于别人的话— —换句话说,是评价而不是理解——我们就会发现移情价值不同的他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移情(empathy),有人称之为“共情”“同理心”。“移情”一词最早译自德文。“移情”中的 “情”指情绪、情感,“移”则是移动、交流的意思。移情是指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 思想的心理现象,又叫感情移入。
一些早期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移情是所有现实社会关系的基础。根据这一广义的界说,许多 学者都试图探究这一术语的含义,但彼此侧重的方面却有不同,于是就出现了关于移情的各种说法和 理解。
二、与移情有关的几个概念
(一)移情与情绪
移情是出于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而产生的与其相一致的情绪反应,包括认识、理解 情绪的能力和感受、体验情绪的能力。情绪体验是移情的核心要素,移情的实质就是产 生与他人情绪状态相一致或相匹配的情绪反应。只有在你曾经体验过类似对方那样的情 绪感受时,移情才能真实地发生。例如,假如你从未爱过,移情正在恋爱中的人几乎是 不可能的,而移情失去恋人的人则更为困难。但一个已爱过的人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移情 失去父母、妻子或丈夫的人。
由此可见,在含义上同情不等同于移情,同情强调的是面对他人的痛苦、不幸而产生的情绪 反应,还包含行为反应,如帮助。对于同情而言,自己和他人是分离的,强调的是“feeling for someone”(因某人而生的情绪)。而移情的重点是“移”,自己和他人在情绪上是重叠的, 当然二者并不一定完全重叠。例如,“I feel your pain”(我感受到了你的痛苦)是移情, “I feel pity for your pain”(我为你的痛苦而感到遗憾)是同情。此外,除负面情绪外, 移情还可以包括对他人快乐、高兴等正面情绪的移情;但同情一般是针对别人的不幸、痛苦等负 面情绪而言的。同情通常意味着“感到惋惜”,而移情指的是“感知”另一个人。移情可能针对 积极或消极的感觉,同情却通常只针对遇到麻烦的人。
第三种说法和理解指利他主义行为或助人行为。当移情被指导并且有目的地引发时,它能够对别 人产生很大的帮助,甚至产生利他主义的行为。
一、移情的内涵
还有一种说法和理解来源于角色理论。这一理论借助戏剧比拟描述人的生活场景,认为人生就是 一个大舞台,每个人在这舞台上都要扮演各种角色。若想让自己扮演的角色被别人接受,就要学会体 验他人对自己这一角色的要求和看法,同时还要体验他人角色,这样才能互相沟通、理解、交流。当 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即由于对别人情绪的觉察而导致自 己情绪的唤起。其实,角色理论最早来源于乔治·米德的符号互动论,他认为移情是指一个人通过别 人的眼睛看世界,假设别人的观点、体验别人的情感。这种对移情的解释更接近于传播心理学体系对 移情的理解。
第六章 传播者的移情能力
本章要点
1 .传播心理学关于移情的解释 2 .移情与情绪、同情、理解的关系 3 .传播者移情发生的心理机制 4 .传播中移情的运用方式 5 .传播者移情能力的培养路径
目录
第一节 移情是什么 第二节 传播过程中移情的发生 第三节 培养传播者的移情能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移情是什么
一、移情的内涵
根据《心理学大词典》的定义,“移情有两种含义:(1)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体验 对方的情绪情感;(2)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移入对方和对方一起感受”。
本章所探讨的“移情”,是就心理学一般用语而非精神分析学说的用语而言的。按照以上对移情 的阐释,传播者对传播对象和受众的移情可以理解为:传播者设身处地地理解、体验传播对象和受众 的认知、情绪情感、需要的心理过程;同时,传播者运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传播对象和受众。简言之, 就是“设身处地”和“感染他人”。
理解是产生移情的前提。要努力去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并认识那种感到生活过 于悲惨而无法忍受的态度,理解那种感觉自己卑微无用的沮丧,理解那种过度在意他人评价 而导致的自我迷失……每一种理解都会以某种方式丰富移情者自身。我们从这些体验中以各 种方式学到不同的东西,使我们成为更能与他人达到情感共鸣的人。
第一种说法和解释源于精神分析学说,指患者把自己在儿童时期对父母的情绪依恋关系转移到精 神分析治疗者身上,治疗者成为其双亲的替身。
第二种说法和理解源于认知心理学的见解,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内心经历和体验的理智理解。心 理学家戴蒙德认为,移情的认知作用表现在它能增进两人之间的交流,而且作为移情的结果,移情者 将会更多地去喜欢、帮助和接受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