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谈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谈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在中学教学中,最易教的是语文,最难教的也是语文。

语文教学在中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如何教好语文课,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快掌握课文的内容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就语文教学在指导思想上的改革,或是说语文教学观念上的发展等问题的几点认识。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的必要性。

(1)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语文教育本来就缘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们应该清楚准确的认识到,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无利的;凭借新课改“闪亮登场”的机会,来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我们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2)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通过学生的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各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
老师的教,总是言简意赅,给学生留点思考余地,不越俎代庖,而是给学生一点自己动手的机会,引而不发,激励学生的首创精神;变对文本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教师注意精讲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使学生透彻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老师的教,不是把教材完全嚼烂,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

一堂好课,犹如画家画花,独画一枝,留点天地,让欣赏者去遐想;诗人作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能够较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方法不是只是讲题,或只是找出答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去再加以重复,讲得不完整,没有深度,教师作必要的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就更正。

这里,教师只是启发、引导,该导时导,当讲处讲,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二、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或缺,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却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
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
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

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

语文学习是一种内化知识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

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个体之间势必存在差异,甚至比较巨大;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

不同的学习者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中势必产生效果的不均衡性,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由异质成员所组成的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三、语文教学的创新模式多样,新教法、新课堂都是创新的范畴。

课堂创新教学,不是一个表演,而是一种观念,指导于教学时的一种习惯,何为创新,就是不拘一格,教学内容的不拘一格,课堂结构的不拘一格,师生互动的不拘一格,只要是适合学生思维和心灵的健康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拘一格。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诸如地域性、人文性都各有新异,这不拘一格就是一种创新,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思想,不能为表演才想起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师生互动等,师道尊严,不是在思维定势上的一种尊重,这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再创造的灵活性,并不局限到某一点、某一课,是很多的时间和空间都是一种创新的天地。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将是一种开放性极大的活动,因为语文本身就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
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尉氏县成人职业教研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