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3)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3)

1.编制依据1、成都珠江新城国际A区工程提供的相关图纸及数据。

2、现行国家及成都市政府有关部门相关标准及规范、规定:(1)《塔式起重机》(GB/T5031-2008);(2)《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94);(3)《塔式起重机技术条件》(GB/T9462-1999);(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7)《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规程》(JGT100—1999);(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12)《JC70/30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说明书》(塔吊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以及数据和图纸);(13)现场勘察报告《珠江新城A区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中南勘察设计院(湖北)有限责任公司);(14)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塔式起重机安全使用管理的若干规定;(15)其它成都市相关文件要求。

2.工程概况工程项目基本概况工程概况由我局承建的成都珠江新城国际A区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其一期工程为A0和A4#楼,在结构施工阶段需用5台塔式起重机配合施工;二期工程为A1、、A2、A3#楼,在结构施工阶段需用3台塔式起重机配合施工。

为确保安全顺利地完成塔吊施工,项目部技术人员经过对施工现场的实际勘察及与塔吊安装技术人员会研,编制《成都珠江新城国际A区工程1#塔吊基础施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用以指导塔吊基础的施工作业。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达万㎡,地下室总面积约为万㎡,地上建筑总面积约为万㎡;其中,一期地上建筑面积约19万㎡,地下建筑面积约为13万㎡;二期地上建筑面积约万㎡,地下建筑面积约为万㎡。

整个地块主要配置由四栋超高层办公塔楼和商业mall组成,依次从地块的西侧沿南北走向依次布置,高度从南往北降低,与用地北面D地块的塔楼共同构成一个高层带,以A1塔楼(230m)为起点标志。

地块的东侧为大型商业mall,是包含大型百货商场、影院、零售商业、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

本工程的高层部分为A1、A2、A3、A4#塔楼,A1#楼为办公楼,高度为,地上总层数为53层,标准层高为;A2#楼为公寓楼,高度为,地上总层数为53层,标准层高为;A3#楼为公寓楼,高度为,地上总层数为48层,标准层高为;A4#楼为办公楼,高度为,地上总层数为35层,标准层高为。

本工程的商业部分为A0、#楼,A0高度为,地上总层数为4层,局部为5层;高度为,地上总层数为2层;地下室为3层,基底标高为-18~22米。

1#塔吊基础定位情况说明本工程总基地面积约为万㎡,建筑体量相当巨大,根据本工程料场位置、裙房分部等情况,尽最大限度确保满覆盖,充分利用好每台塔吊,本着“合理利用空间和平面、优化总体施工进度计划、科学合理部署”的原则,设置塔吊的幅度及定位。

1#塔吊由JC70/30塔吊配合施工,臂长为70m。

塔吊基础的具体位置详见《成都珠江新城国际A区工程塔吊平面布置图》,以及1#塔吊的《塔吊基础平面定位图》。

3. 1#塔吊施工的前期准备工程地质概况根据《珠江新城A区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地势开阔,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地貌单元属川西平原岷江水系Ⅰ级阶地,地基土层从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层、粉土、细砂、卵石层。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下表: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值建议表表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杂填土层中上层滞水和砂卵石层中潜水两种。

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透水性强,水量丰富, 卵石层渗透系数建议值为K=22~d。

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下迳流补给,水位随季节改变而变化。

施工期间由于临近场地工地降水作业影响,场地地下水位极不稳定,测得场地地下水位深~,相应标高介于~。

根据成都地区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地下水年变化幅度为米,因此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建议按绝对标高考虑。

塔吊基础说明1、采用预埋节形式,为尽早安装和利用塔吊,塔吊基础采取先行施工的方式,即在基础底板施工前就完成塔吊安装施工。

为保证塔吊基础施工及塔吊安装能够顺利完成,要在施工现场西北角入口预留坡道,且路面宽度不小于5米、坡度不大于1:6,并有不小于15×15米转弯半径,路面及站位面需足够硬实和平坦。

2、1#塔吊基础说明1#塔吊基础设置在建筑物底板以下,塔吊基础自下而上做法为:100厚的C15砼垫层→C35塔吊钢筋混凝土基础→100厚的C15素混凝土垫层→BAC高分子复合自粘防水卷材层→50厚C20细石混凝土防水保护层→500厚的防水底板。

3、塔吊基础施工完成后,根据同条件混凝土强度试验确定塔吊安装时间。

塔吊基础施工要求1、塔吊固定式混凝土基础制作和预埋节的安装(1)塔吊形式:采用承台固定式混凝土基础,设置在防水底板以下。

(2)基础图: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基坑底部的稍密卵石承载力特征值f ak=320kPa和塔吊对基础的要求,确定1#塔吊(型号为JC70/30)基础垫层做法为100厚的C15素混凝土,基础尺寸为6450×6450×1700,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基础配筋为上排铁为双向各55根Φ20钢筋,下排铁为双向各55根Φ25钢筋,上下排铁每间隔3根设置一道Φ20拉筋,具体详见北京中建正和建筑机械施工有限公司提供的塔吊基础配筋图。

(3)基础技术要求:1)混凝土基座以下土壤的承载力要求:混凝土基础以下的土壤的承载力不小于155Kpa2)混凝土基座技术要求:混凝土基础尺寸不小于6450×6450×1700mm³水泥含量:350Kg/m³水泥标号:425基座比重: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混凝土表面校平,平面度误差应不小于1/500。

要求对塔吊基础的承载面进行平整处理,塔吊基座以下不得有管道、洞穴等;基础的钢筋网配筋应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施工,不得减少。

在进行塔吊预埋节安装时预埋节上平面与塔吊混凝土基础面垂直尺寸为350±5mm。

预埋节四个角上平面的平面度不大于1/1000。

(4)塔吊基础开挖:根据定位图、塔吊基础图及塔机预埋节砼基础承台图,确定开挖塔吊基础坑尺寸和深度。

对基坑进行平整处理,并打100厚的 C15垫层。

(5)基础施工过程及预埋节的安装:1)在混凝土基础布完下层钢筋后,把支撑马凳与混凝土基础下层钢筋焊连(支撑马凳的制作见《塔机马凳图》),再使用16t汽车吊吊装塔吊预埋节,按附图所示安装预埋节,经测量(工程施工单位配合测量,须保留测量结果)、调整达到技术要求后,把预埋节与支撑马凳焊连,然后再布其余钢筋,最后浇注混凝土。

2)塔吊预埋节的安装尺寸及安装方法技术要求:a.预埋节的四个支脚的同一高度尺寸的四个销孔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内,允许公差≤孔间距的1/6500,四个孔两两之间的绝对公差≤0.3mm;b.预埋节角钢上平面与塔吊混凝土基础面垂直尺寸150±5mm;c.预埋节主角钢垂直于基座,公差≤1/1000;d.基座表面平整,平面度公差在2m×2m平面内小于3mm;e.预埋节周围的钢筋数量不得减少。

2、预埋节支撑马凳制作根据预埋节埋设深度,预埋节的支撑马凳在现场用L40和L80的角钢,按照马凳设计图纸焊接而成,塔机马凳图见《塔机马凳图》。

3、塔吊的接地装置在塔吊基础周围采用φ45×45mm长的镀锌角钢专用接地极,打入地下2m(三组),然后与塔吊基础预埋节上的四个固定支脚连接。

须保证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该项工作由工程施工单位完成。

4、塔吊楼板预留洞设置要求因1#塔吊位置在自动扶梯预留洞内,只有在结构4层和结构5层才必须穿越楼板结构,为保证结构安全,在穿越部位对楼板另作支撑加固。

在结构4层和5层的楼板的塔身位置,预留3m×3m洞口,洞口四周每侧增加4根Φ25钢筋,上下各两根,洞口处错槎甩筋,待结构完成拆除塔吊后,将顶板钢筋单面焊接后,浇筑比设计强度等级高出一级的无收缩防水混凝土。

4. 1#塔吊基础施工抗浮锚杆工程在A0#楼区域内有抗浮锚杆的施工,而1#塔吊的基础正好落在抗浮锚杆施工区域内。

由于塔身自重无法取代该区域的抗浮锚杆的作用,因此,在塔吊基础下仍然按照该区域抗浮锚杆的位置,做抗浮锚杆。

并且,按照设计单位提出的意见,塔基下的抗浮锚杆与防水底板下抗浮锚杆的锚杆底标高一致,抗浮锚杆锚入塔吊基础,锚固段长度为900mm。

然后塔吊基础与防水底板之间,再用相应于该位置的抗浮锚杆钢筋大小及数量,进行锚固连接。

具体做法详见《塔吊基础范围处下锚杆大样图》。

塔吊基础工程1、所有的塔吊基础均埋设在结构底板以下,在塔吊基础施工时,采用以土带模施工方法进行塔吊的基础的施工。

2、土模施工时,塔吊基坑放直坡,必要时采用支撑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并且土模的尺寸要大于塔吊基础图的尺寸,即大于6450×6450×1700。

钢筋工程1、核对成型钢筋:钢筋制作后,要按设计图纸核对加工的半成品钢筋。

对其规格、形状、型号、品种进行检验,然后挂牌堆放好。

2、钢筋绑扎:钢筋应按顺序绑扎,要先短向后长向,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

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

3、预埋节位置应正确,塔吊基础配筋应按图纸绑好,绑扎要牢固,应采用十字口绑扎或焊牢,其标高、位置、搭接、锚固长度等尺寸应准确,不得遗漏和移位。

4、受力钢筋搭接接头位置正确。

其接头应相互错开。

每个搭接接头的长度的倍范围内,搭接钢筋面积不应超过该长度范围内钢筋总面积的不应超过长度范围内钢筋总面积的1/4。

所受力钢筋和箍筋交接处全绑扎,不得跳扎。

5、垫块:底部钢筋下垫混凝土垫块,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50mm,每隔1m放一块,混凝土垫块应与钢筋绑牢扎固,不应遗漏。

6、钢筋需办隐检手续。

混凝土工程1、浇灌:锚杆桩头、槽底及帮模(木模时)应浇水润湿。

基础浇灌混凝土时,应按顺序直接将混凝土倒入模板中。

泵车出料口距操作面高度以300~400mm为宜,并不得集中一处倾倒。

严格进行分层施工,防止冷缝,每个塔机基础必须一次浇灌完成,不许留施工缝。

2、振捣:应沿基础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振捣棒与水平倾角为60°左右,棒头朝前进方向,棒间距以500mm为宜,防止漏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出气泡为宜。

混凝土表面应随振捣随标高线用木抹子搓平压实,用铁抹子清光。

3、养护:混凝土浇灌后,在常温条件下12h内应覆盖浇水养护,浇水次数保持混凝土润湿状态为宜,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