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教材 (2)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教材 (2)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说教材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下面我从说教学目标、说教材内容及其编排、说教学策略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四个方面,对本册教材进行研说。

一、说教学目标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又分为四个学段,每个学段都有不同的目标。

第一学段: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第二学段: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了一种习惯;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能力第四学段略。

其中第一学段的目标是:(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而一年级下册的教学目标是:(一)识字、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愿意主动识字。

2.认识550个生字,会写其中250个。

3.掌握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

3.借助图画阅读,了解课文的意思,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2.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感兴趣的见闻。

3.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内容。

4.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5.表达自信,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五)综合性学习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综合性学习但我们应结合文中课后的泡泡来引导学生产生兴趣,为二、三学段做准备。

二、说教材内容及其编排教材是为了达成目标而进行选编的,只有利用好教材才能达成目标。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固定的专题,本单元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

八组之后还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一个列出了全册要求认识的字,一个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本册书的单元结构都是由导语、识字、课文和语文园地构成的。

我将以第二组课文为例来介绍本册教材的特点。

首先单元的导语揭示了本组的主题,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了三字经形式的识字课,既认了字,又使学生懂得要尊重长辈、敬爱父母的道理。

接着编排了四篇课文,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重长辈,乐于助人。

在语文园地里“读读背背”安排了反映温馨生活的短诗《鞋》,口语交际安排讨论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整组教材围绕“家庭生活”这个主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其他七组课文也是这样安排的。

识字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易于朗读;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使教科书真正成为了学生喜爱的“学本”。

根据本册教材内容我梳理出本册的重难点1、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学会250个生字,认识550个生字。

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大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要求认识的字,做到离开注音、离开语言环境也能准确认读。

3、继续学习用铅笔写字。

依照笔顺规则,书写要求学会的字。

字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尽量做到美观。

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合乎要求。

4、能借助汉语拼音,有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逐步达到有感情。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朗读要做到,逐步提高默读能力。

借助拼音阅读浅显的拼音读物。

继续认识逗号、句号、叹号、问号。

5、能用学过的词语补充句子。

有说话的愿望,能根据要求说自己想说的话。

能在简单的写话中使用句号、问号、叹号。

6、学会听、说普通话。

能听懂别人讲的一段话或一件事,能用普通话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愿意和别人进行口语交际,能主动说,认真听,大胆问,语句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熟知了教材,我们就要利用教材来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来谈一下建议。

说教学策略一年级下册仍然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下面我就简单谈一下识字与写字的教学建议。

本册教材安排了550个要求认识的字,250个要求会写的字。

多认少写。

我认为识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在识字的要求上是循序渐进。

识字的第一步,可以放低要求: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就算认识,其实,大量识字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尽早阅读,在阅读时认识即可。

这样,实际上是先求模糊识记。

第二步就是要坚持巩固复习汉字,这样孩子们就清楚的记住字形了。

为了不让学生觉得识字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里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1、看图识字法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课本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字理图。

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帮助孩子学习汉字。

课本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只要我们进行引导,自然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它的作用不仅如此。

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孩子记忆汉字的桥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孩子记忆。

接着让孩子看清字形,拼对字音,再“回”到图上,这一过程能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汉字,同时也强化了记忆。

2、游戏识字法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以猜谜的方法让孩子记忆生字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双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会”,牛过独木桥 ----“生”。

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_____“碧”。

3、比较识字法在低年级独体字教学中有很多字都是加一笔,减一笔,变一笔的。

如:日—白(目由甲申电田)—口—中;王——主(玉)——土(干)——壬。

可引导孩子观察,比较两个字的一笔变化。

然后记住字音,分别组词,这样才能记得快,记得牢。

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汉字的积累和记忆。

4、形声识字法汉字是属于表义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

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形旁表意,声旁表音。

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

例如:“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虫字旁,右边读“qīng”,整个字也读“qīng”。

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孩子基本做到过目不忘。

5、迁移识字法迁移识字法是利用熟字迁移认识熟字加偏旁的字,熟字去偏旁的字,熟字换偏旁的字。

这一识字方法是小学生最易接受的识字方法,因为这种识字利用熟字迁移,降低了识字的难度,熟悉熟字的同时,再记一个偏旁的变化就可以了。

如学习了“见”字再学“现”可用熟字加偏旁记,学习了“娘”字再学“良”可用熟字去偏旁;学习了“娘”字再学“浪”可用熟字换偏旁记。

不过我们应引导孩子们探讨一下为什么有这种偏旁变化。

如:禾——利船——沿跳——兆,很容易解释,孩子一定也有兴趣探讨。

这样记字才能更快更准。

6、分解识字法一些复杂的字,不能利用以上识字法识记,只能用分解识字法。

多角度辨形,分解识字是小学生识字的重要方法。

儿童观察复杂字形是从整体轮廓开始,然后才到个别部分。

书写时也容易漏掉细小笔画或把字的复杂部分看错。

分解识字就是针对儿童识字这一缺陷总结的。

如:“碧”可拆为“王”“白”“石”,“意”可拆为“立”“日”“心”等,这样,化难为易便于识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