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料:________ 安全生产-劳动权益保护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11 页安全生产-劳动权益保护劳动安全保护是指为了达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避免和减少伤亡事故,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适宜的劳动条件和安全而采取的各项保护措施。
获得劳动安全保护是公民劳动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劳动者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劳动是生存权利的基本要求。
如果不赋予劳动者劳动安全保护权,劳动者在生命、健康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工作,那么,劳动权对劳动者而言就毫无意义。
我国《劳动法》第52条、《安全生产法》第21条、第50条等法律法规对劳动安全保护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但实践中劳动安全保护的形势仍不乐观。
笔者试以煤矿生产为例,从该行业劳动安全保护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安全保护不力的原因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引起我国对劳动安全保护问题的重视和思考。
一、劳动安全保护的现状就在今年2月14日,辽宁省阜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发生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共造成214人死亡,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4968.9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2月以来,类似的重大矿难事故还有6起。
[i]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这些事故的发生,大都因矿井不具备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主要证照不全、非法开采、违法组织施工和生产而造成的。
仅仅三个月间,就有近千条生命成为了矿难的牺牲品,残酷的事实再次告诉我们,劳动安全保护不容忽视。
让我们仍以煤矿业为例,透视我国劳动安全保护的现状:1、工作条件恶劣,安全生产必要投入不足。
煤矿业是高危行业,正因如此,国家才制定颁布众多法律法规对煤第 2 页共 11 页矿安全加以规范。
但据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xx年初对1.9万余处小煤矿的调查,仍有14.18%的矿井通风能力不足,86.10%的矿井采用非机械运输,38.22%的矿井未建立防尘供水系统,其中年产6吨以上的矿井中有10.87%仍采用单电源供电。
xx年已评估的小煤矿中C、D两类矿井比重仍占到了46%。
[ii]种种数据表明,煤矿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的现象严重,大量的矿工仍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从事生产,令人堪忧。
2、企业规避安全生产义务,劳动用工不规范。
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私企和个体经济组织,利用目前市场劳动力过剩的优势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逃避社会保险缴费义务及违约责任,使劳动者出让了劳动,却无权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待遇,更无权对不利的安全生产条件提出正当的要求。
有些单位即使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也不遵守,常以内部规章制度为由随意更改劳动合同,使签订的劳动合同名存实亡。
3、企业疏于日常安全预范,劳动者缺少必要的安全生产技能。
实践中,无论是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包括劳动者自身对日常的安全防范工作都未予以充分的重视和投入,安全生产预防机制形同虚设。
有的企业虽然配备了一定的安全保护设施,但却疏于管理和利用,放松对劳动者必要的安全培训,使安全保护设备完全成了用以应付检查的摆设。
在前文所述的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中,该矿配备有自救器和便携瓦斯监测仪,但发生事故时基本无人佩带;瓦斯监控值班室值班人员及负责人,在瓦斯监控系统报警后11分钟内,没有按规定实施停电撤人措施,防治冲击地压部门没有严格执行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次数的规定,未能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实践中,虽然当地政府及上级监管部门对企业日常的违反劳动安全法规的行为会予以了一定第 3 页共 11 页的处罚,甚至责令停产或限期关闭,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许多非法矿井没有彻底停产整改、彻底关闭,非法开采仍有机可乘。
4、对违反劳动安全保护行为的追究不力。
按照我国现有法律规定,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人应当视情况分别承担相应的刑事、民事、行政责任。
但实践中,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许多煤矿隐瞒拒不上报,有的采取“私了”的方法解决,这些做法在有的地方甚至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上级监管部门的默认或支持,使相关责任人规避了法律应有的刑事、行政制裁,更有甚者对劳动者的民事赔偿也经常不能到位,不仅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从根本上也侵害了国家的利益。
二、劳动安全保护不力的原因分析尽管煤矿开采是高危险度行业,但其危险仍是可以预防和减少的,如瓦斯到什么浓度会发生爆炸,如何加强通风防止瓦斯聚集,现有技术及装备是可知、可防的。
但企业为什么漠视安全?政府为什么疏于监管?劳动者为什么无力保护自己?法律为什么失去了预防和教育作用?通过分析,不难发现造成我国劳动安全保护不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人权保护。
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所有矿产属于国家,生产经营者只拥有开采权,按期交纳矿产资源税等税费。
这种所有权与开采权分离的结构使企业倾向于在最少时间内,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而不会制订长期的发展计划,追求长期的利益。
基于此,企业为追求高利润就会降低安全生产的成本投入。
同样煤矿工作的艰辛使劳动者在付出劳动的同时追求较高的劳动收入,为了迎合劳动者的这种心理,企业则不惜加剧第 4 页共 11 页降低安全生产成本的投入来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同样,作为上级行政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对劳动安全事故基本上只有收益而不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必然要对煤矿的经营采取“扶持”态度,对其安全隐患也就没有彻底杜绝的积极性。
[iii]这也正是为什么在上级监察机关作出了大量的处罚决定后,仍有大量的煤矿非法开采,屡禁不止,关键在于处罚决定落实不够。
如果说政府、上级监管部门忽视管理和监督,企业降低对劳动安全生产成本的投入是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那么放松对劳动安全的日常管理和培训则是漠视人权,忽视人权保护的具体体现。
劳动者在有限的安全生产条件下仍得不到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不会使用相关的劳动安全设备,以致失去了最后一道安全屏障,这真是劳动者莫大的悲哀。
在矿难中遭遇不幸的无数矿工的生命仍无法唤起相关部门人权保护的意识,可见,中国的人权保护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2、劳动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无知者无畏,这句话可以形象概括当前我国矿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有限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大大限制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我国《劳动法》第三条中明确规定了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安全保护的权利,这种权利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种:(1)知情权。
即劳动者有知晓他们可能面临的任何潜在危险的权利。
这也意味着他们有接受必要的教育培训以具备对工作环境、生产过程、机械设备和危险物质等方面安全保护知识的权利。
(2)参与权。
即劳动者有参与判别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劳动安全问题的权利。
(3)拒绝危险工作权。
即劳动者在确认自己或其他人安全健康受第 5 页共 11 页到威胁的情况下,有拒绝工作的权利。
(4)停止危险工作权。
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当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停止工作或撤离现场。
但对于这些权利,矿工了解的微不足道,企业有限的安全培训未能改善这种局面。
许多劳动者不会使用必要的劳动安全保护措施,有的安全保护意识极差,仅仅因为嫌麻烦而不愿佩带安全保护设备。
他们认为付出劳动给钱就行,对工作是否安全则没有予以充分重视。
然而,他们不知道,看似不菲的劳动报酬其实是要用付出生命作赌注的。
3、保障机制不健全,劳资双方势力悬殊。
社会保障机制的缺失使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有限的安全保护意识面临维持生命存续下去的物质条件没有保障的时候,也只有选择侥幸和冒险。
[iv]企业的资本利益可归属于经营利益,劳动者的劳动利益则与生存利益密切相关。
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企业可以放弃某种经营利益,但劳动者却不可能放弃生存利益。
因此,劳动者为了养家糊口常常不得不接受苛刻的劳动条件和微薄的劳动报酬。
尤其是在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就业机会稀缺导致“雇方市场”时,就业竞争加剧,劳动者的协商能力、对抗不利安全生产条件的能力也随之减弱。
安全生产ABC管理法随着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部门直管的范围越来越大,直管的设备越来越多。
特别是一大批农电工由原来的行业管理改为第 6 页共 11 页合同制管理后,供电部门的安全生产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供用电,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在实践中,我们摸索总结出了安全生产三要素管理法,简称ABC管理法,供商榷。
A指人,人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关键;B指设备,设备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C指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保障。
人、设备、规章制度构成安全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
A(人)是安全生产的关键。
众所周知,设备靠人去管理、去操作;规章制度靠人去落实、去执行。
成绩是人干出来的,事故也是人违章造成的。
抓安全生产必须首先从人抓起,从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入手。
人的思想觉悟的高低,安全意识的强弱,表现在安全生产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必然会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人的思想觉悟提高了,就能自觉的兢兢业业地去工作,一丝不苟地执行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就能时刻把安全牢记心中,自觉做到三不违章、三不伤害,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反之,工作会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对缺陷和隐患熟视无睹,就会造成一些不该发生的责任事故。
思想觉悟的提高和安全意识的增强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深入细致、耐心持久的思想教育工作。
当前,尤其要加大对农电工的教育培训力度。
要努力增强职工的爱岗敬业意识,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可靠的思想基础。
作为一名合格的电业职工光有好的思想不行,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提倡和发扬刻苦自学精神,不断用新技术、新知识武装自己。
同时各级领导要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专业短第 7 页共 11 页训班、专题研讨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营造学习专业技术的氛围,努力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给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重奖重罚,树立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使职工学有榜样,工作警钟长鸣,是激发调动职工积极性、搞好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必须认真坚持。
B(设备)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发电厂发出的电能,是通过各种电压等级的输变电设备送往工厂、农村和千家万户的。
如果这些设备健康状况不佳,整天不是驴不走就是磨不转,供电安全生产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要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搞好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大致可分解为设备选型定货、开箱验收、安装调试、验收投运、运行管理、缺陷管理、大修改造、评级定级、技术资料管理、备品备件管理、设备转移、设备报废等12个环节。
为了搞好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每个环节都应有专人负责,层层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