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1869年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硫元素也排列其中,其化合价分别为-2、0、+4,+6价,依次对应的化学式错误的是A.H2S B.S C.SO2 D.H2SO3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3.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
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③④4.“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5.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A.H2B.H2O2C.H2CO3D.H2O6.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7.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B.C.D.8.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B.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9.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10.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形成的观点是()A.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④⑤⑥D.⑤⑥11.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12.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3.下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10B.是一种阳离子C.属于金属元素D.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14.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a=56%B.b=6%C.c=17%D.d=8%15.下列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的不同粒子B.②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C.图①表示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D.以上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16.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B.4H——4个氢元素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17.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A.CO2B.Cl2C.O2D.N218.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 A.Na2CO3和H2 B.Na2O和O2 C.NaOH和O2 D.Na2CO3和O219.“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稻草造纸B.使用火药C.蚕丝织布D.冶炼金属20.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③④属于同种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 价C.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8.96 g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有一无色气体,可能是由CO、CO2、H2O(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确定其组成,小明同学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
(1)若观察到A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证明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2)若观察到B中无水硫酸铜不变色,则无色气体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
(3)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C装置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现象,并不能确定原无色气体中有二氧化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 22.请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
(1)铝是活泼金属,为什么通常铝锅却很耐腐蚀_____?(2)如图是某探究实验装置图。
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U型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3)X、Y、Z是三种金属固体,将X和Y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无变化;将X和Z浸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
①判断X、Y、Z和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
②具体确定一种X后,写出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3.用下列微型实验进行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相关性质研究。
(1)同时挤压滴管B和C,控制相同液体量于球形容器中。
①写出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有关上述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写字母)a.MnO2加快反应速率b.半分钟内球形Ⅲ中产生气体一样多c.反应过程中球形I比球形Ⅲ内反应剧烈d.MnO2一定分解产生气体(2)微热燃烧器,蜡烛b、c燃烧,蜡烛a不燃烧。
关于燃烧器中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_____(填写字母)。
a.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c.说明红磷与白磷是同素异形体d.可以比较白磷、红磷着火点的高低(3)挤压滴管A,将足量稀盐酸滴于球形I中,一段时间后,蜡烛c熄灭,然后蜡烛b也熄灭了,其原因是_____。
(4)蜡烛熄灭后,将玻璃尖嘴管对着凃有澄淸石灰水的小烧杯内,烧杯内壁变模糊,此反应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证明蜡烛一定含有碳元素。
(5)充分燃烧相同质量的碳和磷,消耗氧气多的是_____。
24.端午阳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
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新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实验反思)⑴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⑵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6分)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在吹气的过程中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他感到很意外.小强又将纯净的CO2持续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
(1)小强做第二次实验的目的是.(2)小强从老师那里得知:CO2能与CaCO3和H2O继续反应生成Ca(HCO3)2.由此小强推测出Ca(HCO3)2的一条物理性质是.(3)小强还想了解Ca(HCO3)2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后得知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他与同学们一起对碳酸氢钙受热分解后产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猜想)猜想1.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经实验探究结论正确.猜想2.放出的气体可能是O2、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探究)小强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操作1.加热A装置,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操作2.在a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无明显变化.(实验结论)结论1.碳酸氢钙分解产生的气体一定有.结论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CO2↑(表达交流)交流1.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操作2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交流2.小组内某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异议:该同学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阐述理由该实验没有对氧气进行验证“结论2”不正确26.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内容步骤(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Ⅰ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能吸收CO2),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Ⅱ推入适量H2O2溶液推入适量H2O2溶液(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推入H2O2溶液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
(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__________;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
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
(4)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的事例:①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②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