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油钻井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何特点?目前最常用的是哪种?
1.顿钻钻井法、旋转钻井法(转盘旋转钻井法、井底动力钻具旋转钻井法、柔杆钻井法)
2.顿钻钻井法:起、下钻费少,所用设备也很简单。
但它破碎岩石,取出碎屑的作业都是不连续的,钻头功率小,破碎岩石效率低,钻井速度慢,不能进行井内压力控制,只适用于钻直井。
旋转钻井法:①转盘旋转钻井法:能够传递扭矩和施加钻压到钻头,同时又提供了洗井液的入井通道,从而保证了钻头在一定的钻压作用下旋转破岩,提高了破岩效率,并且在破岩的同时,井底岩屑被清除出来,以此提高了钻井速度和效率。
②井底动力钻具旋转钻井法:提高了破岩效率和钻进能力。
③柔杆钻井法:避免了钻柱易于折断和能量传递效率很低的缺点
3.旋转钻井法中的转盘旋转钻井法
二、钻井设备主要包括哪些系统?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起升系统:主要完成起下钻、接单根和钻井时的钻压控制任务。
2.循环系统:在钻进过程中通过循环洗井液从井底清除岩屑、冷却钻头和润滑钻具
3.旋转系统:保证在洗井液高压循环的情况下给井下钻具提供足够的旋转扭矩和动力,以满足破岩钻进和井下的其他要求。
4.驱动与传动系统:产生动力,并把动力传递给泥浆泵、绞车和转盘。
5.气控系统:确保对整个钻机的各个工作机构及其部件的准确、迅速控制,使整机协调一致的工作。
6.井控系统:控制井内的压力,防止地层流体无控制地流入井中。
三、牙轮钻头、PDC和天然金刚石的破岩机理?适应于何种地层?
1. 牙轮钻头:在井底的运动过程中,在钻压和钻柱旋转的作用下,牙齿压碎岩石并吃入岩石,同时产生一定的滑动而剪切岩石。
当牙轮在井底滚动时,牙轮上的牙齿依次冲击、压入地层,这个作用可以将井底岩石压碎一部分,同时靠牙轮滑动带来的剪切作用削掉牙齿间存留的另一部分岩石,使井底岩石全面破碎,井眼得以延伸。
适用地层:从软到坚硬的各种地层。
2.金刚石钻头(PDC、天然金刚石):依靠坚硬耐磨的金刚石切削齿来破磨和铣削岩石。
主要用于坚硬地层。
四、钻柱的组成和作用?
1.钻柱使用各种接头将方钻杆、钻杆和钻铤等部件连接起来所组成的入井管柱。
2.传递扭矩、施加钻压、输送洗井液、延伸井眼、起下钻头、特殊作业
五、钻井液的定义、组成和功用?
1.定义:在钻井过程中,能够完成洗井循环而达到清洗井眼目的的流体统称为洗井液。
2组成:泥浆、清水、空气和天然气。
3.功能:①清洗井底携带岩屑②悬浮岩屑③阻止地层水中油、气、水流入井内④保持井壁,防止井壁坍塌⑤冷却、润滑钻头和钻柱⑥向井底传递水功率⑦了解地层⑧减轻钻柱或套管的悬重。
六、一口井的各个建井过程包括几个主要环节?
答:1.钻前准备2.钻进3.固井4.完井。
七、什么叫泥侵?水侵?它们对油气层造成的损害机理是什么?
1.定义:由于钻井过程中洗井液液柱压力通常大于地层压力,所以在这一压差作用下,洗井液中的自由水和粘土等固相颗粒将沿着油气层的裂缝侵入,造成水侵和泥侵。
2油侵.损害机理:当钻开生产层的瞬间即在井壁泥饼形成前,在压差作用下部分洗井液直接进入地层孔隙、裂缝中。
3.水侵损害机理:①油气层中的泥质成分吸水膨胀,从而使油气流通道截面积缩小,形成堵塞。
②地层中的可溶性盐类溶解产生化学沉淀物堵塞油气流通道。
③破坏孔隙内油气流的连续性。
④产生水锁效应。
增加油流阻力。
八、何谓固井,为什么要固井,固井的工艺过程如何?答:在已钻成的井眼内按设计要求下入套管柱,并在套管柱与井壁形成的环形空间注入水泥浆使之固结在一起的工艺过程。
安装井口装置;巩固疏松井段,隔离复杂地层;避免压漏地层;封隔高压层,使油气水互不串通;为油气生产建立长期的通道;封闭暂不开采的油气层。
下套管和注水泥。
九、目前常用的有哪些完井方式?各有何特点?
答:后期完井法:套管射孔完井法、贯眼完井法、后期裸眼完井法;
先期完井法:先期裸眼完井法、衬管完井法、砾石衬管完井法。
十、为何要钻定向井?定向井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答:1.地面环境条件的限制2. 地下地质条件的限制3. 钻井工艺的需要。
井斜角、原井斜角、导斜角。
十一、何谓定向钻井?定向钻井有几种剖面类型?
答:使井身沿着预先设计的方向和轨迹钻达目的层的钻井工艺方法。
三段式、多靶三段式、五段式和双增式。
一.中国采油工程技术经历的5个阶段?
答:1. 探索、试验阶段2. 分层开采工艺配套技术发展阶段
3. 多种油藏类型采油工艺技术发展阶段
4. 采油工程新技术重点突破阶段
5. 采油系统工程形成和发展阶段
二.采油工程面临的挑战?
答:1.老区勘探程度的提高和新区勘探领域的开拓,对石油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老油田提高采收率、低品位难动用储量的经济有效开采和天然气开发,都需要不断提高石油工程技术的贡献率。
3.采油工程已形成了一些配套技术,但仍然存在理论和技术上的“瓶颈”。
4.聚合物驱二、三类储量工艺、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等工艺技术都还没有取得大的突破。
三.自喷井生产系统的基本流动过程?
答:1.从油层到井底的地下渗流2. 从井底到井口的垂直和倾斜管流3. 经过油嘴流出井口的嘴流4. 通过井口地面出油管线流至集油站分离器的近似水平管流。
四.人工举升的方式?
答:1.气举采油2.机械采油(有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
五.采油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1.完井工程设计2. 注水工艺设计3. 采油方式优选4. 油
层改造5. 配套工艺设计6. 动态监测。
提高单井产量的措施:压裂;酸化。
六.举升方式的采油原理?
答:借助人工补充能量将原油采至地面。
一、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充足的油气来源:充足的油气来源是形成储量丰富的油气田的重要前提。
(2)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形成丰富的油气聚集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意指生油层中生成的丰富的油气能及时地运移到良好储集层中,同时盖层的质量和厚度又能保证运移至储集层中的油气不逸散。
(3)有效的圈闭:在油气运移前形成、并处在油气运移通道上的圈闭,才是聚集油气的有效圈闭。
(4)良好的保存条件:油气藏形成之后,如果没有经历过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断裂)、岩浆活动、水动力强烈冲刷作用破坏油气藏的话,则它可以保存至今。
二、简述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地下岩层一般是成层分布的,尤其是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往往形成层状结构,上下不同岩层,由于沉积时代不同,岩石的密度不同,以及岩石孔隙内含有的流体(油、气、水)不同等等,使岩层与岩层之间就有着不同性质的界面存在。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岩层性质不同,传播的速度不同;二是遇到不同岩层的界面,即会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返回地面。
人们利用地震波的这两个基本特征加以研究和判别,就可以了解地质构造,这就是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三、油藏流体主要有哪些?油藏流体的高压物性主要指什么?
答:1.存在于地下油藏岩石中的石油、石油伴生气(天然气)和地层水。
2.体积系数、压缩系数、粘度。
四、岩石的孔隙一般有哪几种类型?所谓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砂岩的孔隙、碳酸盐岩的孔隙。
原生孔隙为与成岩同时形成的孔隙,而次生孔隙为成岩后形成的孔隙。
五、什么是油藏岩石的渗透率?
答:用渗透率这一指标来表示岩石渗透性的大小。
六、反映地层原油高压物性的物理量都有哪些?影响地层原油高压物性主要因素?
答:1.粘度、密度、压缩系数。
2.地层温度、地层压力、原油中溶解气量的多少。
七、综合题
试综述常规勘探开发一个油田的完整过程?
要点:
油气勘探开发体系是由油气勘探工程、油气藏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开采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构成的。
常规勘探开发一个油田的完整过程包括:
(1)常规勘探程序可分为(区域勘探)和(工业勘探)两大阶段,又可细分为(区域普查)、(区带详查)、(圈闭预探)、(油气藏评价勘探)四个小阶段。
(2)油气田开发程序主要包括油气田开发前的准备阶段、油气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油气田开发调整三个阶段。
(3)一口井钻井工艺流程按其顺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钻前准备、钻进、固井和完井。
(4)当油层压力足够时,油井自喷生产,一般要经过油层渗流、井筒流动、油嘴节流、地面管线流动等四种流动过程。
当油层压力不足时,通过人工举升的方式把油采出来,也称为机械采油。
(5)油气集输工作的主要内容:油气计量;集油、集气;油气水分离;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原油储存;天然气脱水;天然气轻烃回收;液烃储存;输油、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