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地位和作用

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地位和作用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13秋季学期网络教育《专题讲座》------学习报告所选专题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姓名_马金贵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1203学习中心定西奥鹏学习中心报名编号 C0393201102001203000052专题教师姓名康秀云(以上信息必须详细填写)2013年 11 月10日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地位和作用胡锦涛同志最近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这充分阐明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给我们做好新时期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总体思路。

”[1]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期,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

如何全面认识当前社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到应对策略,需要我们充分认识社会管理规律,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举措,提高工作成效。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居于何种地位?应当发挥什么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这是摆在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2]在社会主义社会,它不仅是党的工作,而且是社会的工作;不仅是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而且是治理社会的重要模式和立党立国之本。

党成立八十多年来我国时代环境的发展变迁,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变化。

从整体上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着理论落后于社会实践的问题,并与深化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有某种程度的脱节,这也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管理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有一个客观定位和正确认识。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

1.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政治优势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形成了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从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保障,构成了一个科学而又完备的体系。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最大的政治优势。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得到了更好的巩固和体现。

当前我们要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和创新群众工作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通过群众工作来服务群众,实现群众利益,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

要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和法治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理顺情绪,维护大局。

我们的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我们的国家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以我们才能够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来引导人民、动员人民、凝聚人民、武装人民,使人民群众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力量,自己的目标,从而才能调动和焕发出他们参与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极大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一掌握真理的优势,是一切资产阶级政党和资本主义国家所根本没有的。

2.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最主要形式社会管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刚性管理,一类是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是一种依靠组织权威、依靠权力、依靠制度的管理,是一种“外在”管理。

针对外在行为,管理方式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是一种单向管理,不关心管理客体的心理感受,更多强调管理客体的服从。

在社会管理范畴中,刚性管理是以国家暴力为后盾,以行政法规的强制力为依据来实现管理目标的。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依赖领导力等软因素进行管理,是管理者的情感感召,是一种“内在”管理。

针对管理客体的情感和心理,通过关爱、亲和、沟通、引导、影响、感化,通过建设良好的团队人际关系,使管理客体获得归属感,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

当前社会矛盾凸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用30多年时间实现的快速发展,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用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时间走完的发展历程,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渐次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在我国相对短得多的时间里集中表现出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利益主体越来越多元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也时有发生。

如何科学有效地协调利益关系,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大课题。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工作。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群众路线,尤其是近一个时期在几次重要的场合,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仅靠刚性管理是难以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管理目的的,在特殊时期甚至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

思想政治教育则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发展趋势,是柔性管理方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最重要的社会管理形式,以准确把握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社会道德规范和舆论导向为前提,能够保证社会管理措施的施行始终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共同理想信念,将有助于凝聚人心,有助于维系政治安定、人民团结与社会和谐。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方法。

在社会管理领域,亟待完成从“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服务”、从“单向约束”向“互动管理”的转变。

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提出以来,我国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日渐明晰。

面向未来,欲实现社会发展、社会公正、社会和谐,当有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结构,政府当由社会的直接管理者逐步转向社会管理的主导者,治理方式当由人治转向法治,由施压转向合作,由以刚性管理为主改为更重视柔性管理,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具有灵活性;既要立足国内建设实际,又要着眼于世界各国的发展,使其具有时代性和创造性,真正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要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千方百计稳定和理顺群众的情绪,要通过各种有形的工作和无形的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犹如春风化雨,在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发挥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重要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管理的开展提供政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成为社会大众追求的理想信念,这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

党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和教育渠道,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内涵以及党的执政意图得到正确地阐发,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特别要出的是,在当前存在各种各样价值思潮的情况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的领导和主导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真正能够在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追求,需要广大民众的认同并转化为自我的价值理念,使之落实在行动中。

而价值认同和观念转化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政治导向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放松,同时也要加强国民教育、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只有加强国情教育才能让国民更加了解我们的国家,只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加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才能激发我们建设国家的热情。

在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当今社会,良好的国民教育是向世界展现我们国家的一个非常好的窗口,是提升我们国际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前提和条件。

2.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管理的开展凝聚多方力量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必须有全民族的团结,必须有全民族力量的凝聚。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

这就更需要我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筑牢思想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我们现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教育和激励人们对伟大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在于把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融化”和“渗透”到人民群众中去,使之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成为团结和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精神支柱,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方式激励人们在为共同事业而奋斗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也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才能真正做到使每一个社区、家庭、村镇、企业、学校、机关都能够真正成为和谐社会的细胞,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管理的开展具有调节整合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发挥好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发挥调节整合的作用,切实提高复杂社会背景下社会管理的科学性和应变性。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它的功能渗透,有效减少社会摩擦和社会管理成本,使不同价值取向和目标需要的个体按照一定的社会规则结合在一起,并在多元的价值取向中找到共同的需要和价值目标,从而大大提高社会管理的有效性,保证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当前,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利益的多元化,都大大增强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在特定时期或场合甚至可能表现出比较激烈的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