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

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黔之驴(1)
黔无驴,有好事者(2)船载以入(3)。

至则(4)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5)大物也,以为神(6)。

蔽林间窥之(7)。

稍出近之(8),慭慭然(9),莫相知(10)。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11),远遁(12),以为且噬己也(13),甚恐。

然往来视之(14),觉无异能者。

益(15)习(16)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17)。

稍近(18),益(19)狎(20),荡倚冲冒(21),驴不胜(22)怒,蹄(23)之。

虎因喜,计之(24)曰:“技止此耳(25)!”因跳踉(26)大㘎(27),断其喉,尽其肉,乃(28)去(29)。

注释:
1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辖境相当今湖南阮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

后来称贵州省为黔。

2,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3,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4,则:却。

5,庞然,巨大的样子。

6,以为神:以,认为。

为,作为。

神,神奇的东西。

7,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蔽,隐蔽,躲藏。

窥,偷看。

8,稍出近之:渐渐的接近它。

稍:渐渐
9,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0.莫相知:不了解它。

11,大骇:非常害怕。

12,远遁:逃到远处。

遁:逃走。

13,以为且噬己也。

且:将要。

噬:咬。

14,然往来视之。

然:然而,但是。

往来:来来往往。

视;观察。

15,益:逐渐。

16,习:熟悉。

17,终不敢搏:始终不敢扑击它。

搏:搏斗,搏击。

18,近:(1)稍出[1]近之。

近:接近。

(2)稍近,益狎。

近:走进,靠近。

19,益:逐渐。

20,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21,荡倚冲冒:碰撞靠近冲击冒犯。

荡,碰撞。

倚,靠近。

冲,冲击,冲撞。

冒,冒犯。

22,驴不胜怒。

胜:禁得起,受得住。

23,蹄: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

24,计之:代驴子生气只能踢的情况。

25,技止此耳:止:通“只”只,仅。

此:这(些)
26,跳踉(liáng):跳跃。

27,㘎(hǒu):同“吼”,怒吼。

28,乃:才29,去:离开。

积累:1、通假字技止此耳“止”通“只”,只,不过。

2、古今不同词义
稍出近之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因跳踉大因,古义:于是今义:因为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黔之驴》习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无驴( ) 好.事者( ) 庞.然大物()远遁.( )
窥.之( ) 稍近益狎.()跳踉.( ) 以为且噬.己也( )
二、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
..大物()憖憖然.()他.日()
虎大骇.()益.习其声()驴不胜.怒()
乃去.()技止.此耳()
三、填空。

1.《黔之驴》选自,作者______ ,字,_____代文学家。

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____相对的文体。

唐朝__ 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三、.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答:
柳宗元最有代表性的是《三戒》,写了一组三篇寓言:《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作者把他们放在一起,冠名曰《三戒》,是有深刻含义的。

前人议论《三戒》的文字不少,有人说柳宗元的寓言后面,“必有一句最有力量,最透
辟者镇之”(林纾《韩柳文研究法》,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言下之意是每个寓言后
面作者自己的“评论”就是对寓言内容最透辟的解释和评论。

而这个解释和评论究竟是什么,
林先生语焉不详。

另外,有人以为《黔之驴》是讥讽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
德、外强中干的人物,也有人以为他是在比附、抨击自己的政敌,孙昌武先生说:“这个无
德无能却又无自知之明的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指《黔之驴》)“含着一定的讽世意义,
如果我们从庞然大物的弱者终究要失败的情节来分析,就该领悟到事物的大与小,强与弱
互相转化的道理。

如果再从驴子因一踢而丧生的结局分析,又会得出无技不可逞能的教训。

而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黔驴技穷”一语,又是对敌人力尽而技穷,不堪一击的状态的
生动形容”。

柳宗元用“黔之驴”比喻外强中干、实无所用的庞然大物等等
虎的心理变化过程
畏惧------------好奇------------恐惧--------------怀疑------------大喜
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技止此耳(生动描写虎认识驴的经过,推动情节发展。


《临江之麋》寓意
本文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三戒》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讽刺了社会上的三种人.按作者在"序"中所说,"临江之麇"所讽刺的是"依势以干非其类",就是倚仗他人势力求得与对方要好的那种人."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这则寓言故事在写法上突出的是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和心
理描写,如"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写出犬吞食弱者的本性;"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
告诉我们:不要企图扭曲、改变事物的本性,越想改变,麻烦就越大,顺势而为才是根本。

分析题
寓言往往是先叙述寓言故事,然后加以评论,引出要讽喻的事理。

柳宗元的这篇寓言
小品则要你用心思考方能领会其含义。

请你加以概括。

寓言描写了麋鹿仗主人的宠势而傲“内犬”,最终落得个被“外犬”“共杀食之”的悲惨结局。

影射了那些无才无德、依势放纵、恃宠而骄的奴才,讽刺了他们的悲惨命运。

《临江之麋》
(唐·柳宗元)
临江之人,畋1得麋麑2,畜3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4之。

自是5日6抱就7犬,习8示之,使勿动。

稍9使10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11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12我友,抵触13偃14仆益15狎16。

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17。

然时啖18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19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注释:
1、畋:读音tián,狩猎
2、麋:读音mí,一种小型鹿类。

麑:读音ní,古书上指小鹿
3畜:饲养4怛:读音dá,恐吓
5自是:从此6日:天天、每天7 就:接近
8习:常常9 稍:渐渐10 使:让
11如:依照,按照12良:真13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
14偃:读音yǎn ,仰倒15益:更加
16狎:态度亲近但不庄重17善:友好,友善
18啖:读音dàn,吃,这里解释为舔19走:跑(过去)
永某氏之鼠
(唐·柳宗元)
永有某氏者,畏日1,拘忌异甚2。

以为己生岁值子3;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6庖厨7,悉以恣4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8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9尤甚。

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10,撤瓦,灌穴,购僮11罗捕之。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释:
1、[畏日]畏忌不吉利的日子。

即指迷信的禁忌——本名生肖。

2、[拘忌异甚]禁忌特别奇怪。

3、[生岁值子]出生的年份逢子年。

4、[恣(zì)] 放纵。

5、[僮]仆役,奴役。

6、[仓廪]粮食仓库。

7、[庖厨]厨房。

8、[椸(yí)]衣柜。

累累:常常
9、[盗暴]盗吃食品、糟踏物品。

10、[阖门]关闭门户。

11、[购僮]雇用仆人。

购:雇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