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口算能力,是指人在有目的的数学口算活动中能够正确迅速地
完成数学口算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
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的口算能力高低除了智力因素和所处的环境影响外,口算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数学素养的高低。
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能力和口算习惯、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但是,从我们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口算能力在实际数学学习活动中出现了口算能力不平衡,良好的口算习惯没有形成,口算结果的正确率低,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延缓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课题旨在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通过对班级学生在口算方面存在问题和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分析,探求有利于提高口算教学效率切实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影响我校学生口算速度慢和正确率低的原因;
通过对本校的五位数学教师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进行数学实践活动中计算的正确性和计算的速度低,影响课堂学生学习数学的教学进程和质量,学生表现出来一脸的“茫然”,对学习过的口算
方法在教师的提示下才会“恍然大悟”,通过对我校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听课调研、走访学生,分析、整理、归纳出我校教师在新课程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口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寻求能够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和口算正确率的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
等策略:
()重视基本口算,夯实口算基础;()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口算兴趣;()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
样化。
()现代教学结构理论;
()心理学认为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过多种教育手段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和发展,但是这些手段只有符合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本课题研究的是六羊小学年级学生在口算教学方面和口算素质方面提升的能力。
(二)课题参与者:本课题是由六羊小学—年级数学教师参与实施。
(三)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实施研究自年月至年月,具体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步:年月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