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吴德余
8月26日《华商报》刊载一篇《中国成功完成人脑意念控制实验》,据该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主任张建民表示“这项技术将令肢体瘫痪、截瘫、外伤截肢等多种涉及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从中受益,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重建肢体运动功能。
”浙江求是高等研究院教授郑筱祥对该项技术的理论也作了介绍,他说,人的大脑中上千亿个神经元通过发出微小的电脉冲相互交流,从而对人体的一举一动发号施令。
他特别指出,人的大脑中“神经元”发出的电脉冲信号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所谓“意念”。
看到这篇报道的题目,几乎就在同时,使我想起了钱学森,准确的说,想起钱老晚年倾注大量心血而又为人诟病的那个人体科学(人体潜能)的研究公案。
众所周知,钱老生前身后为人诟病为“亩产万斤公案”和“特异功能”的两个研究领域:“太阳能转换为粮食的科学推算”和“倡导人体科学唯象论研究”,受到种种“质疑”,不仅在科技界,在社会,在海外,在网络,在媒体,在民间,甚至在政治语境里,一时节甚嚣尘上,对钱老群起而攻,“不懂科学的科学家”、“没有良心的科学家”、“伪科学家”、“欺世盗名”的污水倾盆泼来,使他蒙受不白之冤。
即便在他去世的前半年(2009年3月28日)荣获凤凰卫视举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的报道中还怕被“污染”地加上一句:“想听到一个98岁的伟大老者的最后一声道歉”,但是,这位坚强的老人,坚持科学理念,不仅没有道歉,而且还留下有待身后发表的关于坚持上述两个研究领域观点的文章,将同他在工程控制论和系统科学等领域辛勤耕耘,为科学事业国防事业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与他的英名一样,永垂不朽!
如今在钱老逝世五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浙江人成功的人脑意念控制实验,雄辩地表明,对钱老的人工智能人体科学研究领域的成就(另一“亩产万斤公案”将另文陈述)是无可质疑的!
何谓“意念”,技术术语叫做“神经元信息”,是一种微电脉冲,是物质的。
既然是电脉冲,周围一定存在由其激发的电磁场,这个电磁场,在一定条件下会对其他原因产生的电磁场发生相互作用,怎样才能发生相互作用,正是技术要做的事情,也正是浙江学者们的贡献。
其实,按我们平常的理解,意念就是意识的信念,是意识意志力的指向,用胡塞尔的话是“自身意向”。
每个人无时无刻都有意念产生,禅门
叫做“念头”,并且是一个念头刚起,一个念头又生,所谓“心生杂念”说的是念头太多了,不能专一。
少时在课堂上,老师经常会提醒我们“注意力集中!”就是要我们把意念专一化,集中指到老师讲解的某个知识点或论证点上。
不可否认的是,集中意念需要意志力的练习,如许多习禅者每日做的功课就是这个东西,我们每天都有集中意念的自觉和经验。
拿到物理层面上讲,就是努力使许多神经元发出的电脉冲信号集合起来形成一定的能量,从而控制神经中枢某一个部位,最终产生某一个特定的动作。
郑筱祥、张建民的研究和实验主要成果是个体对自身意念控制产生的行为,即人的大脑中上千亿个神经元通过发出微小的电脉冲相互交流,从而对人体的一举一动发号施令,而钱老当年研究的采例对象主要是“他体”,即对自体之外的“一举一动”发号施令,民间叫意念移物之类的,这也是他遭诟病的主要原因,所以有“特异功能”是“巫术”之说。
究竟人脑意念能否真正控制“他物”,这是需要严肃认真研究实验的课题,一棍子打死不是科学的态度。
既然人脑意念能把许多神经元脉冲能量集中起来控制自体,那么也有可能把更多的神经元能量集中起来控制自体之外的东西,或者这种能量在体外被某种机制放大,也不是没有可能。
现在有些报道的人工智能中研究出用意念控制电脑,甩掉键盘和鼠标,这是指日可待的事,浙江人的实验其实正是人工智能的研究的范畴。
然而钱老的贡献还不止于此。
1986年5月3日国家科委批准成立的,由钱学森任名誉理事长,张震寰任理事长的“中国人体科学学会”,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唯象论科学。
钱老在倡导唯象论科学研究方面可谓呕心沥血,接二连三做了大量的报告和工作。
这个起源于兰伯特和康德的唯象论,连爱因斯坦都曾指出,开普勒的三大行星定律就是唯象理论,经典力学开始也是唯象理论,杨振宁教授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为什么钱老一主张就成了“伪科学”呢?这庶几就是中国极少出唯理论科学家、唯理论科学成果,受传统文化局限所至的原因。
人脑意念控制实验的成功,不仅仅是“这项技术将令肢体瘫痪、截瘫、外伤截肢等多种涉及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从中受益,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重建肢体运动功能”,它将超越这个技术实验本身,为唯象理论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