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工程课自测题及答案2

软件工程课自测题及答案2

一、填空题1. 软件是计算机程序及其说明程序的各种文档。

程序是计算机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文档是有关计算机程序功能、设计、编制、使用的文字或图形资料。

2. 软件生产的发展,到现在为止,经过三个阶段,即程序设计时代,程序系统时代,软件工程时代。

3.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

4. 结构化方法由结构化分析, 结构化设计, 结构化程序设计构成。

它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开发方法。

5. Jackson方法是一种面向数据结构的开发方法。

6. 软件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该软件项目是否能够开发,是否值得去开发。

7. 可行性研究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研究每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

8. 效益分析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两种。

有形效益可以用货币的时间价格, 投资回收期, 纯收入等指标进行度量;无形效益主要从性质上、心理上进行衡量,很难直接进行量的比较。

9.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面向数据流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10. 在SA方法的需求描述工具中,数据流图描述系统的分解,即描述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等等。

数据字典定义了数据流图中每一个图形元素。

结构化语言、判定表或判定树则详细描述数据流图中不能被再分解为每一个加工。

11. 数据流图有四种基本成分:数据流、数据处理、文件、数据的源点或终点。

12. 数据字典有以下四类条目:数据流、数据项、文件、基本加工。

数据项是组成数据流和数据存储的最小元素。

13. 数据字典中的加工逻辑主要描述该加工做什么,即实现加工的策略,而不是实现加工的细节,它描述如何把输入数据流变换为输出数据流的加工规则。

14. 加工逻辑也称为“小说明”,常用的加工逻辑的描述工具有: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定数。

15. 结构化语言是介于自然语言(英语或汉语)和形式语言之间的一种半形式语言。

它的结构可分成外层和内层两层,外层用来描述控制结构,采用顺序,选择,重复三种基本结构。

16.三种描述加工逻辑的工具各有优缺点,对于顺序执行和循环执行的动作,用结构化语言描述。

对于存在多个条件复杂组合的判断问题,用判定表和判定树。

17. 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已经搞清楚了软件做什么的问题,并把这些需求通过规格说明书描述了出来,这也是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18. 软件结构的设计是以模块为基础的,以需求分析的结果为依据,从实现的角度进一步划分为模块,并组成模块的层次结构。

19. 在一个模块中,功能输入输出反映模块的外部特性,程序及数据反映它的内部特性。

20. 衡量模拟独立性的两个定性的度量标准是耦合性和内聚性。

21. 耦合性也称块间联系。

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

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拟的独立性则越差。

22. 内聚性又称块间联系。

指模拟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

若一个模块内各元素(语句之间、程序段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则它的内聚性就越高。

23. 内聚性有六种类型: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24. 偶然内聚指一个模块内的各处理元素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这是内聚程度最差的内聚。

25. 逻辑内聚指模拟内执行几个逻辑上相似的功能,通过参数确定该模块完成哪一个功能。

把需要同时执行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模块为时间内聚模块。

26. 耦合性与内聚性是模块独立性的两个定性标准,将软件系统划分模块时,尽量做到高内聚、底耦合,提高模块的独立性,为设计高质量的软件结构奠定基础。

27. 结构图的主要内容有:模块、模块调用、参数传递。

28. 模块的扇出指一个模块直接下属模块的个数,扇入指一个模块直接上属模块的个数。

29. 要把数据流图(DFD)转换成软件结构,首先必须研究DFD的类型。

各种软件系统,一般可分为变换型和事务型两类。

30. 变换型的DFD是由输入、变换和输出三部分组成。

31. 变换型数据处理的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步:取得数据、变换数据和输出数据,这三步体现了变换型DFD的基本思想。

32. 在变换型DFD中,变换是系统的主加工,变换输入端的数据流称为系统的逻辑输入,输出端的数据流为逻辑输出。

而直接从外部设备输入数据称为物理输入,直接从外部设备上的输出数据称为物理输出。

33. 若某个加工将它的输入流分离成许多发散的数据流,形成许多加工路径,并根据输入的值选择其中一个路径来执行,这种特征的DFD称为事务型的数据流图,这个加工称为事务处理中心。

34. 任何程序都可由顺序、选择性、重复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

这三种基本结构的共同点是单入口、单出口。

35. 详细描述处理过程常用三种描述工作:图形、表格和语言。

36. 程序流程图又称为程序框图,应由三种基本控制结构顺序组合和完整嵌套而成,不能有相互交叉的情况,这样的流程图是结构化的流程图。

37. 伪码的结构一般分为内外两层,外层语法应符合一般程序设计语言常用的语法规则,而内层语法则用一些简单的句子、短语和通用的数学符号,来描述程序应执行的功能。

38. Jackson方法是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

39. 汇编语言是面向机器的,可以完成高级语言无法满足要求的特殊功能,如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一些接口操作。

40. 近年来,推出了许多面向对象的语言,如C++ 、Java 等41.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一个好的测试用例能够发现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

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42. 软件测试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动态测试方法与静态测试方法。

43. 动态测试方法中根据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不同,分为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两类。

44. 动态测试指通过运行程序发现错误。

对软件产品进行动态测试时,使用黑盒测试法和白盒测试法。

45. 黑盒法把被测试对象看成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和内部结构。

只在软件的处理过程处进行测试。

46. 白盒法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需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

47. 语句覆盖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结构,使被测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语句覆盖是比较弱的覆盖标准。

48. 用墨盒技术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有四种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法和因果图。

49. 等价类划分是将输入数据域按有效的或无效的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测试每个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该类其他值的测试。

50. 软件产品在交付使用之前要经过哪些测试呢?一般要经过以下四步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确认测试。

二、单项选择题1. (A)是计算机程序及其说明程序的各种文档。

A. 软件B. 数据C. 文档D. 程序2. (B)是有关计算机程序功能、设计、编制使用的文字或图形资料。

A. 程序B. 文档C. 软件D. 数据3. 软件工程中描述生存周期模型的瀑布模型一般包括计划、(A)、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几个阶段。

A. 需求分析B. 需求调查C. 可行性分析D. 问题定义4. 系统定义明确之后,应对系统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可行性研究应包括(B)。

A. 软件环境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B. 经济可行性、技术中行性、操作可行性C. 经济可行性、可行性、系统可行性D. 经济可行性、实用性、可行性5.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方面:对问题的识别,分析与综合,制定规格说明以及(C)。

A. 总结B. 实践性报告C. 需求分析评审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 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用以表达系统内数据的运动情况的工具有(A)。

A. 数据流图B. 数据词典C. 结构化英语D. 判定树与判定表7. 数据词典的任务是对于数据流图中出现的所有被命名的数据元素,在数据词典中作为一个词条加以定义,使得每一个图形元素的名字都有一个确切的(D)。

A. 对象B. 解释C. 符号D. 描述8. 在数据流图的基本图形符号中,加工是以数据结构或(A)干什么为加工对象的。

A. 数据内容B. 信息内容C. 信息结构D. 信息流9. 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不应包括(C)。

A. 问题分析B. 信息域分析C. 结构化程序设计D. 确定逻辑模型10. 进行需求分析可使用多种工具,但(C)是不适用的。

A. 数据流图B. 判定表C. PAD图D. 数据词典11. 结构化分析方法(SA)是一种面向(C)的需求分析方法。

A. 对象B. 数据结构C. 数据流D. 控制流12. 结构化分析方法(SA)最为常见的图形工具是(C)。

A. 程序流程图B. 实体联系图C. 数据流图D. 结构图13. 在结构化分析方法(SA),与数据流图配合使用的是(C)。

A. 网络图B. 实体联系图C. 数据字典D. 程序流程图14. 在数据流图中,有名字及方向的成份是(C)。

A. 控制流B. 信息流C. 数据流D. 信号流15. 在数据流图中,不能由计算机处理的成份是(D)。

A. 控制流B. 结点C. 数据流D. 数据源/终点16. 通过(B)可以完成数据流图的细化。

A. 结构分解B. 功能分解C. 数据分解D. 系统分解17. 数据存储和数据流都是(D),仅仅所处的状态不同。

A. 分析结果B. 事件C. 动作D. 数据18. 数据流图和(C)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

A. IPO图B. PDLC. 数据字典D. 层次图19. 结构分析方法就是面向(B)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A. 目标B. 数据流C. 功能D. 对象20. 为了提高模块(B),当修改或维护模块时减少把一个模块的错误扩散到其他模块中去的机会。

A. 耦合性B. 独立性C. 内聚性D. 共享性21. 模块(C),则说明模块的独立性越强。

A. 耦合越强B. 扇人数越高C. 耦合越弱D. 扇人数越低22. (A)数据处理问题的工作过程大致分为三步,即取得数据、变换数据和给出数据。

A. 变换型B. 事务型C. 结构化D. 非结构化23. 在对数据流的分析中,主要是找到中心变换,这是从( A )导出结构图的关键。

A. 数据结构B. 实体关系C. 数据流图D. E-R图24. 在对数据流的分析中,主要是找到中心变换,这是从数据流图导出(D)的关键。

A. 程序模块B. 逻辑结构C. 程序流程图D. 结构图25. 程序内部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的联系,用结构图表达时,最关心的是模块的(D)和耦合性。

A. 一致性B. 作用域C. 嵌套限制D. 内聚性26.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把(A)映射成软件结构。

A. 数据流B. 系统结构C. 控制结构D. 信息流27. 在进行软件结构设计时应该遵循的最主要的原因是(C)原理。

A. 抽象B. 模块化C. 模块独立D. 信息隐藏28. 结构化设计的方法是一种面向(C)的设计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