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监测试卷2020年高三仿真考试文科综合第Ⅰ卷一、选择题1.周朝的宗法分封制,使得国王与诸侯之间形成一种以嫡庶姻亲为基础、处于统一王国版图之内、由封建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的大小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
据此可知,周代宗法分封制A. 催生了君主专制制度 B. 推动了血缘政治形成C. 发展了国家治理模式D. 形成了大一统新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形成一种以嫡庶姻亲为基础、处于统一王国版图之内、由封建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的大小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西周以宗法分封制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国家治理模式,进一步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故C正确;周代没有君主专制,排除A项;血缘政治已经形成,排除B项;周代没有大一统,排除D项。
2.西汉桑弘羊谈及盐铁专卖时说:“非独为利人也,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这一观点认为盐铁专卖A. 事关国家经济命脉B. 利于巩固农业根本C. 利于建立公序良俗D. 利于国家有效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桑弘羊认为盐铁官营能够抑制商业发展,离间朋党,抑制土地兼并,这些都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管理,故D项正确;“离朋党,禁淫侈”并不属于经济方面,排除A项;材料中只有“建本抑末”涉及到农业,不够全面,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风俗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
3.朱熹的伦理道德思想,追求“内圣”与“外王”合一,注重修身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求人们艰苦努力,长期不懈,使道德戒条内化为内心的道德自觉。
这一思想A. 体现了理学的思辨化趋势B. 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C. 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D. 突出强调封建等级合理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艰苦努力,长期不懈,使道德戒条内化为内心的道德自觉”等信息可得出理学强调人个的修养,强调主观意志的作用,这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坚强刚毅的性格,故B正确;材料强调理学的修养论,而不是思辨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等级,排除D项。
4.据统计,明朝时期贩运的大宗农副产品货物中,粮食约一千万石,约值银八百五十万两;棉布约二千万匹,约值银二百三十万两;丝织品达三十万匹左右,价值在三十万两左右。
这说明当时A. 经济结构出现根本变化B. 政府放弃抑商政策C. 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 商品经济继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时期贩运的大宗农副产品货物价值较高,并以银两来折算其价值,反映出白银作为流通货币的重要性,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故体现了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故D项正确;“根本变化”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政策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排除C项。
5.下表为1881—1901年间部分年份广州生丝出口数据(注:七里丝为手摇机缫制产品,厂丝为机制缫制产品)。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广州是生丝出口核心区域B. 新生产方式冲击传统经济C. 民间设厂获政府大力支持D. 自然经济遭破坏完全解体【答案】B【解析】【详解】1881—1901年间广州出口的生丝中,手摇机缫制产品数量急剧下降,机制缫制产品数量明显增加,说明新的生产方式冲击传统经济,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广州是生丝出口“核心区域”,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但生丝出口情况不能说明政府“大力支持民间设厂”,C项错误;20世纪初自然经济远未达到“完全解体”的程度,D项错误。
6.1919年5月31日,孙中山在谈及巴黎和会山东问题时一再强调,外交形势“完全视我国民自助之能力如何以为断;我不自助,人亦无从助我也。
”这一论述A. 反映了孙中山思想的转变B.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C. 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D. 指导了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孙中山关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山东问题的言论说明其放弃了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而着眼于发动本国国民的力量,这体现了其思想的转变,A正确;新文化运动发生时间是在1915年,而且题干本身和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B;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是1921年,排除C;孙中山的言论并未明确支持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五四运动,排除D。
7.1938年7月,毛泽东指出:“应把抗日战争与争取民主制度结合起来,以民主制度的普遍实行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这一论断A. 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B. 强调了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C. 揭示了建立民主制度的现实意义D. 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1938年,毛泽东指出“把抗日战争与争取民主制度结合”,通过普遍实行民主制度,促进抗日战争的胜利,揭示了建立民主制度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现实意义,C项正确;材料没有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A项错误;“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已经在1937年9月正式建立,D项错误。
8.1950年国营企业的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8.4%,而私营企业只占31.6%,到1955年国营企业该数值上升到99.2%,私营企业进一步下降到0.8%。
这从侧面反映了A. 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B. 中国改革照搬苏联模式C. 新的经济基础逐步建立D. “一五计划”成效显著【答案】C【解析】【详解】国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例不断上升,而私营企业占进出口总额比例不断下降,结合时间可知,1955年正值三大改造时期,通过公私合营,国有经济比例上升,因此占进出口总额比例上升,由此可以得出新的经济基础正在逐步建立,C 正确;1955年正值计划经济建立时期,其弊端尚未显现,排除A ;题干与苏联模式无关,排除B ;“一五计划”完成时间是在195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
9.《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侵害行为之构成,不仅由于拳头或棍杖殴打,而且由于当众污蔑,如诬赖他人是债务人而占有他人的财产,而行为人明知他人对他不负任何债务。
”该规定A. 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B. 旨在保护债务人C. 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D. 注重保护人格权【答案】D【解析】【分析】 【详解】罗马法中明确了侵害行为不仅仅包含直接的身体伤害,还包括通过语言暴力侵害他人的行为,这说明罗马法注重保护人格权,D 正确;野蛮的习惯法指的是同态复仇,题干中并未体现,排除A ;题干主旨是明确侵害行为的分类,并未专门保护债务人,排除B ;形式主义强调程序、过程和仪式,题干核心是界定侵害行为,与形式主义无关,排除C 。
10.伏尔泰在其作品《牛顿哲学原理》导言中提出智力平等的启蒙运动原则——自然科学是属于一切人的好东西。
伏尔泰意在A. 强调自然科学的理性精神B. 推崇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C. 论证启蒙思想的物理来源D. 构建人文精神的哲学体系 【答案】A【解析】【详解】伏尔泰认为自然科学是属于一切人的好东西,从这个角度看,其蕴含了人在智力方面的平等精神,因此伏尔泰将其作为启蒙运动的原则,意在强调自然科学的理性精神,A 正确;伏尔泰推崇牛顿的科学成就是为了服务于自己的理论,B 并不是其主观目的,排除;伏尔泰将自然科学作为启蒙运动的原则而非起源,C 偷换概念,排除;题干并未展现伏尔泰构建人文精神哲学体系的设想和意图,排除D 。
11.《大国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说:“国际力量对比逐渐变得不利于旧有的一流强国,而有利于那些既有资源,又善于组织利用新生产工具和新技术的国家”。
他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应是A. 新兴国家更重视新科技运用B. 老牌强国缺乏持续发展资源C. 新兴国家率先取得科技突破D. 老牌强国已经丧失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保罗·肯尼迪认为“那些既有资源,又善于组织利用新生产工具和新技术的国家”在当前的国际力量对比中逐渐占有优势,其主要依据是新兴国家善于组织利用新生产工具和新技术,A正确;在资源和科技方面,保罗更注重科技而非资源,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强国在资源方面并未匮乏,排除B;传统强国在科技方面首先领先,C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描述的是一种趋势而非结果,D是对结果的描述,排除。
12.如图是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漫画。
该漫画从本质上说明经济全球化A. 导致南北差距不断拉大B. 使发达国家获最大利益C. 源于世界政治的多极化D. 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抵制【答案】B【解析】【详解】漫画中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和不平衡,从寓意来看,强调的是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即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获取了最大利益,B正确;A 只是表象,排除;漫画并未反映出政治多极化现象,排除C;从漫画来看,发展中国家在利益分配中并未占据主导,显得非常被动无力,而非抵制,排除D。
第Ⅱ卷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战后,美国农业表面上十分繁荣,各种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但价格却下跌。
为保护国内市场,各国相继开征起新关税。
美国的农场主们认为农业遭受的打击最大,因此一直吵闹着要求提高农业关税。
为了竞选,从民主党占优势的农村获取更多的选票,在1928年竞选期间胡佛答应要提高农产品的进口关税。
大选中共和党人胡佛靠这项承诺赢得了不少本应属于民主党的选票,最终于1929年5月成功入主白宫。
信守诺言的胡佛打算兑现他的承诺。
1930年,在共和党议员霍利和斯穆特的积极推动下,被经济危机弄得晕头转向的胡佛不顾强烈反对意见,签署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
根据这项法案,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3200种外国商品(占总数60%)的关税上涨。
引发了世界范围的贸易壁垒战。
据统计,1928年时世界贸易总额已达到601亿美元,但到1938年仅为246亿美元,缩水超过60%。
——摘编自刘戈《胡佛与〈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材料二 1949年9月,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实行对外贸易管制,并采取保护贸易政策”。
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10月,中央贸易部成立,下设国外贸易司。
1950年,国外贸易司分别成立了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贸易公司,以及经营中国茶叶、油脂、蚕丝等特产的国营外贸公司。
1953年,设立14个专业进口公司和2个专业运输公司。
1956年完成对私营进出口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国营进出口公司完全掌握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业务。
——摘编自关嘉麟《转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美贸易政策的不同影响及启示。
【答案】(1)背景:繁荣背后隐藏危机(农业生产与消费存在矛盾或农产品产量增加但价格下跌);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经济危机爆发;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存在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