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标准(原创)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标准(原创)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标准
学分:2
学时:36
适用专业及专业代码: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080602
执笔人:
审核人:
1、课程性质与作用
1.1 课程性质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也是自动化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工程应用性与操作性较强。

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教学过程以模拟现场教学和企业教学为主,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实现了“工学结合”理念。

1.2 课程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体系结构、基本功能、软件组态、系统调试、操作、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先修课程过程检测仪表、过程控制仪表、过程控制技术等知识在本课程中得到了综合应用;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专业岗位技能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修养,为学生毕业后能胜任过程控制自动化技术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3 前导课程
《过程检测仪表》、《过程控制仪表》、《过程控制技术》
1.4 后续课程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2、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2.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几个典型的计算机控制项目的学习和实践,以项目实施过程为导向,使学生不仅仅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概念、设计思想及特点、发展概况、层次化体系结构和过程控制级的硬件结构及软件组态。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做中
学、学中做,逐渐提高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知识去解决控制工程项目的问题。

2.1.1 专业能力目标
能识读控制系统施工图;
能识读并绘制控制流程图;
初步具备集散控制系统硬件配置和安装技术能力;
能熟悉绘制集散控制系统流程图和制作简单报表;
能熟练使用具备组态软件对集散控制系统进行系统组态、回路组态等;
能用其他组态方法进行简单控制方案的设计;
能熟练对集散控制系统进行监控和调试;
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分析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
能够遵守操作规范,使用相关技术资料;
能够按规定使用工具、设备,遵守劳动安全、环保的规章制度;
能够用资料说明、核查、评价自身的工作成果;
能够分析故障原因,并做出解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1.2 社会能力目标
具有团队意识和相互协作精神;
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注重事故保护和工作安全;
遵守职业道德;
语言表达能力。

2.1.3 方法能力目标
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为学生的后续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打好基础;
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能够查找中英文资料与文献已取得有用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2.2 教学方法
宏观:项目化教学法
微观:做中学、问题引导、讲授、互动讨论
3 教学模式
(1)、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需要为基础,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指导思想。

(2)、注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贯彻和执行,尽可能利用各种手段和条件使教、学、做合理衔接。

(3)、以掌握岗位技能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分组合作,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4)、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5)、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迁移习惯的养成。

特别要注意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和渗透,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使其网络化。

(6)、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例如:开展课堂讨论,分组项目实施,查找企业应用案例,企业专家讲座、参观实习、技能测试等。

(7)、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应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实训设备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8)、要注重拓宽本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技能培养的同时,充分利用成功人士案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4 教学条件
5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6、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分为理论教学考核与实训教学考核两部分,其中,平时表现占成绩的40%,教学考核占成绩的60%,分别按百分制计分。

7、教材和参考资料
《集散控制系统应用》常慧玲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集散控制系统》周荣富、陶文英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Web Field JX-300XP 培训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