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成果展示
实施阶段(2015年4月—2016年6)
1.建立博客:建立课题组博客,将博客作为一 种学习与研修的平台,鼓励教师运用经验总结 法将自己有关课题研究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教学论文、经验总结等文章(图片)上传到博 客中,形成教育资源的共享。让课题组博客成 为课题组成员的家,成为课题组成员深刻反思、 真实记录、推动成长、相互促进的平台。
前期准备阶段(2015年3月—4月)
教研组成员(一至五年级)共同学习《新 课标》,并达成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 性统一”的共识。
教研组成员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并学习了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的《从追求“教 过”到追求“学过”》,深入体会新课改 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全体教研组成员将本次课题确定为《课文 教学你和我》
老师们就开学初实践“单篇教学1+1”谈了自己的 收获。
本学期的奋斗目标:努力形成“读写说”三位一 体的母语课程,“课文学习你和我”模式和“单元 整体”教学模式在中年段全面推开。
返回
小学专题性阅读
在上学期,专题性阅读中,以小学二年级为例, 我校学生选择了《道德经》阅读。
本学期,在专题性阅读中,二年级选择了《滕 王阁序》为阅读书目。并开展了相应的班级背 诵比赛。
返回
教研活动
结合我校开展的“推门听”活动,展开语 文教研活动。
借“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春风,开 展语文教研活动。
结合网络教研,开展磨课活动。
首页
课题研究
全面、深入学习理解《新课标》,总结归纳语 文教学的意义。鉴于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过于 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而忽视 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我们小学语文 教研组将语文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课文学习的 过程中,既强调情感价值,又学习相关的知识 技能,并能适当迁移运用。
小学部语文教研组分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开展教研 活动。学习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从追求“教过” 到追求“学过”》,研究学期初课堂中的问题,进而提 出解决策略。
学习所得
通过学习吴忠豪教授的文章,大家总结出:1.语 文教学内容的划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 教学内容;2.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学会上;3.实 现从“教过”到“学会”的转变。4.按照“认 识—实践—迁移”的程序设计教学流程。
小学部教研汇报
课程理念 课程建设 教研活动 课题研究 课程改革
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 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 而有活力的课程。
返回
课程建设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走出课堂) 文本再构课程体系 学科融合课程体系
首页
课程改革
根据我校小学部语文教研组确定的课题,我们 将“构建全新课程,推进课程改革”。
继续开展小学专题性经典阅读活动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内阅读与单元主题教学结合
返回
构建全新课堂,推进课程改革
本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工作,以构 建新课堂为主要渠道,构建“课文教学你和我”和“单元 整体教学”课堂模式。坚决摈弃串讲分析的现象,坚决 消除只教教材,一切为了应试的思想;实现由读到写的 迁移,让学生真正有所得,努力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嵌 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语文学习 系统。前一个你,指的是文章的本体性内容,后一个我 指的是相关迁移和运用。
撰写一批有指导意义、辐射性较强的经验论文, 进行实验工作阶段小结。
总结阶段
通过实践进一步检查、研究反馈,去粗 取精,抽取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请专家论证、提升、完善研究成果。完成 《研究报告》,展示我校教师参与研究的 各项科研成果。
各成员主要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制定个 人研究计划,积极参与课题活动,按时完 成课题研究任务,及时积累资料,总结经 验,定期汇报。
返回
学习第一单元,与学生一起欣赏玉兰花
我 和 春 天 有 个
约 会
返回
听 、评课活动进行中
返回
经典背诵比赛
第一:二年级二班举办的经典背诵比赛活动。 主要内容为《道德经》、《滕王阁序》以及经 典与阅读上的相关古诗词。
第二:在课外兴趣小组中,吟诵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