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八年级(下)月考物理试卷(4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12个小题,共36分)1.(3分)下列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是()A.在水中嬉戏的小鸭B.在天空中飞翔的老鹰C.在深海里潜游的鲸D.深入淤泥的圆柱形桥墩2.(3分)关于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实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吃水深度变大B.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浮力大小相同C.潜水艇靠改变排开水的体积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沉D.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3.(3分)两手分别拿着两个体积相同的小木块和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石块下沉。
比较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A.木块受的浮力大B.石块受的浮力大C.两者受的浮力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4.(3分)如图所示是重庆八中八十周年校庆放飞的彩色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球加速上升时,重力大于浮力B.气球飞得越高,受到的大气压强就会越大C.气球会上升是因为内部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D.气球飞向高空,最终有可能会被里面的氢气撑破5.(3分)小明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杯液体中,液体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鸡蛋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ρ甲<ρ乙F甲>F乙B.ρ甲>ρ乙F甲=F乙C.ρ甲>ρ乙F甲<F乙D.ρ甲<ρ乙F甲=F乙6.(3分)如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往池中缓慢注入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A.向上运动B.向下运动C.仍能静止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7.(3分)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如图所示,鸡蛋沉入水底,鸡蛋重为G,然后逐渐向水中加入食盐并使其溶解,在鸡蛋渐渐浮起到静止的过程中,鸡蛋所受的浮力随时间变化正确的是()A.B.C.D.8.(3分)把体积为3×10﹣3m3、重为20N的物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g 取10N/kg)()A.漂浮,F浮=20N B.漂浮,F浮=10NC.沉底,F浮=20N D.沉底,F浮=10N9.(3分)一张铝箔,将它做成中空的碗状,可以漂浮在盛有水的塑料桶中。
如果将这片铝箔揉成团,它会沉入水底。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铝箔沉底时受到的重力比它漂浮时受到的重力大B.铝箔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大C.铝箔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漂浮时受到的重力D.铝箔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10.(3分)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慢下降,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
如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图象(g取10N/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8NB.圆柱体的高度是9cmC.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4ND.圆柱体的密度是1.5×103kg/m311.(3分)如图,台秤的托盘上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一个不吸水的木块下面用细线悬挂一个实心铁球,木块仍浮在水面上。
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的重力等于木块所受的浮力B.铁球的重力一定大于木块的重力C.剪断细线前后,台秤示数不变D.剪断细线前后,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不变12.(3分)盛有液体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500Pa;用细线拴一金属球,金属球的密度为8g/cm3,将金属球浸没在液体中,如图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600Pa;将细线剪断,金属球沉到容器底部,如图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500P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金属球所受浮力是6NB.金属球的体积是100cm3C.液体的密度是0.8g/cm3D.金属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10N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3.(2分)如图所示的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它的侧面所受的各个方向上的压力相互,其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F1(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F2,这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原因,所以浮力的大小可表示为F浮=。
14.(2分)油漂浮在静止的水面上,说明油的密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一实心物体刚好能悬浮在水中,将此物体放入足够多的油中时,物体将(填“漂浮”、“上浮”、“悬浮”或“下沉”)。
15.(2分)用细线拴住一块棱长为10cm的正方体实心铝块浸没在水中保持静止,铝块未与容器接触,铝块所受浮力大小为N,细线对铝块的拉力是N.(铝的密度为2.7×103kg/m3,g取10N/kg)16.(2分)一艘轮船的排水量是2×104t,这只轮船满载货物时受到的浮力为N,排开水的体积是m3。
17.(2分)有一个实心球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当把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5N,此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为N.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浸没水中,松手时,物体会,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18.(2分)体积均为200cm3的木块和合金块,放入水中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或“小于”)合金块受到的浮力;若在木块上放置一小石块后仍然能漂浮在水面,则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19.(2分)用铁线将一冰块慢慢地压入到盐水中,并保持悬置状态(如图),在冰块被压入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已知:冰的密度为900kg/m3,盐水的密度为1200kg/m3;整个过程中无液体溢出。
)20.(2分)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不计空气质量,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两次所受的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两次杯底受到水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是p甲p乙(选填“>”、“<”或“=”)21.(2分)底面积为S B=200cm2的圆柱形容器内盛有适量的水,现有一底面积为S A=120cm2,高H=20cm的圆柱体A,一开始圆柱体的下表面恰好贴着水面,如图所示。
若圆柱体A相对于容器下降高度h=10cm时(圆柱体未触底,水没有溢出),容器底部所液体压强增大了Pa,圆柱体A所受浮力为N。
22.(2分)如图,放在斜面上的水杯中漂浮着一个小球,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F1和杯子对斜面的压力F2.三、实验探究题(23题8分,24题11分,25题5分,共24分)23.(8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步骤,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填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5)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甲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6)小明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再用弹簧秤挂着铝块,将其缓慢浸入溢水杯的水中,如图所示,在铝块浸入水的过程中,溢水杯底所受水的压力将(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电子秤的读数将(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4.(11分)小亮想用弹簧测力计、物体、烧杯和水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1所示。
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图1乙中弹簧测力计读数是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2)由图1中的两幅图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关;由图1中的丙、丁两幅图可知,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此次实验采取的的实验方法是;A.模型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3)同组的小霞利用上述器材继续研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其操作过程如图2所示。
在实验的过程中小霞发现:无论物体浸没在哪种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不稳定。
请你帮助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A.液体的密度不同B.物体的重力在改变C.实验过程中手会轻微抖动(4)在实验过程中小霞惊喜地发现由上图所测数据及浸没在盐水中测力计示数0.8N可算出盐水的密度为kg/m3;(5)小霞还想到,如果在弹簧测力计1N的位置标上水的密度,在弹簧测力计0.8N的位置标上盐水的密度,再把该物体分别浸没在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按照上述方法分别标上密度值,就可以把弹簧测力计改成一个液体密度秤,该密度秤称得最大密度值应该是kg/m3.用该密度秤测量某液体密度时,若物块没有完全浸没,而是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物块不接触容器底部),则所测出的液体密度值会(选填“偏大”、“偏小”、“不变”);(6)根据上面实验的启发小波利用家里的电子秤、玻璃杯、木块、水、牙签,他利用调好的电子秤进行了以下如图所示的操作:小波利用这些数据可计算出木块的密度g/cm3,爱思考的小江却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软木块浸入水中后会吸水(软木块吸水后不考虑其体积变化),所以小波测得的木块密度应该比真实值(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5.(5分)小静取一根圆柱形的饮料吸管,将一些铜丝从吸管的下端塞入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起来,初步做成一支密度计。
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的长度为L,然后将密度计放入水中,测出密度计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1;接着将该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密度计露出该液体表面的高度为h2,如图所示。
(1)将一些铜丝从吸管的下端塞入作为配重目的是使吸管能在液体中;(2)利用测量的物理量和ρ水,计算待测液体的密度,请写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液=;(3)若将做成的密度计,将其放入密度为0.9g/cm3植物油中,静止时,液面可能在图中(选填“A”或“B”)处,接着小静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1.0g/cm3与0.9g/cm3刻度线间的距离为0.80cm,则该密度计竖直漂浮时浸入水中的深度cm;(4)小扬也用吸管制作了密度计,他发现密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其中可行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