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息肉的9种切除方法
1.发现肿物;2.超声内镜提示肿物起源于固有肌层;3.切开黏膜,暴露瘤体 4.圈套器电凝切除;5.肿物切除术后,见胃壁穿孔 6.荷包缝合关闭穿孔
NO.9 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 难度系数:☆☆☆☆)
步骤:发现食管肿瘤→超声胃镜检查提示肿瘤起源于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 肌层→距肿物近口侧直线距离5cm处开始进行黏膜下注射→勾刀切开黏膜, 海博刀逐步分离黏膜下层及肌层,于黏膜下层及肌层之间形成一纵行隧道→ 分离直至跨过瘤体1-2cm,显露肿瘤→圈套器辅助切除瘤体,必要时创面电凝 止血→钛夹夹闭隧道开口 特点 : ①适用于食管中下段及胃的黏膜下良性肿瘤(一般肿瘤直径要求<3cm); ②既能完整切除肿瘤,提供完整的病理信息,又能避免外科手术治 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医疗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③可大大降低食管瘘及胸腹腔感染的几率; ④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 ⑤术后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胃肠道息肉的9种切除方法
俞斌2019年7生型 单发、多发 有蒂、亚蒂(广基)、扁平息肉(侧向发育型LST) 食管息肉、胃息肉、小肠息肉、结直肠息肉 <0.5cm微型、0.5-2.0cm小型、2.0-3.0cm大型、3.0-5.0cm特大型 粘膜上肿物(MT)、粘膜下肿物(SMT)
NO.1 活检钳钳除术(难度系数:☆)
步骤:发现息肉→活检钳夹住息肉→提拉活检钳钳除息肉→必要时处理创面 备注: ①适用于较小的息肉(<5 mm);创面小,出血少,安全; ②钳除时根据息肉的大小来确定钳除的深度和宽度,尽可能一次性钳除,不 宜过深、过浅或用力过猛,否则可能导致出血不止、穿孔或复发。
1.发现息肉;2.氩气喷凝
NO.3 热活检钳电凝钳除术(难度系数:☆☆)
步骤:发现息肉→热活检钳夹住息肉→电凝钳除→处理创面 备注: ①适用于较小的息肉(<5mm),息肉切除较彻底,出血少; ②手术时患者不能佩戴金属饰件; ③操作时注意将息肉提拉离开胃、肠壁,并注意充气避免触及周围组织,电 凝烧灼时短时间间断烧灼,避免热效应持续作用引起透壁损伤致迟发性穿孔; ④术后创面较大时需钛夹夹闭,预防穿孔。
1.发现息肉;2.圈套器套扎息肉 3.电凝切除息肉;4.钛夹夹闭创面
NO.5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难度系数:☆☆☆)
步骤:发现息肉→用注射针于息肉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抬起征阳性→以圈 套器套扎息肉基底部→电凝切除→处理创面 备注: ①适用于较大的无蒂息肉或局部癌变息肉,侧向发育型肿瘤,癌前病变(如 重度不典型增生),消化道早期癌(尤其是黏膜内癌);大于2.5 cm的无蒂 息肉; ②手术时患者不能佩戴金属饰件; ③注射盐水要够量,使黏膜层与固有肌层分开,以免电切时损伤固有肌层造 成出血或穿孔; ④对于大于2.5 cm的病灶采用分片切除(EPMR)更安全;对于较大的息肉 采用凝、切交替进行切除更安全。
1.发现肿物;2.肿物起源于黏膜下层;3.用钩刀沿着肿物边缘做标记 4.亚甲蓝盐水黏膜下注射,抬起征阳性;5.钩刀在标记点外切开黏膜,并行黏膜下分离
NO.8 内镜肿物全层切除术(EFR;难度系数:☆☆☆☆)
步骤:发现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明确肿物起源于固有肌层→以HOOK刀切 开表面黏膜后见瘤体暴露→予以尼龙绳在根部结扎1环后圈套器全层切除→残 端见胃壁穿孔→予以尼龙绳辅助金属夹行荷包缝合 备注: ①适用于肿物起源于固有肌层,尤其是起源于固有肌层突向浆膜下生长并与 浆膜层紧密粘连的肿物; ②既能完整切除肿瘤,提供完整的病理信息,又能避免外科手术治疗, 创伤小、恢复快、医疗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③胃内治疗后最好应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 ④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⑤技术要求高,应由内镜治疗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医师开展; ⑥手术时患者不能佩戴金属饰件。
1.发现肿物;2.超声内镜提示固有肌层起源;3.黏膜下注射亚甲蓝盐水 4.分离黏膜下层和肌层(打隧道);5.显露瘤体;6.切除瘤体送检
END
1.发现肿物;2.超声内镜提示肿物起源于黏膜下层 3.切开肿物表面,暴露瘤体;4.尼龙绳结扎肿物根部
NO.7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难度系数:☆☆☆☆)
步骤:发现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明确肿物起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浅层→ 用钩刀沿病变边缘做标记→生理盐水+亚甲蓝混合液行黏膜下注射→抬起征阳 性→钩刀在标记点外切开黏膜,并行黏膜下分离→创面有血管或渗血时用热 活检钳电凝止血→圈套器套扎肿物→电凝切除→处理创面 备注: ①适用于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包括早期癌),一般要求病灶小于3cm,但随 着内镜技术的发展,3cm已不是一个严格的限制; ②可取得完整标本,有利于病理医师对病变是否完全切除,局部淋巴结或淋 巴管是否转移进行评价; ③胃内治疗后最好应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 ④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⑤技术要求高,应由内镜治疗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医师开展; ⑥手术时患者不能佩戴金属饰件。
1.发现息肉;2.于息肉基底部注射,抬起征阳性;3.圈套器套扎息肉基底部 4.息肉切除术后;5.钛夹夹闭创面
NO.6 内镜下剥离结扎术(难度系数:☆☆☆)
步骤:发现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提示肿物起源于黏膜下层或固有层→以切 开刀切开肿物表面黏膜后暴露瘤体→透明帽辅助尼龙绳于瘤体根部结扎→活 检钳于瘤体表面钳取组织送检 备注: ①适用于起源于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的肿瘤; ②操作相对简单,不能开展ESD、STER、EFR的单位可行使用该法治疗上述 肿瘤;出血、穿孔少,老年人、凝血功能不全、需一次处理多个黏膜下层或 固有肌层肿物、肿物位于小肠者可选用该法;费用少,经济困难者可选用该 法; ③尼龙绳结扎时需收紧尼龙绳,1条尼龙绳效果不佳时,可使用2-3条; ④取活检时可用切开到剖开瘤体,再用活检钳钳取组织送检; ⑤缺点是没有完全套扎住瘤体或尼龙绳未彻底收紧,可能导致肿瘤复发。
1.发现息肉;2.活检钳夹住息肉;3.钳除息肉
NO.2 氩气喷凝术(APC术,难度系数:☆☆)
步骤:发现息肉→氩离子凝固导管对准息肉→喷凝息肉→处理创面 备注: ①适用于较小的息肉(<5 mm),创面小,出血少,安全; ②手术时患者不能佩戴金属饰件(耳环、手镯、项链等); ③氩气喷凝时,氩气笔头端不应用力直接抵住息肉,最好应距离息肉表面3-5 mm,每次烧灼时间1-3s;氩气笔头端也应距离内镜头端一定距离,以免氩气 喷凝时损伤内镜。
1.发现息肉;2.热活检钳夹住息肉;3.钳除息肉
NO.4 圈套器高频电切术(难度系数:☆☆)
步骤:发现带蒂息肉→圈套器套扎息肉基底部→电凝切除→处理创面 备注: ①圈套器电凝切除一般适用于有蒂的息肉; ②手术时患者不能佩戴金属饰件; ③对于直径2cm左右或以上的大息肉,蒂部常有较粗大的滋养血管,应先用 尼龙绳套扎或钛夹夹住息肉根部,若结扎或钳夹有效,息肉瘤体逐渐变紫, 然后进行圈套器在尼龙绳或钛夹上方0.5cm处套住息肉,进行高频电切;圈套 器亦不能碰触到钛夹的尾端,以免透过钛夹导电,引起穿孔; ④圈套器套住息肉时不能一下子收得太紧,以免造成机械性切割,导致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