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弟子规知识练习题

弟子规知识练习题

10、请解释“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的 具体意思是什么?
答:听见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 己没有这些优点,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 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31. “见人善、即思齐”本句中“善”的字意是善良的意思。答案: 错 ,长处、优点的意思
32. “见人恶、即内省”本句中“省”的字意是清醒的意思。 答案: 错, 反省的意思 33. “父母呼 应勿缓”是指缓慢的意思。 答案:对
34、“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中的“闻”是指嗅觉。 答案:错,指听觉
8、请背诵“谏不入……如事生”中间段落。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9、请解释“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的 意思是什么?
答: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 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 小善切戒轻呼不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 看 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 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无心之 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 错误就会自然慢慢地减少消失,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5、《弟子规》中的“规”是指( 规矩、规范、标准 、规则) 6、入则孝中“出必告,反必面”中“面”的意思是什么?
当面向父母禀报平安,让父母放心
7“读书法,有三到”中的三到是指( 心到、眼到、口到)。
心中常抱着仁心,孝心,那么,天下任何不 正当的行为,都不忍心去做, 所以,孝是一 9、你怎么理解百善孝为先? 切行为中应该最先做到的。
11、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后,社会更多的是注重经济的发展,而我们社会的灵魂工 程、核心文化建设相对来说有些滞后。儒家的文化精髓就是做人,并讲求做到 孝、忠、信三个字。《弟子规》是做人再教育的最好教材。从和谐社会的建设 讲,《弟子规》是公民素质教育的教材。对于企业而言,把《弟子规》中讲的 内容做好了,企业管理水平自然会提高。对于个人而言,《弟子规》是对自己 内外修炼的最好的范本。
13、请解释: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分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
14、请解释: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
15、请解释: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对于一位真正的仁者,大家自然敬畏他,仁者说话不会故意隐晦、扭 曲事实,脸色态度也不会故意向人谄媚求好。 16、《弟子规》中,“倘掩饰,增一辜”的意思是?
1、《弟子规》提出孝顺父母的四个基本要求之外,还具体说明了在日常生活 中,子女应该做到的八件事情,它们是那八件事?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2、弟子规有一段连用了四个“勿”对孩子的举止做出了规定,是哪四句?请 解释。
6、“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的意思是什么?与企业有何联系?
答:有疑问的地方,经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 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正确地理解上级指 示、组织管理制度、作业规范等。
7、“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的意思是什么?与企业有何联系? 答:如果不是传输圣贤道理的书籍,一概摒除一旁不要理它,因为书里面不 正当的事理会蒙蔽我们的聪明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 远离谣言、作 废文件的管理、积极学习有益的知识。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判断题
25.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中的“进”是指的是进答入案、:进出错、,进乘出口虚的而意入思。
26. 商鞅移木立信,言出必行,行必果,取信与民,主要目的在晋朝动荡的时代里为了安抚民心而
作出的一些果断举措。
答案: 错 ,是为了取信于民,建立起法律的威信
1、《弟子规》中“亲仁”的原文是什么?
答: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2、请背诵“事虽小……贻亲羞”中间段落。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7、一个人如果管住了自己的嘴,就等于成功了百分之九十。这在《弟子规》 中也有体现,请问是那几句话?并解释。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凡事实实在在, 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8、从我们生活的经验来看,如果兄弟姐妹之间不友爱,发生矛盾有争端,原 因往往有哪些?那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3、请背诵“兄道友……己即到”中间段落。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5、请解释“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的意思,与企业有何联系? 答: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 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 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如何处理新员工与老员工、有贡献的员工 与一般员工、高技能与一般技能员工的关系。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 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展开簸箕,或者是虎踞的样子,也不要抖脚 或摇臀,这样才能表现出优雅怡人的姿态。)
3、请背诵“闻过怒……增一辜”中间段落。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10、请解释: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 对待同族兄长,要向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11、请解释: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要依照自己的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进行穿着,还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12、请解释: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的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21、原文中讲到“不要随便答应别人不符合义理的事,否则将陷入进退 两难的境地”的句子是哪一句?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22、有的同志一回家,随处乱放他的衣服鞋帽,混乱不堪,我们要用 《弟子规》哪句话来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23、假如你在路上遇见了长辈,你该怎样做。用《弟子规》中的话回答。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24、《弟子规》中告诫我们说话办事要实在,不可虚妄,是哪几句?
12、你认为《弟子规》中的“谨”要求的是什么?
“谨”要求每一个人立身处世要小心谨慎,要接受社会规则的约束,遵循一 定的道德准则,特别要求一个人有所不为,言行谨慎,勤勉修身、要经常自 我反醒,对别人要礼让、恭谦。只有养成“谨”的习惯,才能够平平安安的 度过自己的人生。 13、有一名警察,面对大量的罪犯的内心,总结出:人们常常为了掩盖一个 错误而无度地犯下一个又一个更可怕的错误,直到戴上手铐和脚镣。为了掩 盖一个错误,最愚蠢的做法就是不惜拿更大的错误来掩饰和伪装。面对上述 情况,《弟子规》告诉我们该怎样做?用原文回答,并解释。
27. “修身养德、严俭治家”主要讲述的是修身必先注重德行的修养,对待家人严厉,日常出入简
朴的方式及理念来管理自己的家庭。 答案: 对
28. 《大学》、《中庸》是《礼记》一书后来的延伸著作。 答案: 对
29. “诈与妄、奚可焉”中的“诈”字在本句中字意是妄为及言语。答案: 错 ,欺诈的意思
30. “惟其是、勿佞巧”本句中佞的字意是奸佞的意思。 答案: 对
4请简要介绍一下《弟子规》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全书的中心思想,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韵 文形式,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应守的规 范。《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中,特别是它的核心思想重在教导孩子的言行, 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因此在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 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其倡导的诸多传统美德 对于今天和谐家庭关系、优化社会风气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倘若犯了错误还加以掩饰,那就又增加了一个错误,是错上加错了)。
17、陶渊明晚年在一首诗中写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 励,岁月不待人。说的是《弟子规》中的那几句?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18、我们在外边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生病,而且一定不要做 违反道德要求的事,这是《弟子规》中说的哪句话?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19、《弟子规》中哪一句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 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20、原文中说“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比不上 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的句子是哪一句?
一个是钱财,一个是言语。这两个是惹事的,为了一些钱财,为了一两句话往 往会导致不和。所以《弟子规》讲的非常明白: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 自泯。如果大家都把财物看得轻一些,哪里会有怨恨呢?如果大家在言语上相 互尽让一下,心里的不满也就自然而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