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施工应急预案施工现场,突发性事件常有发生。
一般来讲,突发性事件本身不属于事故,但如果处理不好或不及时,会衍生出严重的质量和安全事故。
因此,认真做好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和预防,是施工组织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保证工程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都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
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图10-1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1.1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表10.1-1 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表1.1.1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及风险分析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复杂的地质情况,在辩识、分析评价施工中危险因素和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本工程重大危险因素是基坑坍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倾斜、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
在工地已采取机电管理、安全管理各种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基坑坍塌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倾斜的应急方案。
为避免土方开挖期间出现意外情况,在土方开挖前期应尽量做好意外情况的预防措施,同时在开挖期间应加强基坑监测,如在土方施工过程中因地质、环境等因素影响,可能有时会发生意外情况,应根据不同的意外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1、滑坡与塌方的预防及处理1)预防措施产生滑坡的原因主要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工程地质条件因素,其占主导因素;外在因素(如大雨等)是诱因。
土方开挖阶段主要是作好各项滑坡与塌方的预防措施:周边场地硬化防止雨水和大量地表水渗入坡体;严禁在基坑周边堆载等;坡边严禁直接切削土体,应按照设计坡度开挖,并预留部分人工清挖;作好基坑周边和基坑内排水。
2)处理措施如发生滑坡和塌方可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处理:①立即停止土方开挖,作好泄洪系统,在滑坡范围外设置多道环行截水沟,以拦截附近地表水,在滑坡区域内,修设和疏通原排水系统,疏导地表水,阻止其渗入滑坡体内。
主排水沟宜与滑坡滑动方向一致,支排水沟与滑坡方向成30~45度角斜交,防止冲刷坡角。
②处理好滑坡区域附近的生活及生产用水,防止其侵入滑坡体内。
③坡体上部有条件的话可以卸除部分土体减重,保持边坡有足够的坡度,避免随意切割坡角,土体尽量削成较平缓的坡度,以增加稳定。
2、流砂的预防及处理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地下水位0.5m以上时,采取坑内抽水时,坑底下面的土产生流动状态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边挖边冒,无法挖深的现象称为“流砂”。
流砂产生原因主要是坑外水位高于坑内水位后,坑外水压向坑内流动的动水压等于或大于颗粒的浸水密度,使土粒失去稳定变成流动状态,随水从坑底或四周涌入坑内。
1)预防措施:保证止水帷幕桩的施工质量。
保证深井降水的数量及抽水量。
2)处理措施①应尽快查找到渗漏点,采用高压水泥注浆固结周围粉砂层使其形成防渗帷幕。
②加强降水,在必要的时候在渗漏点附近增加降水井,使水压下降。
③往坑底抛大石块,增加土的压重和减小动水压力,同时组织快速施工。
3、其他突发情况处理、基坑工程一般均易出现各种险情,应根据不同的险情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1)基坑周边地面出现裂缝基坑周边出现裂缝原因一般是由于基坑开挖后,周边土体发生位移或沉降而导致的裂缝;应急措施:迅速用水泥浆灌缝,同时用薄膜等防雨物质将裂缝修补处覆盖,避免雨水流入;如果出现大裂缝,支护体位移严重(累计位移4cm以上),可以追加施工加强锚杆以控制位移。
应急处理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再行进行各种处理。
2)侧壁流水、涌水出现侧壁流水、涌水后,应首先仔细查看水是否为清水(水中不带砂),水量是否大,如是清水且水量较小(且水源属于上层滞水)则可以采用“宜疏不宜堵”的措施,即预留出水管;如流水量较大则需迅速用棉絮或麻袋堵塞孔口(预留出水管),然后注浆封堵或采取其他堵水措施;如遇大雨等恶劣天气可以立即反压土回填稳压。
待稳定后查明水源,同时采取相应措施止水。
3)支护体位移过大支护体达到一定位移后将可能导致整个支护体失稳,支护体位移超过警戒值后且位移三天内不能达到稳定,应立即采取一定的加强措施,如反压坡底,下地锚进行斜撑等方法使其初步稳定,待稳定后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进行加固(如加设加固锚杆等)。
4)侧壁流砂细砂、粉砂层土层中往往会出现局部流砂情况,对基坑的施工带来不便。
如果流砂严重将会引起基坑周围的建筑、管线的倾斜、沉降甚至坍塌。
应急措施:立即用土工布、棉絮等堵塞流砂孔位,然后干水泥等堵塞孔口(预留一个水管流水),如流沙量过大过急现场一时无法封堵应立即反压回填土方、同时加大降水力度使降水深度降至坑底0.5~1.0m;待初步稳定后,进一步分析流砂原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5)桩间土滑移对于局部淤泥和粉土、粉砂层可能出现的桩间土滑移,一般的应急措施为立即停止土方开挖,用碎石包压坡脚或回填土方,然后固化滑移土体。
6)突遇大雨施工过程中如突遇大雨,应立即用彩条布将坡体、周边未硬化区域覆盖,防止雨水浸入;同时做好基坑四周地表水的排泄和下水管道的疏导,防止地表水或雨水对坑壁的冲刷、浸润。
在已开挖好的土方坑底,应随时作好排水沟、集水井,准备足够数量的人员、抽水设备不间断抽水。
7)突发市政管网爆裂在基坑工程施工阶段,如突发周边自来水管爆裂,应在第一时间关闭主阀门,同时立即通知业主方、水务部门。
8)突发降水井主管破裂由于降水井300mm钢管主管均布置在紧邻基坑周边,一旦破裂势必会导致大量水流入基坑或周边。
应急措施:迅速关闭降水井抽水泵电源。
9)突遇煤气管道泄漏煤气管道如突遇泄露,应在第一时间关闭阀门,组织施工人员疏散,同时应立即通知煤气公司进行抢修。
10)外围建筑物、构筑物沉降或倾斜如外围建、构筑物出现沉降或倾斜过大(超过警戒值)且出现持续沉降或倾斜,应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必要时回填土方),同时分析产生沉降或倾斜原因,可以采取固化周边建、构筑物地基的措施控制沉降或位移(如向周边建、构筑物地基内高压注浆等);11)确保人员安全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安全管理规定执行,抢险时应派专门人员在基坑上面仔细观察基坑或周边建、构筑物是否有异情,出现异情时(出现急剧裂缝、倾斜,基坑即将塌方等)应立即通知下方抢险人员,同时由抢险组成员组织人员迅速撤离。
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抢险材料,包括钢管、编织袋、草包、水泵、砂、石料、钢筋等材料。
由于本基坑上部土层有很差的素填土,为防止开挖时,土坡难以形成,开挖前应准备一定数量的木桩。
1.1.2突发性停电的处理和预防突发性停电往往造成工地瘫痪,尤其对基坑工程影响很大,如处理不当,将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等。
1、紧急处理施工现场一旦停电应立即指令电工查找停电原因。
是线路负荷过大跳闸停电,还是局部线路上元器件损坏而停电。
是供电部门线路检修停电,还是例行停电日停电。
如属前者应尽快抢修恢复停电;如属后者应立即采取临时租用发电机措施。
2、预防措施对突然性停电,在施工组织管理中应有有效的预防措施。
1)施工作业前应了解现场的供电线路、供电部门的临时停电公告以及正常的停电日期和停电的起止日期,避免盲目用电或侥幸用电。
2)现场应有值班电工、机修工,并具有常用元配件,当现场供电线路系统局部损坏时,能及时抢修恢复。
1.1.3突发性停水的处理和预防措施施工现场突发性停水也常有发生,如处理不当,易造成质量事故。
1、紧急处理首先应查找原因,是现场供水管网局部损坏造成停水,还是供水部门线路检修造成停水。
如属前者,应立即突击抢修;如属后者,现场应立即采取场外组织运水措施。
2、预防措施1)与供水部门联系,了解供水管线的检修计划。
2)现场应有专业水管工值班,并备有常用的元配件,做好管线损坏时的抢修准备。
3)了解周围临时供水的水源情况等。
同时与武汉市环卫部门关系密切,可调用环卫用运水车进行引用水及施工用水的调运。
1.1.4突发性机械故障的处理和预防措施突发性机械故障中,经常出现的是灌注桩施工机械故障。
1、紧急处理机械故障的处理,首先应注意必须由专业机修人员操作,以免产生次生工伤事故。
如因机械故障影响到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可参照停电、停水处理方式进行。
2、预防措施1)平时应定期做好机械保修工作,保持机械的完好率。
重要施工作业前,还应认真做好例行检修工作,防止机械带病运转。
2)作业时,现场应有专业机修人员值班,并具备有常用的机械零配件,以保证临时抢修用。
3)机械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严禁非操作人员随意操作机械。
1.1.5突发性暴风雨灾害的预防措施本工程土方开挖期间正好经历雨季,对于突发性暴风雨灾害通常发生在雷雨多发季节或多发地区。
它的破坏力极强,极易造成质量或安全事故。
对这类突发性灾害,应以预防为主,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应每天收听(看)气象预报,特别是对连续土方开挖作业,应尽量避开雷雨天气。
2.准备彩条布和塑料薄膜等材料,对新浇筑的混凝土及时覆盖保护。
3.当遇大风(大风天相当风速为17.2~20.7m/s)天时,依据武汉地区历史数据显示的风速,现场及时组织各类人员组成临时抢险队。
1.2应急资源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根据潜在事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等保障物资。
1.2.1应急机械设备表10.2-1 主要应急机械设备储备表表10.2-2 各种抢险日常配备物质1.2.2互相协议项目部事先与地方医院、救援单位建立正式的互相协议,以便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
1.3应急响应1.3.1基坑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的建立为保证险情发生时能够及时预报、统一指挥、及时处理特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险情发生时的统一指挥、调动,同时根据基坑事故性质,确定应急措施,负责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事后组织分析事故原因和调查处理。
1.3.2基坑日常应急小组的建立及职责基坑应急日常小组共设置5个小组,分别为:现场巡视组、技术指导组、机电组、后勤物资组、现场抢险组,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别如下:1、现场巡视组职责:负责基坑现场周边巡视,主要观察基坑周边是否出现裂缝、外围建筑物、围墙、道路等构筑物是否出现异常现象(沉降、裂缝等),负责现场周边房屋、构筑物(广告牌、围墙等)、支护体等位移及沉降观测(垂直度检查等),观察基坑侧壁、坑底是否出现流水、流沙等异常情况。
在基坑土方开挖至第二层时,由组长安排施工人员每天24小时进行现场巡视同时做好记录、及时封堵周边裂缝;出现一切异常情况均应及时上报领导小组成员。
现场巡视记录表按照附表执行。
2、技术指导组职责:根据现场不同的异常情况及时提出险情处理方案或初步控制险情方案,同时负责日常巡视记录的收集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