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 单元 试卷

最新部编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 单元 试卷

最新部编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单元试卷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票全线暴跌,金融市场哀鸿一片,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爆发了,为缓解危机,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发行了约25亿美元的国债,到30年代末国债发行量高达400多亿美元。

——摘编自(美)劳赫威《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根据材料,指出“大危机”开始的经济部门。

(2)小历认为,罗斯福政府发行国债反映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金融。

(2)判断:同意。

理由:为应对危机,克服财政困难,罗斯福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干预),大量发行国债,刺激工农业生产,提供就业机会【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美国股票全线暴跌,金融市场哀鸿一片,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爆发了”的信息可知,“大危机”开始的经济部门是金融。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同意小历的看法,根据材料“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发行了约25亿美元的国债,到30年代末国债发行量高达400多亿美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危机,克服财政困难,罗斯福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干预),大量发行国债,刺激工农业生产,提供就业机会,有效的缓解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所以我同意小历的看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

”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

”我则采取折中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

——罗斯福材料二: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 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

...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三:对罗斯福新政: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激进的左派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种,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而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材料四: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在世界史上的地位》(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哪三个阶层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你认同哪一阶层的评价?据材料和所学说明你的理由。

(4)结合材料回答,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答案】(1)新政的实质: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或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罗斯福的人性魅力。

(3)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保守派)、左派社会主义政党及其他激进组织(激进的左派\左派)、中下层民众。

如同意第一种评价.理由是:①新政采取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措施,如整顿金融体系调整工业、调整农业生产、触犯垄断资本家利益的一系列措施。

②新政采取以工代赈等措施有利于中下层民众。

如同意第二种评价,理由是:①新政只是局部调整生产关系,并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②新政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③劳工社会地位依然低下等。

如同意第二种评价,理由是:①新政采取了-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如以工代赈等措施,使失业率下降,经济恢复。

②强化社会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4)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罗斯福新政的经验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中获取到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可知,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罗斯福的人性魅力。

(3)跟据材料三的内容“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激进的左派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可知,材料反映了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左派社会主义政党及其他激进组织、中下层民众阶层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可以任选一张观点进行评论。

如同意第一种评价,因为新政采取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措施,如整顿金融体系、调整工业、调整农业生产、触犯垄断资本家利益的一系列措施;新政采取以工代赈等措施有利于中下层民众。

如同意第二种评价,因为新政只是局部调整生产关系,并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新政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劳工社会地位依然低下等。

如同意第三种评价,因为新政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如以工代赈等措施,使失业率下降,经济恢复;强化社会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4)根据材料四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罗斯福新政的经验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等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9—1932年英、德、法、美四国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表(以1913年为100)(1)材料所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指数发生了什么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不断下降。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详解】(1)材料所示1929-193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或者出现严重的衰退。

(2)结合所学知识,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大爆发,从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持续4年之久,对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经济危机还引发了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动荡。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

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

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

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1)材料一中“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2)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3)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1)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2)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进行四年多;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

(3)不正确。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取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

【解析】【详解】(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次世界大战”可知,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可知,战争不会迅速结束,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进行四年多;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

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可知,这种看法是不正确。

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取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这次战争历时6年,规模空前,能够取得胜利是来之不易的。

材料一 2018年9月28日,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政府在边疆区接待宫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多民族人民的胜利”国际研讨会,崔国杰总领事应邀出席并致辞。

崔总领事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主战场,俄罗斯是欧洲主战场。

中俄两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立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功勋,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坚不可摧战斗友谊。

(1)根据材料一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主要战场分别是哪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材料二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联盟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

……中国绝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1937年《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2)请指出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材料三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

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5个月,100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

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敌人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

——(美)史沫特莱(3)请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四我们谨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日本皇军总将,兹此接受一九四五年七月廿六日由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中国政府及大不列颠政府于波茨坦协定所拟订的四个条款,及后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提出的附款,上述四强下称为同盟国。

我们兹此宣布日本皇军总将,所有日本陆军部队以及所有日本辖下地区的武装部队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书》(4)中日双方代表就日军投降事宜进行洽谈是在湖南的什么地方?综合三则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请用具体史实列举日本战败投降的原因,并指出对后人有何启示。

(5)为了铭记历史,我国将9月3日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请你写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1)俄罗斯、中国;斯大林格勒战役。

(2)中国人民坚决抗战。

(3)百团大战。

(4)苏联对日宣战;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坚决反对外来侵略,要团结一致,要敢于反抗,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