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分类练习:基础知识(含部分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分类练习:基础知识(含部分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分类练习:基础知识1.春节是小奇最期盼的。

小奇的妈妈请小奇平时注意练字,春节来临时,为亲朋好友写几副春联。

为此,小奇还特地查阅了春联的相关资料,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

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贴春联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颇受推祟的重要年俗之一。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它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现存最早的春联是唐人刘丘子所作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意为立春后阳光泽润万物,万物又重新开始生长。

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福字、窗花等)的时候,就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暮。

(1)请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

(4分)(2)上面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帮小奇找出来并订正。

(2分)错别字(▲)——订正(▲)错别字(▲)——订正(▲)(3)请根据上述材料,给“春联”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60字)(3分)▲(1)(4分)书写正确1分,第一幅正楷或第二幅行楷字体1分,工整清楚1分,流畅美观1分。

(2)(2分)祟——崇,暮——幕。

(找出并改对,给1分,共2分)(3)(3分)春联是在过年时所贴的,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来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的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句式“春联是……的文学形式”1分;特点:对仗工整1分;①中国特有,②过年/春节时所贴,③贴在门上/门口,三点答出一个即可得1分)3.小霞上网搜索文学常识时,发现一些错误。

你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杨礼赞》是作家茅盾写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B.《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孟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C.《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撰写的编年体通史,它对后代传记文学有深远影响。

D.“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寓言故事都出自《列子》一书。

4.小奇在搜索有关散文的知识时,阅读到下面一段文字。

在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语言连贯、衔接自然的一项是(▲)(3分)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为横线部分语句)①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②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③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④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⑤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A.③②④①⑤B.④①⑤③②C. ③⑤①②④D. ①⑤③②④5.在开展“电子阅读面面观”的学习活动时,小霞查阅了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8年)。

其中,关于“成年国民所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1)请你根据图示内容,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向大家做统计结果分析。

注意先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阅读形式分为两大类,然后说出你的分析结论。

(4分)▲(2)在“是否提倡初中生使用手机阅读”的话题上,小奇和小霞产生了争论。

如果你参与争论,请说出你的观点和主要理由。

(2分)▲3.(3分)D4.(3分)A5.(6分)(1)(4分)我国成年国民所倾向的阅读形式分为传统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两大类(用分类别说明1分,且两类内容基本正确,1分),其中超过半数(1分,用数字61.5%表达亦可)成年国民倾向于电子阅读(1分)(2)(2分)示例1:不提倡。

理由:①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学习的重要阶段,而手机阅读比较伤害视力/②在实际使用中影响学习/③以碎片化阅读、浅阅读为主,不便于深入学习和研究。

示例2:提倡。

理由:①因为和书本相比,手机更加轻便,便于携带/②可以存储海量电子书/③可以联网,便于获取各种信息/④手机阅读的信息更新快/⑤符合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趋势,比如字典、词典等都有了电子版,再比如传统纸质报纸都出手机APP了……(理由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选自《文汇报》 2019年12月9日第一版,有删改)示例四:不赞同专家观点。

每个时代都会诞生一些新的词汇,很多词汇也会衍生出许多新的含义。

例如“××千万条,××第一条”,这句话的流行源于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一句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通俗易懂,简单易记,网友仿照该句式创造出多种“××千万条,××第一条”的用法,很有生活气息。

第二层级,2分。

有明确的观点,举例分析比较空泛。

示例一:赞同专家观点,“我太南了”这样一句用词不规范,容易形成误导。

示例二:不赞同专家观点。

“我太南了”,语言生动,反映年轻人的心理或者现实处境。

示例三:“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网民的生活状况。

第三层级,0分。

答案笼统,没有具体分析。

示例一:赞同专家观点,这样的话纯属胡说。

示例二:不赞同专家观点,这些网络热词很好。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赋闲琐屑狼藉(jí)遒劲(jìn)坦荡如砥B.警醒蔓延俯瞰(kàn)嶙峋(xùn)惟妙惟肖C.踌躇顾忌濒临(bīng)婆娑(suō)潜滋暗长D·颓唐推祟轩榭(xiè)喧嚣(xiāo)旁逸斜出3.根据语境作答。

(4分)2019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

对于教育系统来说,让教师从沉重的、不合理的负担中解放出来,把时间还给教师,把 A 还给校园,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来办事,无疑是最给力的“减负”。

“减”出实效,得从关健处着手,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推进教师减负,要向最典型、最紧迫的问题“开刀”,重点整治替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借用人员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意见》明确,确保对中小学的替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减少50%以上,坚决杜绝强制摊派无关事务,教师借用期限原则上不超过半年。

这一系列规定很有现实针对性,有利于把教师负担切实减下来。

“减”出实效,也应辫证看待负担,减负不是“撂挑子”,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务抢须减下来,教书育人的责任也丢更好地扛起来。

“减”出实效,需要各方协同发力。

教师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部门,不能靠教育部门“单打独斗”。

教师减负事关百年大计,各级党委和政府应高度重视,切实履行责任,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推进。

各部门加强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力倡导尊师重教 B ,进一步营造理解教育工作、关心中小学教师发展的良好氛围,才能让老师们“轻装上阵”,让成长的翅膀轻盈飞翔。

(1)为A, B两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2分)备选词语:宁静安静风气风尚A:▲B:▲(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

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孟子,名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C.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

他所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D.“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由此可知,淮阴在淮河的南面,洛阳在洛河的北面,衡阳在衡山的北面。

2.(3分)B (A遒劲jìng, C濒bīn临,D推崇)3.(4分)(1) (2分)A:宁静B:风尚(2) (2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务必须减下来,教书育人的责任则要更好地扛起来。

(把“也”改为“则”或其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或直接去掉“也”)4.(3分)D(衡阳在衡山的南面)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A.踌躇chòu 狼藉jí潜滋暗长qiǎnB.倔强jué牛犊dú坦荡如砥dǐC.濒临bīn吆喝yào惟妙惟肖xiàoD.推祟chòng斟酌zhuò无动于中zhōng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1分)A.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B.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C.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D.您对学习方法的独到见解和海阔天空的议论,显示您有较高的水平,令人钦佩。

3.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1分)A.“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从语气来看属于祈使句。

B.“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句话的主干是“他吵嘴”。

C.“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这句话从疑问方式来看属于反问句。

D.“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这句话的谓语是“执行”。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1分)A.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B.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C.要在海量搜索结果中精确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必须具备快速o!m和筛选信息。

D.我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5.下面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1分)①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抖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②它没有婆婆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L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③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④但是它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③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捉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⑥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⑦难道你竞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A.②①④⑤⑧⑦⑥B.②①③④⑤⑥⑦C.②④①⑨⑤⑦⑥D⑤③⑦⑥②①④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夜很静,似乎只听得远处蝉鸣的声音。

燥热的盛夏,一颗心始终没有清闲下来,在繁忙的工作与(suǒ)事之外,或许就剩下此刻独享的清宁了。

窗外繁花似(jǐn),我只想置身于一个幽静的小院,在挤满花蕾的树下,顷听花开的声音。

凉风有信,花开知许。

美好的时光总会悄无声息。

我一直喜欢一些能够温暖心灵的东西,这个世界,总有一份薄凉需要温暖与慰籍。

携一襟旖旎的风景,伴着潺潺的溪水,听着络(yì)不绝的清音,剪一缕清风,(zhàn)放深藏眉间的念想与期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