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泄洪洞增加HZS60型混凝土移动拌和楼生产系统布置方案一、工程概述根据LD/CⅠ-2标2#、3#泄洪洞招、投标文件及合同协议书要求,本工程半成品砼由发包人供应;因移民征迁、1.17阻工事件等因素影响,目前发包人无法按期(2007年7月1日)供应2#泄洪洞各类半成品混凝土。
投标文件中洞身混凝土原计划2007年8月14日~2008年2月10日施工完成,工期7个月;目前由于1.17阻工事件造成2#泄洪洞全面停工74天,2#泄洪洞的开挖、支护施工严重滞后,虽经采取赶工措施,2#泄洪洞首仓底板浇筑于2007年10月11日如期浇筑,首仓墙拱尚未开始浇筑。
2#泄洪洞0+000~0+715洞身段和支洞封堵混凝土预估浇筑数量见下表。
2#泄洪洞0+000~0+715洞身段和支洞封堵混凝土主要工程数量表根据2007年7月5日监理部周例会关于“由各施工单位自行解决08年汛前在建项目所需砂石骨料及砼供应”会议精神,为解决08年度汛前2#泄洪洞0+000~0+715洞身段所需砂石骨料及混凝土供应问题,经业主同意,我部已先期在浑水沟2#泄洪洞1#支洞口附近增设一套JS1000×2型拌和站,砂石加工系统在利用原设置浑水沟的加工喷射混凝土骨料的砂石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3台多通道可调式高细破碎机,砂石骨料加工已能满足施工需求。
2#泄洪洞截止2007年10月完成底板混凝土浇筑1290m3,垫层混凝土365m3底剩余浇筑工程量约9.7万方。
先期建立的1套JS1000×2型砼搅拌站已远无法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根据2007年11月3日1#、2#导流(泄洪)洞生产会议纪要及多次生产会议业主、监理的要求,要求尽早再建1座拌和楼。
增加HZS60移动拌和楼后的两套砼拌和系统需完成2#泄洪洞剩余9.7万方的砼生产任务,同时还考虑为1#导流洞和318国道改线主体工程提供混凝土,根据施工进度调整,混凝土主要施工期为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其中月平均浇筑强度2.42万方,最大月浇筑强度3.40万方,根据进度调整计划安排,单天的砼生产能力必须保证洞内三台衬砌台车及三仓底板同时开仓的需要,即单天的最高砼拌合能力要达到1403m3(3×274+3×765)/3×1.3。
二、现场条件经现场勘察,在2#泄洪洞1#-1支洞口附近,在老318国道旁的大渡河外河滩既有砂石加工系统下游处(距离洞口约300m),地形较平坦,可以满足建设搅拌站的地形条件。
选址位置处为大渡河外河滩地,附近有少量居民区,是库区拆迁对象,对当地居民生活干扰小。
附近无高压线、炸药库等危险源。
进料及至施工区的道路利用新建施工便道即可。
地质情况为:主要为砂卵石,表面有薄层覆盖土,承载力满足要求。
施工用水利用大渡河河水,水量充足,可以满足施工用水需求。
砂、石料近加工供应,混凝土施工高峰期,不足部分利用我部1#导流洞现有的砂石加工系统供应。
三、设计参数及设备选型㈠砼拌和系统强度分析及赶工措施原五里沟布置有1#、2#、3#搅拌站,实际生产能力为约80m3/h小时,主要供应1#导流洞的混凝土的生产任务,基本能满足需要,1#导流洞混凝土施工主要集中于2007年9月~2008年1月。
2#泄洪洞混凝土施工主要集中在2007年11月~2008年3月,平均月浇筑混凝土量为2.42万方,高峰期月浇筑最大强度为2007年12月和2008年1月、2月,预计月浇筑量为3.40万方,同时单天的最高拌和能力必须满足洞内三台台车和三仓底板混凝土同时开仓的要求,即单天的最高拌和能力要达到约1403m3(3×274+3×765)/3×1.3。
由于1#导流洞与2#泄洪洞施工高峰期重叠时间达3个月,且考虑到1#洞拌和站供应2#泄洪洞混凝土运输经济性,(1#洞拌和站至2#泄洪洞运距达5.4km),且2#泄洪洞混凝土施工初期正处于1#导流洞的混凝土施工的高峰期,1#洞原有的拌和系统根本无法为2#洞提供混凝土。
经业主同意,我部先期已在浑水沟增设2台JS1000型混凝土,其生产能力可达到60m3/h,按每天生产18小时,每月生产22天的计划,能满足混凝土初期施工月浇筑量60×18×22=23760m3的需要,但不能满足高峰期月最高浇筑3.40万方的需要。
根据2007年11月3日1#、2#导流(泄洪)洞生产会议纪要及多次生产会议业主、监理的要求,为满足2#泄洪洞混凝土施工需要,要求尽早再建1座移动拌和楼。
经业主协调,增加租赁一套HZS60移动拌和楼(租赁费为15元/m3)。
其生产能力可达到50m3/h,按每天生产18小时,每月生产22天的计划,增设移动拌和楼后,总生产能力可达110m3/h,考虑不平衡生产,按95m3/h 考虑,月生产能力可达95×18×22=37600m3,能满足混凝土高峰施工月浇筑量3.4万方的需要,且可为318国道改线和1#导流洞提供混凝土供应。
HZS60移动拌和楼和先期建立的JS1000×2型拌和楼主要供应2#泄洪洞0+000~0+715洞身段高峰期混凝土施工需要。
混凝土供应原则:在施工期间首先满足洞身段衬砌混凝土施工进度,并适时安排支洞封堵混凝土施工,拟按混凝土施工进度指标进行混凝土拌和站设计。
㈡混凝土拌和系统设备选型1、混凝土搅拌机选型设备选型按混凝土拌和系统和砂石筛分系统设计规模必须满足高峰月浇筑强度和骨料月高峰生产强度,并考虑不平衡生产影响,略有富余。
拟增加租赁一套HZS60移动拌和楼(租赁费为15元/m3),每2.5min(含进料、搅拌、出料时间)搅拌1盘混凝土,1套每盘理论量为1.5m3,实际每台·盘混凝土量搅拌量按1.45m3计,则每小时搅拌混凝土量为:1.45×50/2.5=29m3;根据现场施工需要,混凝土施工高峰期前期每天混凝土最高用量为1360m3。
1360/(29+35)=21.3小时;1套HZS60移动拌和楼和1套JS1000×2型21.3小时就可以完成。
所以,设计HZS60移动拌和楼后总生产能力可以满足前期施工进度对混凝土的需要。
混凝土拌和系统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下:HZS60移动拌和楼技术参数表2、变压器选型根据调查:1套HZS60移动拌和楼功率100kW,再加上其它生产、生活用电80kW,空损系数按0.85考虑,考虑到2#泄洪洞混凝土高峰期浇筑,此时混凝土拌制所需用电需新增1台315kV·A变压器才可满足该拌和站施工需要。
3、混凝土运输车选型根据混凝土需求量计算,每小时混凝土用量约29m3(仅供应2#泄洪洞含衬砌混凝土量),拟初步选定混凝土运输车型号为12m3/车,每车加工、运输消耗时间共需40min计,同时考虑到机械维修保养等因素,则需混凝土运输车辆选用3台。
4、其它设备为满足施工需要,选用一台ZL50C装载机、2台潜水泵等相关配套设施。
四、组织机构JS1000×2型和HZS60移动拌和楼共设站长1人,副站长2人,试验工程师1人,试验员1人,材料员兼调度员1人,电工及维修工1人,装载机司机2人,混凝土搅拌机司机6人,混凝土运输车司机8人,共23人。
组织机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站 长副站长试验工程师调度员机械工程师电工及机修工司机试验员材料员图1 混凝土搅拌站组织机构框图五、搅拌站及砂石加工系统设计及布置㈠拌和站设备配置本拌和站配备以下设备:HZS60移动拌和楼、操作间、100t水泥罐、料仓、料斗、上料输送系统、水泵、装载机、变压器、配电柜等,相关设施有配电箱、蓄水池等相关配套设施。
具体设备配备见下表所示。
投入主要设备统计表㈡平面布置及规划本HZS60移动拌和楼设置于位于2#泄洪洞1#-1支洞口附近,大渡河外河滩地上,距洞口200m左右,搅拌站实际占地面积为5000m2(主要在当地村民的河滩荒地上),站内共设置拌和作业区、材料库、砂石料存放区、砼运输车停放区、办公区、工地实验室、蓄水及污水处理区等区域。
具体平面设计图见浑水沟新增HZS60混凝土搅拌站平面布置图。
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
新增HZS60混凝土搅拌站主要临建工程数量表1、场地地基处理、基础及地面硬化A、本混凝土搅拌站设置于大渡河河滩地上,基本上位于当地村名河滩荒地上。
首先对地表素土或耕植土进行清除,再对地基表面进行平整、压实,压实度达90%以上。
然后对拌和站作业区域和骨料堆放区域用C15混凝土(厚20cm)进行硬化处理。
B、拌和站主机、水泥罐、配料斗主机等基础采用C20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基础,具体见设计图。
D、骨料仓基础:砂石骨料料仓隔墙首先进行基底开挖,然后砌筑1m厚M7.5浆砌片石基础。
E、房屋及围墙基础采用7.5浆砌片石基础。
场地硬化按照四周低,中心高的原则进行,面层排水坡度不小于1.5%,四周设排水沟。
场地地基处理、基础及地面硬化施工工艺流程为:清表(素土)整平、压实构筑物基础施工硬化地面(C15混凝土)。
2、道路规划搅拌站内作业区、进站便道20m范围内、出站至洞口运输道路均采用C15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混凝土厚度不小于20cm。
具体道路规划平面图见附图。
本拌和系统需新建便道0.35km。
新建便道1条由骨料上料点、混凝土出机口通往人工砂石系统,另1条由老318国道新建便道通往水泥库房、水泥罐和混凝土出机口。
采用挖掘机、装载机进行挖、填、碾压、夯实,局部区域用C15混凝土(厚20cm)进行硬化处理。
3、排水设计本搅拌站场内地面按中间高,两侧设2%横坡,再集中汇聚到污水处理池,经过滤处理合格后才进行排放,混凝土运输车在规定地点进行清洗,污水经污水处理池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4、搅拌站站界及料仓隔墙采用M7.5浆砌片石进行围隔。
料仓隔墙砌筑高度2.5m,厚0.8m;搅拌站站界围墙根据地形条件确定墙高和墙厚。
5、拌合楼尽量封闭设置,减少或防止灰尘污染空气。
6、施工用电设计本移动拌和楼功率100kw,再加上其它生产、生活用电80kW,拟初步选定安装1台315kV·A变压器即可满足该拌和系统施工需要。
7、库房、住房及维修间由以上计算可知混凝土施工前期每天水泥最大用量为:229T;根据具体施工需要,新增搅拌站需增加配套库房、住房及维修间等生产性或辅助房屋。
受运输或其它因素影响,为保证现场施工,拟建增加250m2水泥及粉煤灰库房各1座,100t水泥罐车2个、外加剂库房2间,住房200m2,可存储700T 水泥、100t外加剂,能满足初期3天左右生产需要。
房屋根据地形条件砌筑M7.5浆砌片石基础,采用砖墙、木屋架、石棉瓦屋顶结构。
六、混凝土拌和系统工艺流程设计砼拌和站的流程说明砂石料输送流程③外加剂输送流程④水输送流程⑤混凝土拌和料输出流程工艺流程见附图:HZS60移动拌和楼及平面图布置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