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学生如何提高成绩

高三学生如何提高成绩

高三学生如何提高成绩,学习方法一、高三学习的总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以学习为中心在高三,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任何事都是微不足道的,我们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着学习转。

我在高三一开始就狠狠地下定决心: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管了,包括不再在乎形象,不再关心天下大事,不再涉及同学纠纷,甚至好朋友来向我倾诉她的感情问题也被我挡了回去,我说我要学习不能分心。

但这并不是教大家怎么自私,我认为自私者在学习上可以有小成就,但不会有大发展。

我依然很热心地教朋友们怎么学习,给给她们讲题,帮她们释放压力,我只是区分哪些可以做那些不可以做。

事实上,大家依然喜欢我。

(需要我解释为什么学习不能自私么?且听下回分解,嘿嘿)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主线——以老师的讲解为主线。

紧跟老师的步伐,不要抛开老师另搞一套,不要给老师分三六九等,既然他是你的老师,你就要尽你最大的能力去挖掘他课堂上的宝藏。

一定要坚信,每一位老师课堂上都有宝藏。

跟这老师学习也有门道。

预习的时候,不要仅仅把学案填填空,而要自己认真的搞懂;听课的时候,不要机械地做“课堂记录机”,而要始终保持积极状态,不仅把握老师的思路,更要跑到老师前边,像君临天下一样驾驭课堂;做作业的时候,要真正做到限时练习,做-批-改……总之,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老师安排的每一个环节,把功夫做足。

2落实——将工作做到实处。

刚才已经说了主线的落实方法,除此以外还有比如做题做到某个知识点时,一定要翻出课本扎实看看;纠错的题目要彻底弄懂;笔记、纠错要时常翻看,看一个就一定会一个,别贪多嚼不烂……3效率——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制定一个详细可行的计划,给自己设定一个高目标,让自己的动作迅速起来。

写字的时候,可以在心里提醒自己:再快一点。

限时练习是提高效率的另一个有效方法,同时还可以训练规范性与考试状态。

4有用——收益最大化。

做好了之前三点,如果你还有时间,那么就可以给自己“加餐”了。

我们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的优势、不足,了解自己的智力特点,然后对症下药。

比如说,如果你英语每次都140,数学却在100分上徘徊,那么你再在英语上下很大功夫就比较愚蠢了;如果你5:00起床必打瞌睡,那就干脆5:30起,没有效率的拼时间是毫无意义的。

“有用”原则还体现在,高三上学期我每张卷子必纠错,把精华的东西留在本子上,因为没有时间每张卷子都回头看;而下学期以拉练套题为主,套题我都把它们订成一本,直接在卷子上改,节省时间。

高考前的每一份每一秒都要用在刀刃上,我们必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

3、保证良好心态1学习讲究的是综合效益,要有主见,不要因为对手比你多学十分钟就夜不能寐。

竞争是必须的,而在自己不松懈的前提下,要相信自己。

2高三学习的过程大致有三个环节:期望-努力-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期望”和“努力”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而“结果”是我们无能为力、说了不算的,所以,“期待最美好的,把握能把握的”,至于结果,该来的总会来的,不要心急,不要急于求成,静候吧。

3我们的情绪必然会有起伏,我们必然会感受到压力。

适度的压力能让你的状态达到最佳。

而情绪低落、压力过大时,我们应该学会自我调节。

这个方法有很多,比如适当听歌,看有水平的杂志,读点励志文章,跑跑步等等。

我特别建议大家,时常去找老师谈谈心说说话。

真的,你不试过都不知道老师有这么神奇的“功效”~~4当你觉得为时已晚时,那正是最早的时候。

就从现在开始努力,没有什么不可以。

一方面,不要绝望;另一方面,即使到了最后一刻,也要按部就班,永远不要告诉自己“来不及了”“没时间了”。

在大考之前,很多同学会觉得只有一周了,自己肯定复习不完了。

而我会告诉自己:这一周比你想象的要长得多。

然后我会制定计划,一直复习到上考场之前。

高考前一个月,甚至从三轮复习开始,就有许多老师同学认为这个时候我们只要保持状态,学不学无所谓了,而我一直坚持制定计划,认真实施,到6月9号。

5静下来,沉下去,尽心力,成大器。

学习需要安安静静的,不能浮躁,让心沉静下来,哪怕泰山压顶都岿然不动。

二、关于各科学习1、不要迷信什么语文成绩提升非一日之功,然后就消极的对待语文。

要知道,就应付一个区区高考而言,语文是可以速成的。

高三要利用好套题和专项练习,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题。

1积累的基础知识要每天看。

每天看十分钟,比一周集中看一小时效果好。

2要整理笔记。

我的做法是把同一个题型整理到一起,同时给这种题型也分类整理。

比如标点题,把问号放一块,引号放一块;病句题,把主语残缺放一块,逻辑混乱放一块;诗歌鉴赏把同种手法的诗句放一块等等。

我特别喜欢从中找规律、归纳总结,便于记忆。

3做题要透彻。

语文练习最容易跑空车,务必认真对照答案批改、琢磨,对于自己弱的专题,可以专项突破,集中一段时间做一种类型的题。

4对于作文,我有一个看法,如果现在你的作文仍只有45分甚至更低的水平,并且之前的积淀又不够,那么不妨结合老师的讲解研究标杆作文中的二类文,49~55分的那种。

毕竟一类文之成非一日之功,二类文规律性比较明显。

不知道这种看法对不对。

2、数学1我对自己的要求:选择题不择手段,大题不假思索即选择题要灵活,方法要巧,能排除就排除,能用特殊值就用特殊值。

大题要熟练,看到题目马上有思路。

这个一是要求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熟练,二是要求做大量的题并且善于总结反思。

总结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选择题来说,不择手段做出来的题,要在考后用通法彻底弄懂。

解答题我还是喜欢把相同、相似类型的题放在一起,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好多秘密。

2基础一定要扎实。

这个只要你听老师的话就一定没问题。

填学案别眼高手低,基础知识梳理一定要耐心认真的写;上课别因为简单就不听,里面包含了很多易错点,别高估自己以为自己不会错;同时老师讲解的基本方法也是做解答题的基石,所以数学课也要做笔记,而且我的数学笔记是我最好的笔记之一;公式定理一定要背过,到了二轮、三轮复习的时候,有很多同学发现自己的数学瓶颈竟然在公式上,很可笑也很可惜,所以跑操之前的、熄灯之前的三五分钟,背背公式吧。

3限时练习。

因为我数学考试常常前松后紧打不完题,所以我给自己定的规矩是:平日练习当考试,限时、规范;考试当练习赶作业,稳准狠。

4研究答案,规范作答,得全步骤分。

会的题要通过规范作答必须得满分,不会的题也要通过写出基本步骤尽量多得几分。

5考试时,统筹安排,顾全大局,勇于舍弃。

要做好时间安排。

对我来说:选择填空30~45min,大题基本上10min一个题,如果某个大题三分钟没思路我就会跳过——但不是放弃。

做完我拿手的导数题我会再回头啃它,而且几乎每次一回头我就有思路了。

如果一次回头不行就多回几次。

6做题时要精神高度集中,保证思路始终如一的清晰连贯。

对我来说,稍有一点恍惚,就会把7+3算成8,这也让我要求自己,稍一觉得恍惚就要回头检查。

7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结束之后,我的纠错本已经覆盖了数学全部章节的大多数题型,也就是说对一般的题来说,“会”已经不成问题,但是在套题拉练中总有失误失分。

这时候再一一纠错有点不值得,我就有选择的纠错,如果是新题型就整理在纠错本上。

然后卷子都留着,粘成一摞,失误的错处狠狠地标出来,每次套题拉练之前都看(因为每次拉练都必须当高考),考完反思时也会看,要结合以前的错误进行进一步反思。

到一模考试的时候,整张卷子那个地方容易出错我都了然于胸。

一模考数学那天,从迷迷糊糊的午休到下午发数学卷子,我把易错点在脑子里过了不下五遍,考试时到了那个地方就特别注意。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只盯着曾经错过的地方,因为错误是防不胜防的,这个参见第6条。

6月7号考完数学,我觉得考砸了,哭了一场,但从高考成绩看,我的数学居然是发挥的比较好的,所以在这里我想总结一下这场考试。

首先我高中三年一直非常重视数学,作为一名文科生,我一直非常热爱数学。

高三的时候,我对数学的期望值最高,花在数学上的时间也最多,基础牢,练习也落实的很扎实。

其次,高考时,平时总结的答题策略,在考数学时是应用的最好的。

选择题30分钟,最后一题我不会,我果断放弃,猜了一个。

不是瞎猜,我数了数前11个选择题,有3个A,3个B,3个C,2个D,最后一题我当然猜D,靠后对答案,果然是。

做完选择填空,刚好45分钟,其实我对自己并不太满意,因为这是我最慢的速度了,这意味着后边的大题必须10分钟一道绝不能拖拉。

开始做大题后我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立体几何我就卡住了。

好在平时拉练我立体几何必卡,一定要第二次看才攻克,所以这次我也没有慌,还以为只要先跳过等会就能把它拿下。

然后是数列题,第一问并不难,但是有点绕,在考场那个紧张的环境下,我好长时间都没理清楚,到了该放弃的时间了,我的感觉告诉我,在坚持一下就好了,然后我就坚持做到最后,花了至少20分钟才搞定。

这个时候我就有点慌,又回头去看那个立体几何,又纠缠了5分钟,还是没思路,嗯,更担心了。

这时候脑子里什么都想了,首先想北大去不了了,然后想考砸了是不是要复读啊,还想其他人应该做的很顺利吧……但是没办法,必须逼自己别乱想,继续做。

导数题好像比较变态,跟平时做的不太一样,所以虽然这是我的强项,但我还是做的不顺利,到最后得数算不出来,我就扔下了。

因为我想剩下的时间解析几何至少要做一问,立体几何也必须拿下。

又回头看立体几何,还是没有确定的思路,就是说有想法,但不敢贸然下笔,因为那个定理平时很少用。

只好继续做解析几何。

第一问很顺利,这时候还有15分钟。

于是想立体几何绝对不能空着,那样我数学就完了,然后我就很勇敢的回头把那个不成熟的想法写上了,感觉整个立体几何都像是编上的。

还有时间,我把解析几何第二问做了一半。

收卷的时候我想,太遗憾了,如果有时间,也许第二问我就能做出来了。

整个考试过程比较失败的地方就是胡思乱想。

一模考试的时候我心态特好,我告诉自己“你一定要相信你的数学就是最好的,不要管别人翻卷子比你翻得快,他们翻卷子是因为不会做”,整个考试过程我都很沉着,很稳。

高考的时候,忘记这一茬了,有点自乱阵脚。

给我增分的地方有1选择题最后一题勇于舍弃,并且有技巧的猜答案2蒙上的那个立体几何,应该是大部分对了,我觉得这得益于我平时对立体几何的“感觉”3导数题虽然没有做出结果,但思路是正确的,扣分不多4解析几何写上的步骤都是正确的,都得分了。

所以基本上我不会的都没写,也就是没浪费时间,写上的都得分了,没做无用功。

3、政治:就是两部分,背诵和做题。

1要把五本政治书按照老师教你画的知识体系有条理的记住,最终达到的效果是,你不看书也可以把整本书从头到尾有条理的背出来。

听着很吓人,其实我们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记住单个知识点不成问题,而高三要做的是,紧跟老师复习进度的同时,自己也要跟上画知识树。

首先记住单元题目,然后记住课题,目录只有几个字,比成段成篇的话好背多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