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楼道文化设计主题(以学习为主题)

楼道文化设计主题(以学习为主题)

楼道文化设计主题(以学习为主题)设计主题设计意图:本楼层讲“龙娃求知,学会学习”分为五个板块。

以荀子的《劝学篇》开头,从东到西依次为:知学篇、求学篇、乐学篇、博学篇、治学篇,围绕学习,步步提升,进而达到治学的境界。

开篇:荀子《劝学篇》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以竹简形式表现)一、知学篇(以书卷形式体现)关于学习的名言:学知不足,业精于勤。

作者:(唐)韩愈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作者:(唐)杜甫学习有时候只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中思想与信念的成分,而没有改变情感与行为倾向,因此时间一过,态度又回复原状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

作者:孙中山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作者:《神童诗·劝学》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

作者:(汉)徐干明日歌(明)钱鹤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落。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今日歌(明)文嘉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设计意图:知道学习的作用与意义,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二、求学篇《求学篇》中设计了“宋濂冒雪访师”的故事和周恩来为国求学的诗篇。

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

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

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

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

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

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

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周恩来为国求学的诗句:大邃面难江密壁酬歌群十蹈罢科年海掉济图亦头世破英东,穷。

壁,雄。

本篇设计意图为鼓励学生学习,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程门立雪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2)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3)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4),时与游酢侍立(5)不去,颐既(6)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三、乐学篇:本篇中设计的是吕蒙“手不释卷”的故事以及范仲淹“”的故事。

手不释卷: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

”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

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

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手不释卷名人榜: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司马光: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顾炎武: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儒。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徐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本篇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热爱学习,不要被生活的各种困难所吓倒,克服困难,努力学习。

四、博学篇:本篇中设计的是钱钟书博学的小故事博学小故事:钱钟书精通多国语言,他在法国的时候,一回,搭乘公车,闲得无聊便拿出报纸来看,但看报的方式有些奇怪,倒过来了,这时站在他旁边的一位年轻的法国小子就笑他说,不懂法文就别看报,都倒过来了也不知道,钱钟书看看小伙子,对着报纸马上放声念了一段,那小子听了甚是惊诧,羞愧。

博学人物: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1. 孔子“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2. 柏拉图“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3. 亚里士多德“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4. 哥白尼“勇于探索真理是人的天职。

”5. 牛顿“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

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

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6. 达尔文“如果说我有什么功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有毅力的结果。

”7.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8. 阿奎那“在任何事物中,美和善二者的本质特征都是相符的,因为它们正是建立在同一形式的基础上,所以善被我们颂扬为美。

”9. 伏尔泰“爱情之中高尚的成分不亚于温柔的成分,使人向上的力量不亚于使人萎靡的力量,有时还能激发别的美德。

”10. 康德想要成就大事业,要在青春的时候着手。

(以人物墙的形式出现)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学习,厚积而薄发。

五、治学篇: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治学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句出自北宋晏殊的《鹊踏枝》(又名《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而此处是指:一个人治学,首先要高瞻远瞩,立志高远。

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出自北宋风流词人柳三变的《凤栖梧》(又名《蝶恋花》。

这种执着的追求精神,对于痴情者固然需要,对“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更是不可缺少。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出自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

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汗水赢来的掌声,是有心血浇灌出来的鲜花。

以名言结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选自《中庸》以《劝学篇》结尾: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设计意图:概括起来,用通俗的话讲,这三种境界就是:立下大志,不懈努力,终获成功。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鼓励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