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设计课题及论文要求修订稿

毕业设计课题及论文要求修订稿

毕业设计课题及论文要求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科研、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

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为加强对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特制定本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毕业设计是工科类高等学校学生毕业前夕按课题要求所做的设计,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调研阶段:深入全面了解设计目标及实现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

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

(2)转换阶段:构思可能实现设计目标并解决目标所涉及问题的各种方案,分析比较设计方案。

(3)收敛阶段:将设计者构思的多种设计方案收敛到给定条件下的最佳设计方案并完成课题设计。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学生毕业前夕所撰写的学术论文。

大体经历调研、立论、论证和结论几个阶段。

毕业论文具有学术论文共有的一般属性,它的构成与展开严格按照立论、本论、结论的逻辑思维方式,以事实为基础,严谨的推理过程为依据,得出可靠的科学结论。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1.选题选题的基本原则是:(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训练等内容,并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

(2)课题有明确的任务或研究对象,且工作量和难易程度适当,使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段内,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努力能独立完成。

大型的课题可由几个学生共同完成。

(3)课题的类型可多样化,但应尽可能结合社会、生产、科研或实验室建设。

对工科类的学生,工程实际型的课题应占绝大部分。

但须防止偏离培养目标、忽视教学要求,把学生单纯作"劳动力"使用的课题。

2.课题的来源和分配方法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可从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新产品研制中选出符合选题要求的题目,或将社会、生产实践中的项目进行剪裁、组合、采取假题真做的题目,亦可由学生在科技实践中自立符合选题要求的题目。

题目确定后由指导教师提出报告,阐明题目的目的、意义、要求、主要内容、前期工作及应具备的条件,经教研所(室)集体审定报院(系)教学负责人批准后列入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计划。

课题的分配应遵循:每生一题、独立完成;因材施教、全面训练;双向选择、教师引导。

对需要由几位学生共同完成的课题,必须明确每位学生独立承担的部分。

对综合训练不足的实际课题,指导教师应适当增补课题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计划在毕业设计(含毕业实习)开始前五周向学生公布;学生申报选择意向;研究所(室)、学科组或教研室根据学生情况、课题的性质和难易程度,结合指导教师的意见,综合平衡分配课题,报院(系)负责人审批报教务处备案。

最后以书面形式将课题任务书于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三周下达到学生。

学生毕业设计题目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3.课题的调研课题调研的目的使学生围绕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全面了解有关知识,收集、加工有关信息,分析关键要素或立论依据,为完成课题提供必要的条件。

因此,学生调研前应拟定调研提纲;调研中尽可能了解本课题涉及的研究、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及有关数据图表、文献资料;调研后撰写课题调研报告,其内容包括课题的提出、调研的对象或范围、涉及课题的现实情况及资料摘编、调研总结等。

4.学生完成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应包括设计图纸(可含设计实物)、资料、设计说明书。

毕业论文应包括论文、有关佐证材料和实物。

毕业设计说明书和毕业论文大致内容和要求如下:(1)标题:标题应确切、简捷、富有概括性,让人看后能大致了解课题的学科范畴、内容和特点。

(2)摘要:也称内容提要,扼要叙述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对于设计应反映其特点,对于论文应简述论点结论。

摘要须有中、外文对照,中文摘要约300字为宜,外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50字。

(3)前言或引言:毕业设计说明书的前言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要求。

简述本课题国内、外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所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采用的方法。

毕业论文的引言主要包括立题的依据、对本课题已有研究的评述、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方法、成果及意义。

(4)正文: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包括:设计方案论证、设计计算、结构设计说明、试验或实测数据分析、设计方案的校验等。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本课题的基本前提、设定条件及其合理性、课题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等)、研究结果的论证等。

(5)结论:结论是对整个设计或论文的归纳和总结。

包括本设计或论点的特点、长处和创新之处,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继续工作的方向。

(6)谢辞:简述自己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论文)的收获和体会,并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及附录: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并将试验或实测纪录、计算机软件、有关实物等附上。

三、指导教师的条件和职责毕业设计(论文)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

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过程全面负责。

1.指导教师的条件由学术水平较高且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

指导教师应有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初级职称人员一般不单独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但可协助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可聘请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生产科研部门的专家或技术人员(须有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但必须有我校的专业教师参与指导。

指导教师确定后,不能随意更换,不得随意出差,确需出差者,须经院长(系主任)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

2.指导教师的职责(1)提出选题报告,包括选题的依据、课题的特点、主要内容、进行方式、工作量及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包括已具备条件和需要提供条件),供教研室(研究所、学科组)集体审定和学生选题。

题目确定后,指导教师应提供设计(论文)任务书及指导书,准备学生实践环节并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2)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指导,尤其对设计或实验方案的选择、设计计算、结构设计、数据分析、论文的立论依据、论证方法、结论等环节应仔细检查,要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

(3)指导学生制定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要随时掌握学生的进度和动态。

(4)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

要为人师表、公正廉洁、诲人不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5)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

答辩前,向答辩委员会提交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表现、工作能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及水平等方面的书面材料。

并督促和指导学生做答辩前的准备。

(6)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后,把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整理归档,至少保存三年。

四、对学生的基本要求(1)学生应充分认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重要性,端正态度,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质按量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工作。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制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和进度,并分阶段实施。

如调研前需拟定调研题纲,调研后撰写调研报告;设计(论文)一开始,先制订设计(论文)方案、技术路线等,设计(论文)完成后,认真准备答辩。

(3)学生应定期向教师汇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检查。

在设计(论文)中,要刻苦钻研、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严禁抄袭他人设计(论文)或请人代做毕业设计(论文)。

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目标和工作量均应按计划定期完成。

(4)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后,学生应及时交回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材料(包括设计图纸、说明书、论文、实验记录、计算机软件、调研资料和制作的实物等),并对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负保密责任。

(5)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总结。

五、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及答辩委员会评分三部分组成(各类评分标准见附表一、二、三(见本手册末页),文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参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中毕业论文评分标准》执行)。

各自所占比例为3:3:4。

1.指导教师评阅: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认真、全面审查。

对学生的外语水平、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情况及水平、工作能力及态度写出评语,并依照附表一作出评分。

2.评阅人评阅由答辩委员会聘请评阅人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认真仔细的评阅,写出评语并依照附表二对毕业设计(论文)作出评分。

学生应在答辩前五天将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送答辩委员会。

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毕业答辩由各院(系)毕业答辩委员会主持。

答辩委员会由领导和专家5-7人组成。

其成员必须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

学生人数多的专业还可成立专业答辩委员会,专业答辩委员会在院(系)答辩委员会领导下工作。

根据需要答辩委员会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开展答辩工作。

有条件的专业可适当聘请少量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的校外专家参加答辩工作。

答辩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和工作程序为:组织毕业设计(论文)评阅,审定学生毕业答辩资格,组织学生毕业答辩会,评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并撰写评语。

(1)答辩委员会综合指导教师和评阅人的意见确定学生是否具备参加答辩的资格。

对于不具备答辩资格的学生,答辩委员会应指出原因及处理意见。

(2)学生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取消其答辩资格:①未完成指导教师规定的任务和要求;②说明书有严重错误或极其潦草;③图纸有严重错误或极其潦草;④设计(论文)期间有l/3时间不在设计场所,或擅自离校、旷课达五天以上;⑤查明有抄袭或代作者。

(3)答辩一律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最后一周进行。

各院(系)应将学生答辩的名单及日程安排提前向学生公布,并于答辩前报教务处备案。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主持。

会上学生逐个进行答辩,答辩时先由学生介绍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然后回答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依据评分标准(见附表三)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集体讨论决定每个学生毕业答辩的评分及评语。

4.毕业设计成绩的确定(1)毕业设计(论文)成绩(x)采用五级计分制:优(90≤x≤100分),良(80≤x≤90),中(70≤x≤80),及格(60≤x≤70),不及格(x<60)。

总成绩按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组成原则计算。

对于指导教师、评阅人、答辩小组评分相差悬殊的学生,其成绩由答辩委员会复核、审定。

(2)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水平,院、(系)答辩委员会须控制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分布符合正态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