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
这部法典诞生于()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是()2.著名学者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说道:古埃及的文明是被“封存”的。
通过历史学习揭开古埃及文明的面纱,下列选项属于古埃及文明成果的是()A.阿拉伯数字 B.象形文字 C.《汉谟拉比法典》 D.《马可·波罗行记》3.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曾有过辉煌的上古文明。
下面属于上古文明内容的是( )①金字塔②《汉谟拉比法典》③种姓制度④雅典民主政治⑤阿拉伯帝国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4.下列古迹属于古巴比伦王国的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故宫太和殿 D.印度河流域古城址5.根据律奴法典>的记载,神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
种姓之间等级分明,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等级越高授予的墓冢越大。
上述现象出现在(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C.古印度 D.古罗马6.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A.首陀罗 B.刹帝利C.吠舍 D.婆罗门7.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一黑色玄武岩圆柱,它的上面刻有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前言”及法律条文,该法律条文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民法典》C.《隋律》 D.《唐律疏议》8.人类早期的文明最早诞生在亚非的大河流域。
右图是哪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9.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列能代表古埃及文明成就的是( )A.麦加清真寺 B.圣索菲亚大教堂 C.巴黎圣母院 D.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10.促进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高峰的是( )A.克伦威尔B.伯利克里C.查理一世D.查理二世11.世界古代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哪一文明的形成与其他三处文明的地理环境明显不同?A.古中国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印度文明12.西方有一句谚语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
”希腊的“辉煌”主要得益于( ) A.种姓制度 B.雅典民主政治C.中央集权制 D.君主立宪制13.有一个旅游团想去了解欧洲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的最佳旅游地应是(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希腊14.“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的政体发源于( )A.古希腊 B.古巴比伦C.古印度 D.古罗马15.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国家最高的决策机构是( )A.陪审法庭 B.五百人会议C.公民大会 D.元老院16.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众法庭审判官由公民抓签选出,任期只有一年,每个公民一生中只能担任两次审判官的职务。
”此规定( )A.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B.表明全体雅典人都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C.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D.有利于维护法庭审判的公平、公正17.“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
”材料中的“帝国”是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8.马拉松不仅是体育赛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最早源自于( )A.伯罗奔尼撒战争B.布匿战争 C.亚历山大东征D.希波战争19.右图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A.雅典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B.斯巴达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C.罗马共和国的征服与扩张D.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20.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21.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在历史上,曾以保存古典文化著称,终因封闭保守缺乏创新而导致衰亡的帝国是( )A.西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C.秦帝国 D.拜占庭帝国22.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公元前3世纪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64年—公元前146年进行布匿战争击败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末取得了地中海霸权。
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A.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B.民主政治C.奴隶制共和国D.资本主义制度23.在西欧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等级制度的改革是( )A.明治维新 B.1861年改革C.商鞅变法 D.查理·马特改革24.在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领袖是( )A.国王 B.贵族 C.骑士 D.教会和教皇25.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26.我们常说的“圣诞节”、“公元纪年”与下列哪个宗教有关 ( )A.佛教 B.犹太教C.基督教 D.伊斯兰教27.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
下列宗教,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28.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古希腊——西方文明之源”主题探究活动,下列与此主题无关的是(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浮力定律 D.伯利克里改革29.两位学生正在争论阿拉伯数字到底是谁创造的,经查证后确定是(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C.古印度人 D.阿拉伯人30.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是( )A.《俄底浦斯王》 B.《荷马史诗》C.《天方夜谭》 D.《阿拉丁和神灯》二、辨析说理题(6分)31.佛教的产生地在亚洲,主张”众生平等”,而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博爱”,产生地在欧洲。
三、材料解析题(第32题共8分,第33题共10分,第34题共8分,共26分)32.材料一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
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材料二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
……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头瓦解作用。
……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依据材料回答:(1)材料说明了什么?(2分)(2)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2分)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3)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在形成时,有哪些相同点?(2分)33.【大河流域文明古国】材料一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文明古国(除古代中国)名称及主要成就。
(6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材料二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和汉学家李约瑟,在1943年所著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继往开来创新发展的基石。
2.请答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每项发明的意义。
(4分)34.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一印度佛塔图二雅典帕特农神庙图三登封嵩岳寺塔图四西亚建筑遗址(1)观察上述四副图片,请把它们分成两类,并指出这两类图片内容分别承载了什么文化?(4)(2)请根据你分类的情况,任选其中一类,说明其建筑之间有什么传承关系?(2分)(3)请再举一例中国境内与图三文化渊源相同的遗存。
(2分)35.综合题(8分)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
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
但和平交往并非是人类相处的惟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1)归纳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
(2)“战争是人类文明交融与发展的一把双刃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九年级历史试卷答案二、辨析题(6分)31、错误:基督教的产生地是在欧洲。
(2分)理由:基督教产生在小亚细亚巴勒斯坦犹太人聚居区,即当时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地区(4分)三、材料解析题(第32题8分,第33题10分,第34题8分,共26分)32.(1)宋代城(镇)兴起,商业繁荣(2分)(2)地位:经济中心(2分)意义:瓦解封建制度(1分)孕育早期资产阶级(1分)(3)都在交通要道上产生;都由集市贸易兴起;都产生了市民阶级;都由小集市发展成城市(镇);都是自发形成。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3.(1)C.古代埃及: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2分)D.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
(2分)E.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等。
(2分)(2)①造纸术。
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
(1分)②印刷术。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1分)③火药。
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或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1分)④指南针。
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
(1分)34.(1)图一和图三一类,图二和图四一类(2分)佛教文化(1分)古希腊文化。
(1分)(2)图三是图一建筑风格中国化的结果;图二的建筑影响了图四的建筑风格。
(2分)(3)龙门石窟等(2分)35. (1)和平交往、暴力冲突(2分)(2)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的交融和发展,如:亚历山大的东征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罗马帝国扩张过程中其文化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
而战争也会破坏文明成果,如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毁。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