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行业调研分析报告摘要——该人工智能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2016-2017年度。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人工智能企业663家,从业人员33150人。
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人工智能产值145901.24万元,较2016年122771.15万元增长18.84%。
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64158.01万元,较去年54514.41万元同比增长17.69%。
......主要通过增量带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即紧紧依靠招商引资,招大商、引大资、引大智,培育和发展高端制造业,增添台州经济发展新动力。
具体方向在哪里?《中国制造2025浙江纲要》明晰了我省11大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各地要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瞄准高端和前沿产业,扩大开放,超前布局,积极参与长三角的合作与开发,积极融入全球制造业体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每个领域努力寻求新的突破,打造一批国际竞争力领先的企业和产业集群。
要顺应改革大势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经济调控机制,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撬动和激活充裕的民间资本,引导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结合,使得好项目获得资本的“青睐”和“浇灌”,激发有潜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激情,为制造业提供不竭动力和支撑。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分析1、新常态下新旧力量将长期并存,原有优势和新优势双轮驱动。
中国经济之所以在过去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一定是中国经济大方向选对了,一些因素一定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和趋势,但并不意味着未来经济发展将完全不同以往。
经济发展是连续的过程,不会因为开启了一扇窗,就会关掉一道门。
新常态需要新思路和新方式,但不否定那些仍继续有效的做法。
新常态下我国增长动力结构,将既不同于原2、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7%,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同比降低1.6个百分点,国有企业降杠杆成效更为显著。
何平指出,从9月份当月情况看,主要受工业产销增速放缓、价格涨幅回落、上年利润基数偏高等因素影响,工业利润增速比8月份减缓。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业企业利润新增中,主要来源属于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等传统中上游行业。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钢铁行业利润增长71.1%,建材行业增长44.9%,石油开采行业增长4倍,石油加工行业增长30.8%,化工行业增长24.5%。
5个行业合计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72.4%。
二、宏观产业政策1、在组织结构上,一方面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环境。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国发〔2014〕14号),明确提出放宽民营资本市场准入;向民营资本开放非明确禁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国有企业母公司通过出让股份、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引入民营资本;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向民营资本开放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领域;优势企业不得利用垄断力量限制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和《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对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出了明确部署。
另一方面,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中国制造2025》提出激发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业化“小巨人”企业。
2、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转型升级的总要求,推动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集约集聚发展,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
一是企业兼并重组效果逐步显现,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4年6月,我国汽车销量前十名的企业(集团)生产集中度达90%,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2013年水泥行业前十家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37.8%,较2010年提高了12.7个百分点;平板玻璃行业前十家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53.5%;电解铝行业前十家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68%。
二是优化重点产业布局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2014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8.4%和10.6%,分别高于东部地区0.8和3个百分点。
三、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产业发展趋势1、优化供给结构需要扩大投资。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服务业都需要增加有效投资。
今年1—2月份,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投资分别增长117%、81.8%和70.3%,呈不断扩张态势。
补齐民生短板需要增加投入。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人均资本存量仍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
西部省份和贫困地区交通、通信、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仍很薄弱,铁路、公路路网密度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实现三大变革需要加大投资。
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研发新产品,改进旧工艺,都与投资密切相关。
2017年,我国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6%,比全部投资快8.8个百分点,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推动力。
“可以预见,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内需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将持续释放,内需将对经济长期发挥有力有效的拉动作用,必将为我国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国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有关负责人说。
2、推动互联网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提升能源、资源、环境智慧化管理水平,推进生产要素资源共享,用分享经济模式挖掘资源与数据潜力,促进绿色制造数字化提升。
四、国民经济发展概况(一)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概况本地区生产总值307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6.01亿元,增长7.77%;第二产业增加值1906.58亿元,增长7.70%第三产业增加值922.54亿元,增长8.7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1.47亿元,同比增长6.3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7.45亿元,同比增长7.08%。
国税收入326.18亿元,同比增长6.56%;地税收入亿元26.21,同比增长10.54%。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4%。
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70%,衣着上涨0.97%,居住上涨1.20%,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78%,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71%,医疗保健上涨0.8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10%,交通和通信上涨1.05%。
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813.11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28.16亿元,比上年增长9.54%。
规模以上AA、BB、CC、DD(含人工智能)等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252.40亿元,增长11.81%。
AA完成增加值421.23亿元,增长5.07%;BB完成工业增加值365.84亿元,增长5.20%;CC完成工业增加值274.94亿元,增长7.87%;DD完成工业增加值83.33亿元,增长8.3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8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0%。
实现利润总额363.38亿元,比上年增长7.20%。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41.55亿元,比上年增长9.44%。
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644.56亿元,增长 6.9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96.99亿元,增长5.6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07.08亿元,同比增长5.7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147.58亿元,同比增长10.84%;第三产业投资完成786.89亿元,增长5.77%。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087.28亿元,增长6.53%。
民间投资3538.12亿元,增长8.12%。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25.17亿元,增长6.45%。
重点项目1012个,完成投资2659.08亿元,增长8.01%。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2.04亿元,比上年增长7.33%。
城镇实现零售额1020.01亿元,增长7.83%;乡村实现零售额329.68亿元,增长10.11%。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亿元351.95,增长10.52%。
实际利用外资50889.10万美元,同比增长51.92%。
外贸进出口总值238.80亿元,同比增长50.12%。
其中,出口总值155.22亿元,同比增长56.32%;进口总值83.58亿元,同比增长51.81%。
(二)区域周边核心城市国民经济发展概况到2020年,全市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增强,供给侧综合效能明显提升。
工业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
传统产业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成为新的优势产业,中高端供给不断扩大,培育一批独具丹东特色的优势品牌。
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0%以上,其中高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制造业比重达到25%。
消费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0%以上,成为当地重要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
工业供给效能进一步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重点领域应用取得明显进展,两化融合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和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逐年提高,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第二章区域内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概况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人工智能概念的悄然兴起,驱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外部动因有传感器能力和数量的大幅提升、计算成本的大幅下降和海量数据的出现等;算法的进步是驱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内因。
从移动互联网到大数据再到人工智能,智能化的需求一直在增长。
谷歌、微软、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等国内外的IT巨头早已把人工智能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技术,通过持续的并购和大量的开源项目,打造各自的人工智能生态圈。
人工智能的发展迎来新阶段。
随着人工智能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发展,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将持续高速成长。
2015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70.2亿元,同比增长35.8%;2016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00.6亿元,同比增长43.3%。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产业初步形成了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上层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
但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对此我国应采取建立完善的数据生态系统、拓宽人工智能在传统行业的应用、加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储备、确保教育和培训体系与时俱进,支持劳动力大军的再培训等对策来促进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字识别、语音识别、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科技成果已进入广泛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