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罪犯入狱,外在的表现形式是违法犯罪,而根源却在于价值观扭曲,道德沦丧。

因此,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不仅仅要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存在的重大缺陷和严重失范的问题。

而我们民族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治疗这些缺陷和失范的一剂良方。

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罪犯思想教育的范畴,可以说是这些年来监狱思想教育的创新然而,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罪犯思想教育的的范畴,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目前仍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尝试,而不是整个中国罪犯思想教育体制自上而下的改革,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的关系还存有疑虑,各个试点单位在实践中对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的形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的概念、内涵及关系(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观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系统、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主体形式存在着。

〔1〕这些文化积累以生物遗传和社会遗传的形式世代延续,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甚至人的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

因此,承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已经构成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成为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地域上说,有吴越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荆楚文化等等;从流派上说,在先秦有儒、道、墨、名、阴阳、法六家的不同,汉魏以后,又出现儒、道、佛三教的鼎立。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人生“修、齐、治、平”,把个人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以此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当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规范,但是作为良好人格具体体现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这些基本要素就是能否以真正的爱同他人相处,即“仁”。

“有人把我国传统美德的内涵归结为‘尊道贵德、律己修身、仁爱孝悌、诚信好礼、精忠报国、天下为公、以义制利、勤俭廉正、务实宽厚、自强不息’等”〔2〕,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丰厚道德文化遗产是今天公民道德建设中可借鉴和利用的宝贵资源。

当然,与世界上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部分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亦有其精华和糟粕。

不能只看到精华而看不到糟粕,或者只看到糟粕而看不到精华。

应该看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精华和糟粕各居其半,没有轻重,而是精华是主,糟粕是次,精华是根本,糟粕是枝叶。

当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思想,是我们思想教育面临的重大任务。

(二)罪犯思想教育的意义分析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人类最大的残疾是心灵的残疾,教育不仅仅是文化上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思想教育是指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以宣传本阶级的思想体系、政治主张为内容,以对人的道德情操、思想认识进行引导、规范为任务的思想意识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监狱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罪犯的成功经验及其制度。

“我国监狱对罪犯进行教育的内容通常包括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三个方面。

与西方国家相比,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可谓我国监狱的特色。

我们不仅开设思想教育课程,而且在实践中非常重视对罪犯思想教育,并且把它放在首位。

”〔3〕按照《监狱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监狱对罪犯的思想教育主要包括法制、道德、形势、政策、前途等几方面内容。

对罪犯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对改造罪犯工作的基本政策要求,有利于“端正罪犯政治方向、培养罪犯优良品德、促使罪犯认罪服法、激发罪犯改造动力。

”〔4〕“如果我们不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促使其认罪服法,深挖犯罪根源,解剖犯罪思想,使其最终在真理面前低下头,要想改造这些反动思想根深蒂固的罪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罪犯思想教育是我国监狱改造罪犯成功的法宝之一,今后必须继续坚持乃至发扬光大。

”〔5〕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比较忽视思想教育的作用,一般也不开设思想教育课程。

比如美国,从社会(包括家庭和学校)到监狱,基本上都没有思想教育工作制度。

美国监狱虽然有牧师和心理学工作者,但牧师的实际教育作用很小,心理学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同道德基本上不相干。

人的改造从根本上说是思想道德的转变,只有现实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使狱中的犯人得到真正的改造。

美国监狱缺乏有效的思想教育制度不能不说是美国监狱效能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6〕直至现在,美国联邦监狱对罪犯的矫正,思想教育仍不够重视,其教育计划仅是“帮助囚犯获得了读写能力和相关技能,这些技能有助于他们释放后的就业。

”〔7〕所以,在我国当前监狱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这些经验和制度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是监狱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应当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前提。

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当社会化过程把传统文化内化为人的精神素质时,便赋予了主体以一定的思想、观念、性格、感情和倾向性。

所以人们都会不可避免地带着一定的倾向从事活动,其自身的文化素质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并熔铸于活动的结果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学者概括为十大特色:“1、勤劳智慧,奋发有为;2、爱国爱家,仁政恤民;3、勇于创造,革故鼎新;4、廉洁奉公,为民请命;5、轻利重义,舍生取义;6、自强不息,艰苦奋斗;7、尚贤选能,注重文事;8、敬老慈幼,尊师重教;9、诚信谦和,敬业乐群;10、胸怀博大,协和万邦。

”〔8〕这十大特色,无不对人性的锤炼和品性的塑造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同样,对于罪犯思想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源泉。

在罪犯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有助于唤醒罪犯的良知,唤醒罪犯的“孝心”、“爱心”、“廉耻心”、“恻隐之心”、“仁义之心”,唤醒罪犯的“礼仪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消除对物质及其他非分的欲望。

从实践来看,我国监狱对罪犯的思想教育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传统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影响的必然结果。

二、当前罪犯思想教育中推行传统文化存在的困难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排斥的思想残余仍在作祟。

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

但近代以来,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传统文化却被排除在思想政治教育之外。

“五四”时期是历史大变动大转折时期,新旧思潮的激烈交战,东西方思想文化的融合撞击,一些人“把传统文化当作了一堆僵死的、既定的、静止的、封闭的东西,把传统文化当作现代化的阻力和障碍,把传统文化当作现实中的问题、消极的东西、社会的阴暗面、一切不如意的东西的替罪羊,把现实中的一切问题都归咎于传统文化。

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要进行现代化,就要彻底清除传统文化,‘不破不立’,‘打倒孔家店’、‘消灭汉字’等等。

”〔9〕意图用新道德代替旧道德,用“自由主义”、“人道主义”、“科学主义”代替传统的儒家伦理观念。

建国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也是只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教育,而排除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而且往往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批判中国传统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对立。

文化大革命中排斥传统文化的诸多做法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在经过哲学的反思以后,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是,这种排斥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霾至今仍未散尽。

另一方面是监狱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尚缺乏统一的要求和标准。

对罪犯的思想教育必须实事求是,遵循教育的规律,遵循人的特性,民警必须有时间、有耐心开展教育工作,如此,才可能收效。

反思我们现在对罪犯的思想教育工作,一个很不到位的方面就是不实事求是,缺乏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过于急功近利。

迄今为止,各个监狱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除海南省由司法厅自上而下推行,统一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外,其他所有监狱均系自行在罪犯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监狱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也是五花八门。

教育内容的选择,师资的缺乏,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是否认同等因素常使各个监狱自行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陷入窘迫的境地。

加之目前各监狱普遍存在重经济效益,轻改造的现象,正如毛泽东曾说的“有些人只爱物不爱人,只重生产,不重改造。

把犯人当成服劳役的。

”〔10〕,罪犯教育的时间常常被劳动的时间挤占,没有时间的保障,最基本的教育任务都难以正常完成,又何来额外的时间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硬性的要求,各个监狱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往往功利性较强,常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想起来就搞,有时间就搞,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三、罪犯思想教育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索一是消除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采取辩证的态度,而不应该采取排斥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兴衰变迁的积淀,在形成的过程中难免带有时代烙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因此,在弘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正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局限性,了解其腐朽传统对人们思想的负面影响。

对传统文化的糟粕进行认真的批判和清算,以消除其对人们的思想造成的不良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十七大的这一号召,为我们从事罪犯思想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思想,如爱国爱民、孝梯仁德、敦厚信实、勤劳勇敢、先义后利、自强不息等等,是罪犯思想教育面临的重大任务。

二是建立强要求强内化的教育机制。

“强要求,强内化”机制是指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依靠某种措施,使教学内容得到强化。

罪犯思想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必须自上而下推行,建立长效机制,明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加强考核。

教育中,可采取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规定一些罪犯必须掌握的经典名篇,规定一些罪犯可以选择掌握的内容。

如近两年来,江苏省金陵监狱在大力推行传统文化教育中,通过建立传统文化教育考核机制,明确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开展月度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教育取得初步成效。

在社会各界帮助和支持下,监狱向服刑人员发放了数千册《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中华文化经典读本,并在服刑人员中组织开展了古代圣贤经典诵读活动。

并注意从新入监罪犯抓起,确保人人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