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调查报告黄美艳xx前言有机体的行为和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动机是推动有机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

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

学生的学习是按照确定的教育目标引起行为持久变化的过程,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为什么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乐意学什么,以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等,都与学习动机的水平与强度有关。

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愈强烈,学习的积极性愈高,学习的潜力愈能发挥,因而学习的效果也愈好。

一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的目的总体介绍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

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作为中学生面临今后升学的巨大压力。

而且,当前的中学生家庭往往又是家庭的中心,在父母的呵护比以前更为明显。

那么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调查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分析出他们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的动力源泉,同时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的去激发他们在一个健康的心里条件下的学习动机。

二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调查一)、本次问卷调查目的:了解学生对学校、学习及自身的一些看法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自我价值衡量,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

本次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形式(调查问卷表详见附件一)。

二)、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本次调查共成功向学生发出问卷12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共108份,抽取其中100份。

各项统计结果和分析具体如下:1、接受调查的学生对考试态度:从图1(1代表A、2代表B、3代表C、4代表D以此类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考试,这部分占45%;可是也有很大的比例占38%的学生面临考试时感觉自己非常的紧张;部分学生对待学习带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学习的动机还不是很明确。

这也是当前中学生中存在的大问题。

由于现在面临升学的压力、以及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成绩往往还是用分数去衡量,所以部分学生听到考试如临大敌,感觉很紧张。

2、其他同学对自我价值衡量的看法:由于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价值有一个自我的衡量,而他人也会有一个衡量标准。

许多学生会非常在乎别的同学对自身的看法,从图2中(同上)可以看出很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别人的看法非常重要,这部分占24%;大部分学生认为一般,占43%;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无所谓,占21%。

所以对于部分学生如果能适当的表扬也会激发他学习的动机。

对于那部分无所谓的学生,往往是对自我价值还没有一个真正的标准,同时也是对自己信心的不足。

3、对待有挑战难度的学习态度本次调查还特意设置了几道对待学习态度的题目,从这次调查的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占70%的学生能够正确的去对待学习,当遇见比较难的任务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占24%能够执着的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很少部分学生消极的对待,所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4、对待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时的态度通过这道题目也可以分析出现在学多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上面的那道题目相似,这道题目是问当学生碰到自己不懂或不是很懂的题目是如何一个态度。

从图4中可以得出大部分的学生往往是和同学进行先讨论,这部分占调查的41%;还有部分的学生采取自己动手,占34%;当然部分的学生是依靠老师,自己往往不经过思考就找老师。

这有时和以前的填鸭式教育相似。

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希望学生能学的活,尽可能的自己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对待老师布置的练习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能够认真的对待老师布置下来的练习,因为只有温故而知新。

练习是对课堂上知识的温习和巩固,同时也能为下步学习打好基础。

现在由于社会上的诱惑很多,往往很多学生不能把百分百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如现在在学校周围的网吧就是对学生的最大诱惑。

占调查的56%学生能够认真的去对待,也有23%的学生只是偶尔做。

还有部分的学生采取的是选择自己不是很会做的思考。

具体见图5:6、对待课堂上解决难题的态度通过这道题可以看出,学生对难题都抱有尝试和参与的良好心态。

对了解和证明自己的能力尤有热情。

有部分学生学习并不是主动为自己而学,以为学习是应该履行的义务,对学习不具有主观主动性,更多的以为学习是老师或家长分派的任务,因而把解决难题做为应该做的事情。

学生的学习心态还好7、对于其他同学厌学的原因自我看法通过这道题可以从侧面分析出现在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往往每个学生对学习的动机不同,有部分学生往往厌倦学习。

这次调查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是觉得学习太枯燥、负担重,每天又要完成作业,认为学习没劲。

这占42%;还有一部分认为是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占27%;所以当前的教学任务是寻找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

这次的调查也是为了寻找一条途径去改变学生厌学的动机。

8、对于学习成绩下降的影响因素由于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遇上波折的经历。

有些学生会从自我的角度去分析成绩下滑的原因;还有部分会把这归结为外部的因素,如家庭的关心、社会的动荡等等。

这次的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能够正确的分析自我因素,认为是自己的学习努力不够,占42%;还有一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是家庭父母关心不够或是老师上课兴趣不够。

当然这与现在的社会就业压力和竞争影响,使得现在老师还是以分数来衡量,毕竟现在考大学还是以分数来决定的。

E他也想学习,可是管不住自己。

F对自己没信心,担心考糟。

8、你认为什么因素最容易使学习成绩下降?A父母从不或很少关心自己的学习。

B自己不够努力,学习习惯不好。

C课程多、难,适应不了。

D老师讲课枯燥乏味,难以理解。

9、①你是否有最喜欢的课程?A有B无C介于两者之间如果有,是哪门?(没有可不必作答)②你喜欢的原因是:A这门学科很重要B考好了会得到奖励C老师讲解生动有趣D学习起来很轻松E学了有用F对这门学科本身很感兴趣10、你认为自己来上学主要是为了:A学本领,获得新知识B将来找个好工作C喜欢读书D学校好玩E考大学F得到老师的表扬G父母让我来的如果你还有其它想法或建议,请写在下面:xx!祝你身体健康,学习愉快!四总结通过本次的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受社会的各种因素影响,每个人对学习的目的都大同小异,大部分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有部分学生由于还没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真正动机,所以往往有那种消极态度。

这或许和当前实行的能力、素质教育有关,不像以前那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有那种厌学的情绪。

当前的教育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得许多学生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因而学习的态度和心态都还较健康。

在自身出现波折时能够分析出问题的所在,从自我寻找原因开始。

因为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俗话说:人活到老就应该学到老。

我们应该为自己制定一个现实的目标,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让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

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可置否的成为重点。

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各种有效的教学对策实施的前提。

教学活动也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学生的积极参与双可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因此,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教师教学效果高低都有密切关联。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

学生们在各种各样动机的驱使下产生学习行动。

如有的为了满足好奇心、求知欲而学习,有的为了兴趣而学习,有的为了得高分、评三好而学习,还有的为了获得父母的称赞、老师的表扬而学习……。

求知欲是学生追求知识的需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

人类的好奇虽然也有与生俱来的一面,但他们的好奇心会转变为求知欲。

当新奇的刺激出现时,人们会引起注意,进而接近、了解事物,尝试解决"这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

学生的求知欲来源于对知识的好奇,来源于认知过程中发生的认知冲突,也来源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知识魅力和愉快的情绪体验。

当然,教师高水平的教学,学生独立钻研精神的培养也是发展求知欲的必要条件。

自我有效感是学生对看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绩所持有的有效或无效的主观体验。

自我有效感的强弱,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学习结果紧密相联。

学习优秀的学生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形成较强的自我有效感,较强的自我有效感又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进一步证实和加强最初的自我有效感;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即使努力学习也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因此便有可能形成较弱的自我有效感。

自我有效感是学生对看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绩所持有的有效或无效的主观体验。

自我有效感的强弱,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学习结果紧密相联。

学习优秀的学生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形成较强的自我有效感,较强的自我有效感又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进一步证实和加强最初的自我有效感;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即使努力学习也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因此便有可能形成较弱的自我有效感。

自我有效感是学生对看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绩所持有的有效或无效的主观体验。

自我有效感的强弱,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学习结果紧密相联。

学习优秀的学生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形成较强的自我有效感,较强的自我有效感又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进一步证实和加强最初的自我有效感;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即使努力学习也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因此便有可能形成较弱的自我有效感。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为了自己的正当利益、要求和需要同他人(或群体)争胜的行为特征或心理倾向。

竞争包括同学之间的竞争和同龄人的竞争。

同学之间的竞争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对学生的自尊、荣誉构成威胁,因此是强化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手段。

但是也不能过滥地使用这一手段,因为同学之间的竞争是以人际比较为前提,带来的厌力较大.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会直接挫伤学习情绪和动机。

有些老师喜欢将全班学生的成绩张榜公布,排名次,虽然对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的确会起到促进作用,但也应认识到它的负面效应。

同龄人的竞争和社会竞争,主要是指社会因素对学生学习动机带来的形响,比如升学、就业等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奖惩,奖是指用愉快的事件(或刺激)鼓励、激发个体正当行为的发生;惩是指用不愉快的事件和刺激抑制或消除个体不恰当的行为的发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就非常主张通过奖惩对学习行为起强化作用。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奖惩必须运用得当。

现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并没有直接地卷入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但它却通过集中注意。

做好学习准备和调控学习努力程度等影响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间接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