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 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 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和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轶闻故事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 国飞行员真的能抓住这颗高速飞行的子弹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指导但要独立完成:1. 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2. 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3. 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我们的教室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4. 什么是机械运动?5. 什么是参照物?7 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准备展示。
(二)自学检测反馈要求:5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 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 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 正。
1.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 ________________2.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3.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世界上没有不动的物体(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7分钟。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10-15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叫做机械运动。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 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对于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判断对错)4.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 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5.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 向前进)是 _________ 的, (三)质疑问难展示小组自学情况, 三、后教环节 宇航员相对于航天飞机(航天飞机相对于宇航员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处理自学检测中的问题。
(15分钟)(一)合作探究1--交换学案用红笔更正的。
1.你掌握了吗?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疑惑?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学生提出疑惑,其他小组帮助 解决。
2.小组交流我们生活的地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毛泽东“坐地日行8万里”的意义。
(二)合作探究 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活动1.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认真思考组内交流并 回答下面问题:选取课桌作标准, 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选取笔盒作标准, 2.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做的车并未行驶,有车从旁经过,会感觉自己前行或后退。
要求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3.巩固练习:(小试牛刀)(1)加油机向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的;方向前进)是的,战斗机和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2)乘坐观景电梯向外观看时,乘客随电梯升降,电梯上升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增大,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 _______________ ;电梯下降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减小,以电梯 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三)合作探究3 —小组交流下列两个问题,选代表展示西游记中拍摄的“孙悟空”腾云驾雾的场面,真的是演员在腾云驾雾吗?你猜想他们是怎样拍 摄的?四、当堂训练过渡语: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
10分钟完成。
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2.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选取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 云朵 C. 人 D.月亮3. 在行驶的列车上,细心的妈妈叫几岁的小孩“别动”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D.铁轨4. 现在你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A.来回走动的监考 B.从窗外飞过的小鸟 C.从窗外走过的巡视员D.黑板前的讲台桌5. 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
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
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课堂总结:机械运动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这节课同学们学的非常认真,达标率 也很高,希望再接再厉,下节课学的更好。
附:板书设计1.2运动的描述f 1.机械运动运动的描述 彳2. 参照物【教学反思】,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铁路边的树木B. 小孩子的座位 别。
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A.汽车、地面B. 地面、汽车C.汽车、汽车D.地面、地面6.小明坐在行驶的船中, 看到河岸的青山往后运动。
他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河岸上的树B.小明所坐的船C.河岸D. 迎面驶为的船【学习目标】1. 我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 我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 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 我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 以减小误差。
5. 通过对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我要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学指导但要独立完成:1. 观看P10课本插图,左图帽檐直径 AB 与帽子高度CD 较长,右图中心的两个圆,时间的国际单位是 3. 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怎样判断?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4. 何为误差,怎样减小误差?(二)自学检测要求: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长度的单位:千米、米、 、 符号分别为:560mm= m 165cm= m 1250km= 1h= min= s 15m in 21s=s 75m in= h5. 在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法有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6. 你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分别为多少?你目测的结果为:结果为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案班级 姓名小组等级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10-15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面积较大,用尺子量一下比较,得出的结论是 可靠吗?,仅凭感觉判断距离的长短,得出的结果2.什么是国际单位制?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2.长度的国际单位主单位是 ,完成单位换算1km= m 1m= dm= cm= mm 1mm=m= nm、纳米3.测量长度的工具是,比较精确的长度有,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古代有日晷(gu 1)、沙漏 4.时间的国际单位:,完成单位换算,减小的方,实际测量的(三)我的疑惑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知识点不理解或存在疑惑提出来小组共同解决。
、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1--交换学案用红笔更正。
1.你掌握了吗?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疑惑?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学生提出疑惑,其他小组帮助 解决。
2. 小组交流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二)合作探究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 由自主检测T6引导学生探究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小组讨论如何使用刻度尺,应该注意那些 问题?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2. 练习测量铅笔的长度、课桌的高度、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准备展示3.巩固练习:(小试牛刀)(1)某同学测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结果为:15.84cm 根据记录判定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准确值是估计值是(2)如图20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填“ A'或“ B ”), 物体的长度为_ 三、当堂训练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1111II M I 1111 N I I 1111111 I1111111II1111 A.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10cmC.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 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D.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4.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 )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比较四、自我反思1.我的收获2.我的易错点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