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随访ppt演示课件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随访ppt演示课件

肿瘤,好发女性,主要由畸形血管、平滑肌和脂肪三 种组织组成。近来病理研究证实其来源于血管周上皮 样细胞,并非错构瘤而为真性肿瘤。在出生时已发生, 在儿童及青少年生长。
第Ⅰ类: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约占所有病例的2O %-40%,病变多为双侧性、多发性,瘤体小,年龄 轻,多无泌尿系统症状,典型表现为智力低下、癫痫 和皮脂腺瘤。
32
谢谢大家!
33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AML 病灶突出比大于0.5,可 见明显的皮质掀起征(箭)
28
劈裂征 AML 肾内部分与肾实质的交界处边 界平直,略呈尖端指向肾门的楔形 改变,形似劈开的裂缝。
AML
嫌色细胞癌
29
肿瘤内血管影:AML 的畸形血管粗大,CT 表现为粗圆点状或条状高密度影。RCC肿瘤 血管管径较细,表现为细点状影或线状影。
信号,抑脂后其高信号脂肪灶变为低信号 6. 少数AML在CT和MR检查未见脂肪(<20%) 7. 扫描技术:2-3mm的CT薄层平扫有利于确定脂肪
成分的存在
1.多脂肪AML: 富含脂肪,有时肿块主要由脂肪和肌肉组成(肌 酯瘤)。肿块位于肾实质内或突出于肾表面,分 界清楚的多房、分隔状低密度肿块,脂肪密度 区CT值为-40~-120;增强扫描:肿块内有 软组织成分增强,而脂
病例一 女 44岁 体检发现左肾肿物。
2
3
病理结果
4
病理二 男50体检右肾占位
5
病理
6
病例三
男,34岁。体检发现左肾肿物1周
7
8
病理结果
9
病例四 男 50 左腰痛1月
10
病理
1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ngiomyolipoma AML)
病理和临床:旧称错构瘤,是常见的肾脏良性
AML
囊肿
13
不合并结节性硬化
14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和MR表现 1. 肾实质内和/或外软组织和脂肪混杂密度或信号
肿块,密度或信号不均匀 2. 脂肪密度区:数量不等,无强化 3. 软组织密度区:低或高密度,血管组织明显强化,
肌肉组织轻度强化,但程度低于肾实质。 4. 病灶内可有出血、异常血管 5. 瘤内脂肪在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为中等
16
2.少脂肪AML: 少见,肿块以平滑肌和血管成分为主,脂肪 含量少。薄层扫描可增加少量脂肪的检出机 会。增强肿块内软组织成分明显强化。
17
3.无脂肪AML: 罕见,主要由血管和平滑肌组成(血管平滑肌瘤) 早期位于肾实质内,病灶较小,边界清晰,有时很象 小的囊肿。病灶进一步增大可以引起肾盂肾盏的变形 移位。23-25%可以向外生长,界限清晰,可突破肾 包膜,侵入肾周间隙。
第Ⅱ类:不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病变常单侧单发, 伴有腰腹部肿块、疼痛和泌尿系统症状。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伴脑结节性硬化
增强前后CT显示右肾 下极低密度团块(弯 箭),部分区域有脂 肪密度,边界清,呈 分叶状,有增强。肾 多个小圆形低密度影 为多发肾囊肿(直 箭)。同一病例头CT 示室管膜下钙化性错 构瘤。
30
钙化:RCC 内出现的几率为10%, 是其特征性征象, 而AML 肿瘤内 钙化罕见。
31
嗜酸细胞瘤
嗜酸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多数无症状, 少数可有腰痛、血尿或腹部包块等症状。
病理上质地均匀,中心多数有瘢痕。 CT表现为肾内一境界清楚的球形病灶,密度稍低于正
常肾实质,也可能为一等密度病灶;增强时稍有均匀 性强化,有时较大的肿瘤中心可见星形疤痕;瘤周有 包膜,与肾组织分界清楚。
CT
肾癌的影像 高血供
肾癌的影像 低血供
肾癌假包膜
24
肾癌与AML的鉴别
一、肾癌:1,平扫病灶呈等或稍低均匀密度,2, 增强后皮质期明显强化,密度高于或等于皮质,3, 髓质期表现为相对低密度,4,排泄期,呈相对低密 度或等密度,5,有假包膜。呈“快进快 退”可诊断之。 二、AML:1,平扫病灶呈脂肪密度或不均匀密度 (注意薄层),2,增强后平滑肌轻微强化,血管 明显强化,脂肪不强化,使病灶呈不均匀密度,3, 无包膜。可诊断之。 三、随访观察:对于不典型小肾癌及无法确定脂肪 成分的AML要随访,小肾癌生长可快可慢,AM L生长慢,如病灶增长较快则高度怀疑。
肾癌的影像表现
CT表现
肾实质内或肾区软组织团块
1. 形态:球形或不规则形 2. 数目:多为单个 3. 大小:不定 4. 密度:略低、等或略高;均匀或不均匀,可有钙化或低密
度坏死 5. 强化:皮质期多数明显增强,呈等-高密度,髓质期呈低密
度;少数不增强或弱增强 6. 其他:肾周侵犯;静脉瘤栓;淋巴结转移
25
几个提示AML的CT征象
26
病灶突出比:大于1/2,即病灶的主体部分 位于肾轮廓外的以AML 为多;
A
B
图A RCC 病灶突出比小于0.5, 与皮质的交
角为双侧鸟嘴征;
图B AML 病灶突出比大于0.5,与皮质的交
角为双侧钝角
27
皮质掀起征:是在皮质内生长的肿瘤缓慢向肾外膨胀生长, 最终 突破皮质并将相邻的皮质掀起所致。RCC 呈侵袭性生长,该征象 少见, 即使早期肿瘤因生长迅速掀起皮质, 但随着肿瘤的侵袭性 生长, 掀起的皮质逐渐被破坏。
18
鉴别诊断
肾癌:透明细胞肾癌 、 嫌色细胞肾癌 、 乳头状细胞肾癌
嗜酸细胞瘤
19
原发性肾癌
Renal cell carcinoma
病理和临床:起源于肾小管的上皮细胞, 在组织学上分为透明细胞型、颗粒细胞 型、混合型;大体病理为类球形,多血 供丰富,可有坏死、囊变及出血,可有 假包膜;晚期有周围组织侵犯、淋巴结 转移和静脉瘤栓。临床有无痛性肉眼血 尿和腹部包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