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后法的效力优于前法地方法规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国际法与国内法不一致时,执行国际法,国内法或签署时有保留或声明的除外。
法律的效力高于法规
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凡颁布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区,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标准未作出规定的,应执行国家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环保法规定)。
制定上:国标未规定的污染物,或虽已规定但较松不符合地方特殊要求的,可制定地标。
特殊情况:一般地标须报国家环保总局备案,但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大气法规定)。
掌握环境的定义;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但是,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评法》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应当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下列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一)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三)由国务院审批的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
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跨行政区域的不良环境影响,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海洋工程
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单位,必须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海洋环境进行科学调查,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合理选址,编报环境影响报告书。
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必须征求海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
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在蓄滞洪区内建设的油田、铁路、公路、矿山、电厂、电信设施和管道,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应当包括建设单位自行安排的防洪避洪方案。
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时,其防洪工程设施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在蓄滞洪区内建造房屋应当采用平顶式结构。
禁止在沿海陆域内新建不具备有效治理措施的化学制浆造纸、化工、印染、制革、电镀、酿造、炼油、岸边冲滩拆船以及其他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工业生产项目。
兴建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和海洋水产资源。
严格限制在海岸采挖砂石。
露天开采海滨砂矿和从岸上打井开采海底矿产资源,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海洋环境。
开发利用伴生放射性矿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采矿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其他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①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
②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建设项目;
③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
④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
⑤所有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活动或建设项目。
(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
①污染因素单一,而且污染物种类少、产生量小或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
②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③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①基本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震动、热污染、放射性、电磁波等不利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
②基本不改变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
建设项目;
③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环境敏感区,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区域:
1、需特殊保护地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
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
3、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以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
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
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由授予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注销工程师登记。
第十七条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可主持进行下列工作:
(一)环境影响评价;
(二)环境影响后评价;
(三)环境影响技术评估;
(四)环境保护验收。
编制环境影响的规划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三级标准
年平均0.02
0.060.1日平均0.05
0.150.25小时平均0.150.50.7年平均0.08
0.20.3日平均0.120.30.5
年平均0.04
0.10.15日平均0.050.150.25年平均0.04
日平均0.08
小时平均0.12
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
浓度单位
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氮mg/m 3
0.080.120.24
Ⅰ类场 应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
Ⅱ类场 应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源含水层。
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得小于1.5m 。
评价X 围
气 Pi 值 8
105.2⨯和9
105.2⨯≥
生态 敏感地带 珍稀危物种(一级) 50Km 2
- 20Km
2
生态影响评价包括线路类(路线、航线和管线)和场站类(车站、码头)
评价X 围
以新建项目为主,改扩建项目除变动X 围的项目以外,可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
陆上线路类评价X 围按路线中轴线各向外延伸300~500 m ; 水上线路类:江河类包括所经汇河段的全河段及其沿江陆地; 海上类:主航线向两侧延伸500 m :
场站类:机场周际外延5 km ,码头区周际外延3~5 km 。
风险 敏感地区 重大危险源(除一般毒性)
一级;非重大二级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记忆
注:记住一级和三级,推出二级;罗马字母为地面水质要求。
如Ⅰ,Ⅱ—地面水质要求为一类和二类;复杂——1 中等——2 简单——3
河15~150 ≥150 ≤15
湖h(枯水期平均)≥10 ≥25 25~2.5≤2.5 h<10 ≥5050~5≤5
.
二、三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
其它情况每个取样断面每次只取一个混合水样,即在该断面上同各处所取的水样混匀成一个水样。
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
湖库
方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