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的写法一、什么是传记?1、传记,无论是自传,还是给别人写传或评传,都属记叙文的范围。
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叫“传”或“传略”;记述简略、篇幅较短的,称为“小传”。
2、自传: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年、籍贯、家庭、爱好和主要经历,还可以写自己的理想,写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为别人写传记,除了记述其主要经历处,还可以作简要评论;也可以侧重和个典型事例,如《第一千个球》。
《鲁迅自传》言简意赅,内容丰富;线索分明,层次清楚;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语言朴实无华,形象幽默;按时间先后顺序,条理清楚。
(评传)《第一千个球》设两个小标题,层次清楚,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自传)《少年爱因斯坦》结构完整,过渡自然;细致而生动的神情描写,突出人物个性。
(评传)二、传记写作的要求(1)自传类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展示自我独特的个性和成长经历。
文章结构:①基本情况介绍。
②成长中的主要经历及典型事例。
③明确自己的有关态度及看法。
(2)评传类内容:展示人生经历及人格魅力(人生觉悟,对家庭、对社会的贡献,闪光的思想、高贵的品质等等。
)文章结构:①基本情况及主要经历的介绍。
②重要时段或重点事例叙述。
③简要的评论。
三、写作注意事项1、内容真切。
这是写好自传与小传的根本原则。
内容表述上应丁是丁,卯是卯,不虚构,不歪曲;不粉饰,不虚美;不受流俗侵扰,不为尊者忌讳。
重要之处包括时间、地点、环境以及人物言论、行动等都要言之有据;2、材料典型。
选取的材料应能体现人物的身份、生活、性格、志趣。
如写作家,则可选取文学活动、文学成果等村料;如写学生,则可选取勤奋学习、健康成长等材料。
总之应尽展个性。
3、详略得当。
这是写好自传与小传的特别条件。
人物的主要经历、兴趣爱好、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材料可重点写明,其他则大可不必面面俱到,像姓名、籍贯、家庭等方面的材料就可一笔带过。
总之,要让读者管中窥豹。
4、线索清晰。
这是写好传记体文章的基本保证。
因为写传记要搜集人物方方面面的事情,择其重点写出人物生活中的不同侧面给我们的印象和领悟,因此线索安排应清楚明晰。
一般应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写。
例如人物是学生,就可按幼年、小学、初中的顺序依次写来。
5、语言灵活。
这是写好传记体文章的坚实基础。
因为传记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所以语言准确平实。
但为了破除呆板、枯燥的“八股”习气,不防融情于叙,即在态度诚恳的叙述中,渗透人物鲜明的思想倾向,爱憎情感。
总之,要写好人物传记,首先必须详细地占有材料;其次,要严格选择材料,根据人物特点,选择有重大意义,对社会有重大贡献,最能表现人物的本质和特性的材料写;最后,还要恰当的组织材料。
四、紧扣要点评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请你对照前面的目标,重点检查一下你的作文,注意以下几点:1、所选好的材料是否典型、真实;2、线索是否清晰,详略是否得当;3、是否有恰当的评价。
现在,请你对照以上几点,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点,在正文右边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并予以修改。
自传、小传的写法,相信同学们要领悟到了作文的规律,也触及到了做人的真谛,即真实示已,真诚待人。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妄自尊大,不妄自菲薄,以优秀榜样为镜,刻苦学习,用勤奋的汗水浇灌出理想之花。
完成习作:写一篇自传或评传。
如何写好自传和小传自传和小传统称为“传记”,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因此也称人物传记。
我国的传记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先秦时期的史学著作中,就有了记人的成分。
比如,《左传》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就往往写到人物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使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是传记写作的萌芽。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以其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载和朴实而又形象的文学色彩走进社会生活,从此,传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如雨后春笋般日益兴盛起来。
有不少人喜欢写作传记,这也是同学们必备的一种写作本领。
一、自传。
自传是指叙述自己生平的文章。
作者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系统而又有重点地介绍出来,这就是自传。
自传有繁有简,繁的可达万字乃至几十万字以上,简的可少到几百字甚至几十字。
长篇自传可包括当时当地大的时代背景、周围的环境、相关人物以及自己当时的思想状态、所作所为等,如朱光潜先生写的万字《自传》。
短小的自传只是简要记叙自己的生平,如《贾平凹小传》只有二百多字。
我们刚学习写自传,可按以下几个步骤来写:第一步:开头介绍自己的姓名、出生地点、出生年月日、家庭情况等。
如朱光潜先生在《自传》开篇写道:“我在一八九七年九月十九日出生在安徽桐城乡下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
父亲是个乡村私塾教师,我从六岁到十四岁,在父亲的鞭打之下受了封建私塾教育,读过而且大半背过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看过《史记》和《通鉴辑览》,偷看过《西厢记》和《水浒》之类旧小说……”《贾平凹小传》开头这样说:“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
娘号‘平娃’,理想于顺利;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
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
生于1953年2月21日……”可见,自传开头直接入题,简约明快,不必拐弯抹角。
第二步:正文部分重点写自己的主要经历,应当详写。
不过,同学们的经历并不复杂,四五百字就能写清楚。
这部分是自传的主体部分,要实事求是,客观实在,有条理,有主次;不夸大优点,不掩饰缺点。
第三步:自传的结尾应是主体内容的自然收束,还应巧妙照应前文。
我们每个同学对自己出生年月、成长经历、思想性格、形象特点、所作所为都了如指掌,快拿笔试一试吧,你一定能写好自传!二、小传。
小传是写他人生平的文章。
小传又叫“传”,主要是记叙别人生平事迹的,也有人把自传称作“小传”。
记叙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可叫“传”或“传略”,如《马克思传》《泰戈尔传》《名人传略》等;记叙较简单或只是有选择地写出某人几件有代表性的事情,篇幅较小的,叫做“小传”或“事略”。
同学们可主要练习小传的写法。
写作对象最好是自己熟悉的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同学、老师、邻居等。
小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可以写人物的全貌,也可以截取生活的某一片段去刻画人物。
而小传必须写出一个人经历的全貌、只是笔墨要着重放在几件典型事件上,但它绝不是人物小故事。
无论是传还是小传,都不应该写成传记小说或故事,而应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小传的写法与自传相同,只是自传写本人,小传写别人。
写自传或小传都应当遵循真实可信的原则,不可虚构和夸饰。
贾平凹小传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通顺;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
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
生于1952年2月21日。
孕胎期娘并未梦星月入怀,生产时亦没有祥云罩屋;幼年外祖母从未讲什么神话,少年更不得家庭艺术熏陶。
祖宗三代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发达贵?原籍陕西丹凤,实为深谷野洼;五谷都长尚不本,山高水长却清秀。
离家十几年,季季返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
先读书,后务农;又读书,再做编辑;苦于心实,不能仕途;拙于言辞,难会经济;提笔涂墨,纯属滥竽充数。
尚问出版的那几本小书,皆是速朽玩意,哪敢在此列出书目呢?如此而已。
鲁迅自传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
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
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
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
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
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
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
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
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
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
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