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肥料加工工艺

肥料加工工艺


供试处理直接 筛选法
肥料效应函数法
单因素多水平多点试验
复因素不同配比多点试验 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单因素) 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复因素)
肥料加工工艺
(2)根据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比例设计复肥的养分比例
在一定产量水平下,每种作物单位产量的 养分吸收量和比例可视为一个常数。因此,按 作物养分比例设计的配方也比较稳定,可作为 基本配方,然后,根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有 机肥施用量和肥料利用率等给以校正,即可得 到较满意的配方养分比例。
肥料加工工艺
第一章 复肥生产的基础知识
肥料加工工艺
第一节 复肥配方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肥料加工工艺
一、复肥配方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一)复肥配方的设计原理 生产使用复肥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协调作物
对养分的需求与土壤供肥之间的关系。因此, 配方设计必须考虑作物营养特点与土壤营养状 况。
1、作物营养特点
(1)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规律
肥料加工工艺
(4)配方修正法 该法是借助国内外同类作物的成功配方,
根据使用地区的土壤养分供给能力进行修正, 一般修正系数为25%左右。
肥料加工工艺
(5)微量元素的配方比例
根据微量元素的丰缺指标,确定出 “临界点”,大于该点不配入,小于则配入。
微量元素的配入比例按实物重量计算,一般为1% 以下,通常可配1~3种必需的微肥。
用作叶面专用肥的,则配入养分应全是水溶态 的,而且含副成分要少。
肥料加工工艺
第三节 复肥养分分析式
肥料加工工艺
复混肥分析式
复肥分析式是指复肥中所含各主要养分含量 的百分率。如复肥料分析式为(8-14-6),即表 示含N8%,含P2O5 14%,含K2O 6%。 复肥分析式的确定必须考虑三个问题:
肥料加工工艺
➢ 不同作物对养分种类的特殊需求 ➢ 不同作物对养分形态的要求 ➢ 不同作物对养分数量和比例的要求 ➢ 不同作物对养分吸收能力的差异 ➢ 不同作物对养分供应状况的不同反应
肥料加工工艺
(2)作物的阶段营养特点 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复肥生
产应根据作物的阶段营养特点,生产出适合作物不 同阶段营养特点的肥料产品。
肥料加工工艺 2、土壤养分状况及性质 (1)土壤养分状况
➢ 土壤养分含量与分布 ➢ 土壤养分形态与有效性 ➢ 土壤养分对植物营养的贡献 ➢ 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
肥料加工工艺 (2)土壤性质
➢ 酸碱性 ➢ 阳离子交换能力 ➢ 盐基饱和度 ➢ 孔隙度 ➢ 有机质含量
肥料加工工艺 (二)复肥配方的设计方法
肥料加工工艺
豆科作物、豆科绿肥及油菜等,根系阳离子交换 量大,对钙的结合能力强,因而对难溶性磷酸盐具有 较大的吸收能力,故其配方中应配入弱酸溶性磷肥。
禾谷类作物,对难溶性磷的利用能力较弱,故其 配方中应配入水溶性磷肥。
肥料加工工艺
(2)土壤条件与配方肥养分形态设计 土壤条件直接影响养分的转化,进而影响肥效的
肥料加工工艺
第二节 复肥养分形态的设计
肥料加工工艺
复肥养分形
(1)作物种类与复肥养分形态设计 各种作物对养分形态的反应是不同的。
如,水稻、甘薯、马铃薯等是喜铵态氮的,因此, 这些作物的复肥中氮素以配入铵态氮为宜。
烟草、甜菜、小麦、玉米、棉花、向日葵、大麻 则喜硝态氮,其专用复肥中应配入硝态氮。
发挥。 水田因施入硝态氮易流失、反硝化损失等,故在
水田和多雨地区的复混肥中应配入铵态氮;旱田铵态 氮和硝态氮均可。
酸性土壤应配入钙镁磷肥等弱酸溶性磷肥;中性、 石灰性土壤中应配入过磷酸钙等水溶性磷肥。
肥料加工工艺 (3)配方肥用途与其养分形成设计
若复肥主要用作基肥使用的,则配入养分可以 是迟效态养分;若用作追肥,则配入速效养分。
肥料加工工艺
这一方法的基本步骤为:
① 确定某作物的养分吸收比例
由于作物的品种特性、产量水平和环境条件不 同,其吸收比例也有差异,因此,在当地条件下应尽 可能多点设置不同产量水平的试验,利用多个试验结 果,求出不同产量水平时某一作物某一品种的氮、磷、 钾吸收比例。
② 根据肥料利用率予以校正
即根据各养分的利用率将养分吸收比例校正为对
(1)分析式必须符合我国复肥料专业标准中规定
即各主要养分(N、P2O5 、K2O)的单一含量不得 低 于 4% , 其 养 分 总 量 ( N+P2O5+K2O ) 低 浓 度 ≥25%,中浓度应≥30%,高浓度≥40%。
配方是生产复肥的核心,它包括以下内容:
➢ 适用条件下(作物、土壤)的肥料三要素比例、微 量元素及其它添加物质种类;
➢ 所采用基础材料的品种及数量; ➢ 配套施用技术,包括施用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 核心内容:确定配方中三要素比例和养分形态及基
础肥料的选择。
肥料加工工艺
2、复肥养分比例的设计方法 (1)根据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设计养分比例
肥料加工工艺 (3)根据目标产量和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设计复
肥的养分比例 该法是根据农作物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
差来计算实现目标产量(计划产量)时的氮、 磷、钾三要素各自的需要量,然后,以氮为 1,求出氮、磷、钾三者之比例。
肥料加工工艺
具体步骤: ① 确定目标产量 ② 根据目标产量和单位经济产量携出养分量,求出 达到目标产量所需的三要素养分量。 ③根据无肥区作物产量(乘以单位经济产量携出氮 量即为供氮量)或土壤有效磷、钾测定值估算土 壤供应养分量。 ④计算通过施肥补充的养分量 ⑤以氮为1,求出氮、磷、钾之比,即为一定产量水 平下的复肥的适宜养分比例。
肥料加工工艺
环境养分的需求比例。 如:小麦对氮(N)、磷(P2O5)、钾(K2O)的吸收比 例为3∶1∶3 , N 、P2O5 、 K2O的利用率分别为40%、 20%、60%,则对环境中三要素的需求比例为: (3÷40%)∶(1÷20%)∶(3÷60%)=7.5∶5∶5 =1∶0.67∶0.67
肥料加工工艺
③ 根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予以校正
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的丰缺程度将作物对环境养分 的需求比例予以校正。
如:在上面确定的1∶0.67∶0.67的基础上 ,由于作 物对氮素需要量大,土壤供给能力低,故氮不可缺; 在不缺钾的土壤上,可不配钾,只配氮磷;在不缺磷 的土壤上,只配氮钾。某养分的丰富程度越高,施肥 效果越差,应相应降低其在配方中的比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