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内容提要 (1)关键词 (1)引言 (2)一、晋商诚信观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2)(一)晋商诚信观产生的历史条件 (2)(二)晋商诚信精神的特点 (3)二、国内企业诚信现状 (4)(一)拖欠贷款、税款问题积存很深 (4)(二)违约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严重 (4)(三)企业设立及运行时的欺诈行为时有存在 (4)(四)质量及价格欺诈、商标及专利技术侵权屡见不鲜 (4)(五)虚假广告、信息造假现象严重 (4)三、诚信的缺失导致的问题 (4)(一)诚信缺失导致经济损失严重 (4)(二)诚信缺失使企业间交易成本提高 (5)(三)诚信缺失导致交易秩序混乱 (5)(四)诚信缺失使交易的规则遭到严重破坏 (5)(五)诚信缺失使投资环境恶化 (6)(六)诚信缺失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6)四、晋商诚信精神给解决当前问题的几点启示 (6)(一)弘扬诚信文化,提升民族素质 (7)(二)健全奖惩机制,培养企业家精神 (7)(三)加强产品品牌建设,打造“信用山西”品牌 (7)(四)道德与法律相结合 (7)参考文献 (8)晋商诚信对企业的启示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内容提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诚信己经成为现代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任何背离或忽视诚信的行为都将难以被今天的社会所接受。
诚信经营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也是时代的要求。
晋商在诚信方面,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超越历史时代的责任意识,这对于我国现代民营企业如何诚信经营都有很好的启示。
【关键词】诚信经营晋商启示引言山西晋商,早在明清时期,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雄踞湖商、徽商、粤商等十大商帮之首,长期执掌内外贸易之牛耳,盛极一时,以雄财善贾而饮誉海内外,在中外经济史上占有十分显赫的地位。
在其五百年的经营史上,他们创造了无数的商业奇迹。
直至今天,当我们回顾那些传奇史实时,都忍不住要为盛极五百年的晋商扼腕惊叹。
自明代初始就己经跻身于中国商帮之首的晋商,之所以能一直独领风骚数百年,除了他们勇于探索、勤奋努力、善于创新之外,仍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具有真知灼见的山西商人在经营活动中承担起了应付的社会责任。
那么,晋商创造如此辉煌的主要秘诀是什么呢?那就是诚信经营。
诚信是晋商的价值核心,也是晋商的商魂。
在全球化环境下,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与诚信经营紧密相连。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便是信用缺失,它已严重削弱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
它成倍地增加经营成本,加大了经营风险,势必危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厦的框架,破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失去诚信一切无从谈起,拥有了诚信,就拥有了市场制胜的法宝。
因此,把诚信或失信作为研究课题,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探讨,寻找出尽量避免和减少失信行为的方法,整顿经济秩序,改善经济环境,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晋商诚信观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特点明清时期是古代晋商较为活跃的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明清晋商诚信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联系。
(一)晋商诚信观产生的历史条件明清时期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十分活跃。
淮安、扬州、济宁、济南、开封、徐州、太原、苏州、芜湖、杭州、广州等地都成为商业发达的都市。
各地店铺林立,百货云集。
与此同时,商人地位也大幅度提高,传统的四民观念,即按“士农工商”排列贵贱的观念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在过往各朝都是不曾出现的情形。
士大夫一扫往日的清高,纷纷界入商贸,出现了“士而商”、“商而士”的前所未有的社会现象。
所谓“虽士大夫之家,皆以商贾游于四方”就反映了这时期的云之骤变。
雍正第二年,刘于义(山西巡抚)奏折,惊叹“士风卑靡”,雍正硃批,也道“山右大约以商贾居首”为“殊可笑”。
晋人刘大魁云“近来吾乡风气大坏,视读书甚轻,视为商甚重”,也为这话提供了证据。
然如,发生这些变化,却决不是儒士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复杂的社会原因。
一方面,明清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途径不如曾经那么通畅,读书人的入仕概率也大幅度下降。
从明初到十九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是原来的好几倍,可是举人、进士的名额却没有增加,千千万万的学子一起挤上这座独木桥,所以考中功名的机会自然很小。
况且读书的花费比以前多出好几倍,这使读书人的经济压力也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来看,明清经商之人的成功对于文人学士是一种很大的诱惑。
商人在发家致业后,政府的捐纳制度又为他们开启了仕途之路。
他们拿钱买官买名,成为有权势的绅商。
明清时期的富商巨贾被尊称为“封翁”、“员外”,反映了人们羡慕商人的程度。
在现实生活中,治生比读书更加迫切。
因此,对相当一部分士人来说,“弃儒经商”就成为他们的首选之路。
所以,明清时期“弃儒经商”的趋势一天天增涨,可以说是必然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的士人沉积在商人这一阶层,从而形成了特殊的商业群体和优秀的商业文化。
他们“亦儒亦贾”,虽行“陶朱之业”,却有“君子之风”,在经商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明清儒商诚信观。
(二)晋商诚信精神的特点清朝中叶,晋商发展到鼎盛时期,山西票号甚至左右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晋商之所以能够从当时十大商帮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他们能够恪守自己的原则,坚持信誉至上的理念。
1.利以义取,讲求生财有道晋商是行大义而取巨资的有战略眼光的商人群体,从国家拥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需求出发,抓商机,占市场。
晋商不仅进行长途贩运,同时在各地开设店铺,以至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之说。
明朝政权从长城开始设立军镇,驻扎8 0万军队,为了征集军粮而推行了中制,即用粮换盐引,就可获得售盐贩盐的专卖权。
晋商以靠边境的地理优势,领先占领。
北方和西北的边镇多住着山西的商人,粮和盐的生意晋商都做,甚至连两浙、两淮的盐也大部分由山西商人来经营。
到清代,晋商顺应当时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形势,一举成为旅蒙商主力军。
旅蒙商通过清朝军队北进草原随军贸易而带动和发展起来,旅蒙晋商在交易繁盛时期,有数万骆驼和牛马车投入运输。
2.群体共赢,讲求互惠互利晋商在经营活动中很重视发挥群体的力量,这是商业竞争的需要。
“晋商”这一名称的出现,说明山西商人形成了一个地域性商帮,同舟共济。
群体联合才能以集团性优势在竞争中显示实力,合作共利才能有自身之利。
晋商和其他大商帮之间也体现了良好的互利共赢关系,被赞誉为“虽未经国家法律之规定,而守范围、重信用、敦品行,此其所长也”。
在国内各重要城市建立的山西会馆,是地方性同乡组织。
“本互相而谋福利”,对促进晋商群体尚信守规、维护同乡和同行商人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陕西与山西相邻,风俗刊惯十分接近,因而两省商人在外地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结合的传统。
他们在许多城市建有山陕会馆,世人把这个集团称作“西商”或“山陕商帮”。
3.互信相与,讲求联合协作晋商不会随随便便建立“相与”这样的关系,一旦建立,则有始有终。
祁县乔家建立的“复”字商号,对已经建立起的“相与”这种关系的商号,都会给予支持,业务方便,对方一旦有了经营困难,就会及时慷慨解囊。
这种“柑与”与如今的联营协作有类似之处。
“复”字号的这种办法,使其在同行中树立很高的威信,影响广大,很多商号都以能以“复”字号“相与”关系为荣,自然“复”字号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4.信誉第一,讲求诚实守信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商业谚语:“生意没有回头客,东家伙计都挨饿”;“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秤平、斗满、尺满足”。
以讲诚信著称的商人所在皆是。
史载盂县商人张炽昌,“贸易关东,与人然诺,坚如金石”。
旅蒙晋商介休人王相卿等4人,开始小本经营,后成立“大盛魁”,发展到员工六七千人,商队骆驼3万只,大小分号联号3 0多人,其中一条经验就是顾客至上。
与蒙古牧民做生意,做到从多方面满足需求出发,并在服务方式上发展了深入到蒙古牧民居住的帐篷中做买卖的流动贸易、赊销等。
5.首创票号,讲求强抓机遇晋商首创的票号,是信用制度的产物。
到清代,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城镇工商业自有资本不足,有求于借贷以扩大经营资本。
在北方又兴起一种具有保险职能的镖局。
随之,专营汇兑业务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便应运而生。
帐局只经营存放款业务而不经营汇兑,埠际问货款清算,依赖运送现银。
晋商资本积累雄厚,商号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为商业中的汇兑行业业开展提供了便利;晋商社会诚信度高,经营汇兑业客户充分信任。
到极盛时,山西票号发展成了39家,在国内建立分号的城镇增长到7 0个,并在日本、朝鲜也建立了分号。
票号曾因信用制度上的创新所以才“汇通天下”,执全国商业之牛耳。
商号的号规也非常严格,其中规定买空卖空,大干号禁,倘有犯者,立即出号,形成了保障信誉的一套纪律。
晋商对员工的要求也很严格,有重信义、贵忠诚、除虚伪、敦品行、喜辛苦、鄙利已、奉博爱、戒奢华等。
二、国内企业诚信现状根据《第九次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我国企业的信用状况开始有所好转,但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拖欠贷款、税款问题积存很深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屡见不鲜,拖欠已成为一种普遍行为。
从调查数据我们看到拖欠贷款、税款这一问题高达76.2%。
据国家工商总局2002年统计,由于逃废债务,中国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亿元,含银行债权、三角债高达1.5—2万亿。
企业由此增加的财务费用达2000亿元,直接合同欺诈损失55亿元,受损失的企业比例高达89.3%。
这么多的企业受到伤害,损失如此巨大,可见加强信用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二)违约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严重调查表明,我国每年将近签署45亿份经济合同,当中被履行的合同只占50%左右,甚至合同交易仅占所有经济交易量的43%。
在商业活动中,有54%的合同具有欺诈性,把合同拿来诈骗已经成为如今市场经济的一大毒瘤。
当下经济活动中最严重的信誉贬值就是制假售假,其影规模之大、危害之深,已经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
(三)企业设立及运行时的欺诈行为时有存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骗取中介费、转让费等等。
在中国企业当中有92%左右的中小型企业,当中不乏利用政策优惠采用虚假手段注册的企业。
而这些企业一旦开始经营,便产生了技术、资金、人员等等各种困难,从而导致失信。
这大大影响了中国企业信用、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质量及价格欺诈、商标及专利技术侵权屡见不鲜国内大量的合同违约及纠纷都涉及的商标专利侵权、质量价格欺诈。
一次次的法制讲堂、一堂堂的3.15维权,所涉及的大多商标专利侵权案件、质量价格欺诈触目惊心。
这些现象的存在以及所产生的惨痛后果归根结底都是信用缺失所引发的。
信用问题也是我国企业目前必须平衡的一个重要问题。
(五)虚假广告、信息造假现象严重据报道,近些年来,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吃错药,原因就是虚假广告误导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