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创新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4单元-第2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2018创新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4单元-第2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C.洪水发生的区域越大,洪灾就越严重
D.经济越发达,洪水造成的损失可能就越严重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解析 洪水和洪灾是有区别的。如果洪水发生在无人区,不会 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洪灾。因此,洪水只有发生在 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灾。洪水发生 的区域,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就越大;经济越发达,损 失就可能越严重。 答案 D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5)大量河道、湖泊被淤、被填,缺乏蓄洪、滞洪场所。 面对频发的洪水灾害,我们要加强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 作,采取工程措施(如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 道等)和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意识、制止乱砍滥伐、建立防灾 减灾管理体系、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等)以 减轻洪灾所造成的损失。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三、洪灾的防治措施 1.做好对洪水的 监测 和预报工作。 2.采取相应防洪措施
(1)工程 兴建 水库 , 退耕还湖 ,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
措施疏浚河道,加快 泄洪 速度 开辟 分洪区 ,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汇水速度加 快,有利于 洪水形成
水系 状况
支流 河道 河谷 入海口
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
河道弯曲 纵向坡度小
排水速度减 慢,容易形 成洪水
拨
2.人为因素
原因
影响
破坏流域内 植被
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 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 坡度减小,诱发和加剧洪水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题组训练】 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 有发生。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解析 读图可知,M市位于我国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属于亚 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多暴雨,而附近处于山地迎风 坡,易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夏季还容 易受台风影响,暴雨频次增多,M市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 流入海通道少,距离海洋较近,易受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 托,排水不畅。 答案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 的共同影响;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 托,排水不畅;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
(1)概念:指在自然界 发生的,对人类的 生命 和 财产 构成危 害的事件。 (2)分类:按成因分为 地质 灾害、 气象 灾害、生物灾害等。 2.洪水:河流水位超过 河滩地面 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3.洪灾 (1)概念:洪水 溢出 或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
【思考4】 黄河水患严重,为了治理黄河,上中下游河段分别 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提示 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下游疏 浚河道,加固黄河大堤。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预习效果自测]
1.关于洪水和洪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暴雨和大暴雨就不会造成洪灾
B.无论什么地区,只要发生洪水就会形成洪灾
3.洪水致灾的影响因素:洪水发生区域的人口密集程度及 经济 发达 程度。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思考2】 为什么说我国的洪灾和旱灾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 区? 提示 自然原因: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的年际变化是形 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夏季风强,锋面雨带向北挺进快的 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多,南方降水则偏少;夏季风弱,锋面 雨带向北挺进慢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少,南方降水则偏 多。人为原因:东部季风区人口稠密,致灾的可能性大;经 济发达,损失的程度大。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反思归纳】 影响洪灾形成的主要因素
洪水的发生往往是以自然原因为主,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
可能诱发或加剧洪水灾害,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因素
原因
影响
流域 状况
降水强度
地面坡度 土壤含水率 植被覆盖率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量大, 水位高
地面坡度大 土壤含水率高 植被覆盖率低
在一定程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
度上抬高
建筑物占据 河道
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
洪水水位
占用分洪区
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方法技巧 洪涝灾害形成原因的分析思路 (1)地形地势:一般来说,地势低洼,易造成排水不畅,就容易 发生洪涝灾害。 (2)降水的集中程度: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洪涝 灾害。 (3) 地 区 人 口 密 度 与 经 济 状 况 : 地 区 人 口 密 度 越 大 , 经 济 越 发 达,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损失就越大。 (4)抗灾能力: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
⑤干热风,亦称“干旱风”,是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发生 干热风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蒸腾加剧,根系吸 水不足,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现象严重甚至枯萎死 亡。我国的华北、西北和黄淮地区春末夏初期间时有发生。一 般分为高温低湿和雨后热枯两种类型,均以高温危害为主。防 御措施有营造防护林带,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以便灌溉等。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2.下列属于洪灾的是
()
A.撒哈拉大沙漠上的风暴 B.2016年我国南方洪水
C.亚马孙雨林的持续降雨 D.喜马拉雅山上的冰雹
解析 洪灾要有大水,大水对人类产生了灾害和损失。亚马
孙雨林降雨属于正常情况,雨林里人烟稀少,大水并没有对
人类产生影响,不是洪灾。
答案 B
变化又大,使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较
大范围的洪涝灾害。此外,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也易使某些
地区发生水灾。
答案 C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4.下列人类活动会诱发或加剧洪灾的有
()
①兴修水库 ②围湖造田 ③流域内植被遭破坏 ④上游山
区大量陡坡开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2)非工程 提高人们的 防灾减灾 意识 严格控制滥砍乱伐,减少水土流失 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
措施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 居民的 应急撤离 计划 加强灾前 水利建设 投入与 减灾科研 投入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思考3】 植树造林的防洪功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森林 涵养水源的作用,延缓洪水的形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森林 保持水土的功能,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河道的通畅。
不利于避免或减轻洪水造成损失的是
()
A.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B.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C.黄河下游加固江防大堤
D.三江平原恢复和重建沼泽湿地
解析 围湖造田使得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湖泊对洪水
的调节作用减弱,洪灾加剧。
答案 B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探究点 洪灾的成因 【探究活动】 材料 2016年6月1日凌晨至早上,武汉普降大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课程标准 以某种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分类、特征及危害。2.以我国洪涝灾害为 例,说明其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基础知识梳理] 一、认识洪水和洪灾 1.自然灾害
来损害。
(2)危害直间接接损损失失::
人员伤亡 等方面的损失 供水 、电力、 交通 等的中断,
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紊乱等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思考1】 发生洪水一定会形成洪灾,这种说法对吗?为什 么? 提示 不对。洪水不等同于洪灾。洪灾一定是由洪水形成 的,但发生洪水不一定就形成洪灾。只有当洪水给人类带来 灾害时,才能称为洪灾。
防灾减灾管理体制 ⑤加强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
⑥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⑥
解析 减少洪水易发区的人口不是减灾防灾的有效措施。
答案 B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6.人类活动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和加剧洪灾的发生,而且
还无形中使得洪水成灾的可能性及灾害损失增大。下列做法
到暴雨,让这个内陆城市秒变季节性海洋城市。全市多处道 路严重积水开启“看海”模式,当地网友纷纷在朋友圈晒 “看海”照、“等船”图,引来不少人围观。因为暴雨的侵 袭,不少市民纷纷发朋友圈,称武汉继续看海了,上班只能 靠开船……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1)武汉内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此次洪水是不是洪灾?为什么? 提示 (1)降雨时间长、强度大,城市排水设施不太完善。 (2)是洪灾。因为洪水已经给当地人们的财产带来了一定的损 失。
③热带气旋在我国主要是指威胁东南沿海的台风,它由发 源于热带洋面的热带低压演变而来。建立沿海防护林体系及完 善的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地减轻台风灾害。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④低温冷害主要指发生在我国冬半年的寒潮,影响范围较 大,春季和秋季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目前主要是加强预报, 做好农作物越冬工作,以降低寒潮造成的损失。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知识结构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晨背索引 自然灾害及其分类 洪水 洪灾 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 洪灾的防治措施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86问题 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 (1) 降 水 集 中 程 度 高 , 集 中 于 夏 秋 季 节 , 全 国 大 部 分 地 区 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0%左右。 (2)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降水年际变化大。 (3)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 (4)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