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
本文是关于古代汉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感谢您的阅读!
第三人称代词。
现代用他,她(们),先秦没有专用的第三人称代词,解决方法有三:
(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论语》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史记》
(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史记》
(5)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周颂天作》(6)我老矣,彼不死,则我死矣。
《谷梁传僖33》
(7)吾何畏彼哉【宾语】
(8)枉道而从彼,何也《孟子》
(9)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孟子》
(10)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关雎》
(11)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史记》【兼语】
(1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定语】
(13)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
(14)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褰裳》
(1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巧言》
至魏晋以后,有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
(16)长房曰:还他马,赦汝罪。
《后汉书方术传》
(18)仙人在郎旁,玉女在郎侧;酒无沙糖味,为他通颜色。
《乐府圣郎曲》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