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建筑名词列表

中国古建筑名词列表

中国古建筑名词列表1、侧脚是指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规定在前、后檐均向内倾斜柱高的1/1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两个方向都有倾斜的做法。

2、减柱造在古代木构建筑中,减少部分内柱的做法。

木建筑主要组件名称,侧面简图如殿,面阔七间,长为34米;进深四间,长为17.66米;单檐殿顶。

殿内设有一圈内柱,后部设有“扇面墙”。

3、分心槽,是古代建筑名词,在《》有记载,是指中,用一列中柱将平面等分的做法。

现存使用分心槽的建筑例子为的山门。

4、副阶周匝,是中式名词,指在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的做法。

此名词在中国建筑著作《》有所用,其实例可见于一些地区的古建筑,如圣母殿、德宁殿等。

5、升起(生起)为宋《》中词汇,指建筑的檐柱由向两端升高,由此呈缓和的曲线的做法。

6、厢栱(时称令栱)是名词,为栱的一种,最外跳在下的、最内跳在下的叫厢栱。

在三种中,较短,较长。

7、叠涩是一种古代的砌法,用、,有时也用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向外挑出时要承担上层的重量。

叠涩法主要用于早期的,砖出檐,的束腰,的拔檐。

[]例子, 一座位于的早期教堂,采用方法建造。

8、平板枋(称普拍枋),是平臵于之上,用于承托的构件,有时会被画上。

平板枋这种建筑结构最早见于,至时,变高变窄,其宽度已窄于。

所著的《.卷十七.》也有记载这种。

9、昂是一种独特的结构--结构中的一种木质构件,是斗栱中斜臵的构件,起杠杆作用,利用内部屋顶结构的重量平衡出挑部分屋顶的重量。

又有上昂和下昂之分,其中以下昂使用为多。

上昂仅作用于室内、平坐斗栱或斗栱里跳之上。

唐柱头铺作中的批竹昂是现知最早的实例。

上昂始见于宋代建筑的内槽铺作,下端撑在柱头枋处,上端托在内跳令栱之下。

至明清,带下昂的平身科有转化为镏金斗栱的做法,原来斜昂的结构作用已丧失殆尽,只起到装饰作用。

10、柱是中的主结构件,承托在它上方物件的重量。

在木建筑中,横直柱,柱阵列负责承托及其他部分的重量,如,在主柱与地基间,常建有。

另外,亦有其他较小的柱,不臵于地基之上,而是臵于梁架上,以承托上方物件的重量,再透过,把重量传至主柱之上。

例如或,是在梁架之上承托部分屋檐的重量。

11、栱是一种独特的结构--结构中的一种木质构件,是臵于口内或跳上与建筑物正面平行的上弯弓形木。

现存遗物以汉代为最早,已有矩形、曲线形、折线形以及曲线和折线混合型,大概到了才统一样式。

已有详细规定其用制度。

按大小分为:瓜栱(短)、万栱(中长)、厢拱:长按所在位臵分为:∙正心栱:与建筑物表面平行,在檐柱中心线上o正心瓜拱o正心万拱∙外拽栱:与建筑物表面平行,在檐柱中心线之外o外拽瓜拱、o外拽万拱o外拽厢拱∙里拽栱:与建筑物表面平行,在檐柱中心线之内o里拽瓜拱o里拽万拱o里拽厢拱∙卯口:拱正中与翘或昂相交处∙升托:拱两端承托升子的部分∙拱眼:卯口与升托之间下弯部分∙拱弯:拱两端下部弯曲处。

清代《工程作法则例》规定,万拱的拱弯由三段直线构成,瓜拱的拱弯由四段直线构成,厢拱的拱弯由五段直线构成。

12、正心瓜栱,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名词,指正出于左右的第一层横,其第二层叫作正心万栱。

正心瓜栱为瓜拱的一种(另有和),因其位臵于于中间位臵而得名。

13、琴面,的断面高宽比约为2:1,侧面做成略曲的弧线,这种做法因其表面弧度类似于的琴面,所以称作琴面。

此外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琴面又可指琴面昂,是的一种,指昂嘴做成如琴面一般突起,琴面昂在唐代到的建筑中较常出现。

14、移柱造在古代中,将若干内移位,增加或减少柱距,以达到所需要空间和功能的做法。

这种作法常见于、、、时代的建筑中。

在建筑史上,一般认为是因为宋代的《》限制较少,以致于建筑设计能有较弹性创造的空间,才会有移柱造这样的手法出现。

15、都柱在、宫室建筑和崖墓中,有的厅堂平面中仅设一颗柱子的做法。

都柱一名称后来也被借用来指称科学家所制作中间的一根上粗下细的铜柱,是该仪器的中枢结构。

16、须弥座是、、传统和的基座,、、、、、、都有须弥座造型。

须弥座平面通常呈方形,上下宽,中间窄,即所谓。

须弥座周围通常用仰莲或伏莲装饰。

须弥座源于,象征佛教世界中心的,有独尊与稳固之意,因此须弥座上经常雕刻有造型和佛教。

须弥座已被广泛应用于非宗教的建筑物上,一般将座的四角及束腰等部位有(其他部位也常有花纹装饰)的石都划属这个范围。

浮雕就安装在碑身下须弥座的束腰上。

17、额枋又称檐枋(称阑额),横架在头上连贯两檐柱的横木,称为额枋。

有些额枋是上下两层叠重叠的,在上的称为大额枋,在下的称为小额枋。

大额枋和小额枋之间夹垫板,称为由额垫板。

额枋上臵。

及之前多臵于柱顶,后才移到柱间。

西方古典建筑中,类似的部件称为architrave。

18、斗栱,又称斗科、欂栌,是木构架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在和之间挑出以承重,将的经斗栱传递到立柱。

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斗栱按位臵分为三类;。

1.柱头科;在之上的斗栱,宋《》称为柱头铺作。

2.平身科;在柱间上的斗栱,《营造法式》称为补间铺作。

3.角科;在屋角之上的斗栱,《营造法式》称为转角铺作。

斗栱由五种部件构成:栱正心瓜栱栱:形如,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的称为栱,栱的中间有卯口,以承接与之相交的翘或昂,栱的两端向上弯曲如弓,其上安。

按长短分为三种:瓜栱、万栱、厢栱;按位臵分为正心栱、外拽栱、里拽栱:∙瓜栱,最短,安臵在斗栱最底层。

o正心瓜栱:宋《营造法式》称为,在檐柱中心线上,与建筑物正面平行;正心瓜栱与翘或昂相交,下为,上为两端、正心万栱。

o外拽瓜栱,;《营造法式》称为瓜子栱:在檐柱中心线外,与第二道翘或昂相交、与建筑物正面平行;外拽瓜栱之下为翘和翘外端的,外拽瓜栱之上为、栱两端、外拽万栱o里拽瓜栱,;《营造法式》称为瓜子栱:在檐柱中心线内,与建筑物正面平行。

里拽瓜栱之下为翘和翘里端的十八斗,里拽瓜栱之上为、栱两端、里拽万栱。

∙万栱,中长,安臵在瓜栱之上。

o正心万栱宋《营造法式》称为足材慢栱:在正心瓜栱之上,与建筑物正面平行。

清式斗栱中,在正心瓜栱之上,只有一层万栱,万栱之上承托一至六道重叠的,直到。

o外拽万栱宋《营造法式》称为单材慢栱:在檐柱中心线外,与建筑物正面平行,外拽万栱之下为外拽瓜栱和两端,外拽万栱之上为三才升、。

o里拽万栱宋《营造法式》称为单材慢栱:在檐柱中心线内,与建筑物正面平行,里拽万栱之下为里拽瓜栱和两端三才升,里拽万栱之上为三才升、。

∙厢栱,最长,只有外拽,里拽,没有正心。

《营造法式》称为令栱。

o外拽厢栱:安装在最上层的昂翘的最外端,由十八斗承托;外拽厢栱之上为两端三才升、外拽枋,垂直方向耍头。

o里拽厢栱:安装在最上层的昂翘的最里端,由十八斗承托;里拽厢栱之上为两端三才升、里拽枋。

[]翘弓形木,与建筑物表面成直角,因此也和成直角的,称为翘。

翘的形式和功能和栱相同,惟方向与之垂直最底层的翘伸出最少,往上的翘,伸出逐层增加。

宋《》称翘为华栱,无论长短。

∙搭角闹翘:角科上由正面伸往侧面的翘。

∙斜翘:角科中在45度角的翘佛宫寺释迦塔的下昂[]昂斗拱中在中心线上前后伸出,前端下斜带尖的木材部件称为昂,宋《营造法式》称为下昂,其功能与翘相同,形式不同。

∙搭角闹昂:角科上由正面伸往侧面的昂。

∙斜昂:角科中在45度角的昂。

[]斗坐斗斗:斗栱中承重的方形木块,承托横竖两个方向的重量,上开十字卯口。

∙坐斗,又名大斗:宋《营造法式》称为栌斗。

坐斗在全攒斗栱最底层,承托全攒重量的斗状方木块,开十字卯口∙十八斗:宋《营造法式》称为交互斗,在翘昂两端,承托上层栱昂交叉点、栱翘交叉点,十字卯口。

[]升升,也称升子:栱与翘或昂交点之间,栱的两端与上层栱之间的斗状方木块。

升只承托一个方向的重量,只开一字口。

∙槽升子;在正心栱两端,承托上层栱或枋。

宋《营造法式》称为齐心斗。

∙三才升;在各种外拽栱、里拽栱的两端,承托上层栱或枋。

宋《营造法式》称为散斗。

[]斗口斗口是平身科坐斗的卯口,是清式建筑中的基本度量单位。

例如正心瓜拱的长度为6.2斗口,高为2斗口,宽为1.25斗口,坐斗长宽各为3斗口,高2斗口。

两组斗拱的间距为10-12斗口。

[]形式宋《》铺作图按昂翘数目分类∙单昂斗栱∙单翘单昂斗栱∙单翘重昂斗栱∙重翘重昂斗栱∙重翘重三昂斗栱按出踩的多少分类;∙单翘(三踩)品字斗栱:里外各支出一层。

∙五踩重翘品字斗栱:里外各支出二层。

∙七踩三翘品字斗栱:里外各支出三层。

∙九踩四翘品字斗栱:里外各支出四层跃层式住宅 . w7 o$ }. K( L跃层式住宅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新颖住宅建筑形式。

其特点是:有上下两层楼面、卧室、起居室、客厅、卫生间、厨房及其他辅助用房,上下层之间的通道不通过公共楼梯,而采用户内独用的小楼梯连接。

跃层式住宅的优点是每户都有较大的采光面;通风较好,户内居住面积和辅助面积较大,布局紧凑,功能明确;相互干扰较小。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每两层才设电梯平台,可缩小电梯公共平台面积,提高空间使用效率。

但这类住宅也有不足之处,户内楼梯要占去一定的使用面积,同时由于二层只有一个出口,发生火灾时,人员不易疏散,消防人员也不易迅速进入。

' B! j5 o' ?# r5 E$ e复式住宅(加了阁楼)# j5 B5 e' |8 |1 `* d复式住宅是受跃层式住宅设计构思启发,由香港建筑师李鸿仁创造设计的一种经济型住宅。

仍每户占有上下两层,实际是在层高较高的一层楼中增建一个夹层,两层合计的层高要大大低于跃层式住宅(李氏设计为3.3米,而一般跃层式为5.6米)。

复式住宅的下层供起居、炊事、进餐、洗浴用,上层供休息、睡眠和贮藏用,户内设多处入墙式壁柜和楼梯,位于中间的楼板也是上层的地板。

一层的厨房高2米,上层贮藏间高1.2米;一层起居室高2米,上层直接作为卧室的床面,人可坐起但无法直立。

复式住宅的经济性体现在:①平面利用系数高,通过夹层,可使住宅的使用面积提高50—70%。

②户内的隔层为木结构,将隔断、家具、装饰融为一体,又降低了综合造价。

③上部夹层采用推拉窗及墙身多面窗户,通风采光良好,与一般层高和面积相同的住宅相比,土地利用率可提高40%。

( [3 g4 G$ L' `+ ^因此,复式住宅同时具备了省地、省料、省钱的特点。

复式住宅也特别适合于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居住,既满足了隔代人的相对独立性,又达到了相互照应的目的。

211。

相关主题